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71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其中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新建码头,新建码头底部设有多个基桩,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留有空间,空间内设有多个过渡板,过渡板一端设置在旧码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新建码头上,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其前侧面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过渡板的下侧面与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旧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旧码头因升级改造导致的运营中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码头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一些运营了几十年的重力式旧码头,因为当年设计标准以及靠泊能力要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运营需求,特别是几十年的风、浪、流、靠泊力、船只系揽力作用下,桩基础和上部结构件出现了混凝土破坏、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的现象,老旧重力式码头的升级改造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重力式旧码头包括由重力式方块垒起来形成的旧码头以及在旧码头下方的抛石棱体,而对传统重力式旧码头改造的方法:大多数采用钩机、液压破碎机、自卸车等机械将旧码头的重力式方块结构全部破碎、拆除、运走后再原址进行旧码头的重建工作,因重力式方块的硬度较大,层数多、数量较多,需要大量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及人力才能将方块破除、运走,施工周期长,且重力式码头方块本身的不稳定也给拆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施工安全风险,通常大部分的重力式码头方块下方存在厚度较大的抛石棱体,不容易清除干净也给新建码头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往往会导致基桩无法穿透残余的原有旧码头下方抛石棱体而出现桩基裂缝、破碎等质量事故。而新建码头需要的周期及资金更大,导致重力式老码头的升级改造工作中断的运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提高旧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旧码头因升级改造导致的运营中断时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新建码头,新建码头底部设有多个基桩,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留有空间,空间内设有多个过渡板,过渡板一端设置在旧码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新建码头上,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其前侧面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过渡板的下侧面与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进一步地,相邻两过渡板之间留有空隙。进一步地,过渡板包括预制面层和设置在预制面层上的现浇面层,现浇面层设置有镀锌角钢包边。进一步地,新建码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承台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凹槽,凸起和凹槽相配适,相邻两承台之间设有缓冲板。进一步地,旧码头下方的抛石棱体一侧设有港池,抛石棱体与港池之间设有抛石护岸,抛石岸包括倒滤层和设置在倒滤层上方的护底块石层,护底块石层与港池的连接处平齐。进一步地,基桩包括直桩和叉桩,直桩和叉桩分别设置多个,直桩与叉桩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多个直桩沿新建码头的码头前沿线方向设置,多个叉桩沿新建码头的码头前沿线方向设置,其中直桩临近旧码头设置,且设置在对应叉桩的一侧,和/或,基桩为PHC桩,基桩桩尖设有钢桩靴,基桩桩顶设有桩芯插入段,桩芯插入段由钢筋笼和填充钢筋笼的桩芯混凝土构成,桩芯插入段插入新建码头内。进一步地,新建码头上表面上设有前轨道,叉桩由两根斜桩构成,前轨道位于两根斜桩中间的上方位置;和/或,旧码头上表面上挖设有施工槽,施工槽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垫层、轨道梁垫层和轨道梁,轨道梁上设有后轨道,轨道梁靠近新建码头的一侧与施工槽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回填砂层、碎石回填层和联锁块层,其另一侧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回填砂层和联锁块层。进一步地,新建码头上表面上设有前轨道槽,前轨道设置在前轨道槽内,前轨道与新建码头前沿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电缆槽,新建码头内设有电缆沟,前轨道槽、电缆槽通过排水管与电缆沟连通,电缆沟下部通过排水管与新建码头外部连通;和/或,轨道梁上设有后轨道槽,后轨道槽通过排水管与碎石回填层连接。进一步地,新建码头远离旧码头的一侧设有多个橡胶护舷和若干爬梯,新建码头顶部设有多个系船柱,新建码头底部靠近码头面的一端设有多个靠船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拆除旧码头上的所有附属设施,并对旧码头前沿的上部进行破除并整平;根据预设的设计要求对港池进行疏浚;在新建码头设定位置处分别设置多个基桩;在抛石棱体与港池之间分层抛填倒滤层和护底块石,形成抛石护岸;在多个基桩上搭建新建码头的浇筑模板,并在浇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码头;在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上对应安装过渡板的位置设置缓冲板和缓冲垫,并在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的空间内铺设过渡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现有的旧码头作为基础承受运营期的上部荷载,仅对旧码头前沿的上部进行破除,大为节省了工期和材料;新建码头与旧码头之间采用过渡板搭接,防止新建码头和旧码头之间由于硬连接引起的受力破坏,而且过渡板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和缓冲垫,过渡板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和缓冲垫,当新建码头受到停靠船舶的挤靠力时,可通过过渡板、缓冲板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后方的旧码头,一方面保证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的协同性与一致性,减小甚至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位移,以缓冲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旧码头的承载力,对新建码头的受力进行有效地缓解,从而增加码头整体的承载力,进一步避免新建码头和旧码头之间的受力破坏;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了现有资源,避免拆除旧码头,从而提高旧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旧码头因升级改造导致的运营中断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立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中承台的基桩桩位分布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结构中新建码头施工支撑体系安装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中,1-新建码头,11-承台,111-凸起,112-凹槽,12-前轨道,121-前轨道槽,13-电缆槽,14-电缆沟,15-排水管,16-橡胶护舷,17-爬梯,18-系船柱,19-靠船构件,2-基桩,21-直桩,22-叉桩,3-过渡板,4-缓冲板,5-缓冲垫,6-港池,7-抛石护岸,71-倒滤层,72-护底块石层,8-旧码头,81-碎石垫层,82-轨道梁垫层,83-轨道梁,831-后轨道槽,84-后轨道,85-回填砂层,86-碎石回填层,87-联锁块层,88-抛石棱体,91-钢抱箍,92-主梁,93-次梁,94-分配梁,95-垫梁,96-平层,97-底部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新建码头,所述新建码头底部设有多个基桩,所述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间内设有多个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一端设置在旧码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新建码头上,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其前侧面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所述过渡板的下侧面与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新建码头,所述新建码头底部设有多个基桩,所述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间内设有多个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一端设置在旧码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新建码头上,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其前侧面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所述过渡板的下侧面与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过渡板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包括预制面层和设置在预制面层上的现浇面层,所述现浇面层设置有镀锌角钢包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码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所述承台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和凹槽相配适,相邻两所述承台之间设有缓冲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旧码头下方的抛石棱体一侧设有港池,所述抛石棱体与港池之间设有抛石护岸,所述抛石岸包括倒滤层和设置在倒滤层上方的护底块石层,所述护底块石层与港池的连接处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包括直桩和叉桩,所述直桩和叉桩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直桩与叉桩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直桩沿新建码头的码头前沿线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叉桩沿新建码头的码头前沿线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直桩临近旧码头设置,且设置在对应叉桩的一侧,和/或,所述基桩为PHC桩,所述基桩桩尖设有钢桩靴,所述基桩桩顶设有桩芯插入段,所述桩芯插入段由钢筋笼和填充钢筋笼的桩芯混凝土构成,所述桩芯插入段插入新建码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华吴伟军荣劲松赵耀璞黄国忠林治平刘任林霄煜许应杰曹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