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通道内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打磨辊,底座的上端以通道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两个输送带,输送带上放置有钢板,第一打磨辊的上端与钢板的下表面相抵,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倒“U”型的安装架,安装架位于通道的正上方,安装架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倒“U”型的移动框,移动框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穿过移动框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能够快速地对钢板进行打磨,且能够适应不同厚底的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钢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这巨大作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钢板的使用比较广泛,钢板生产行业也比较火热,钢板给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支撑,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钢板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板表面进行打磨除锈,以提高钢板的使用寿命。现有的钢板除锈装置在打磨除锈时,只能进行单向除锈,当钢板的一侧的铁锈去除干净以后,对钢板进行翻遍处理,从而去除钢板另一侧的铁锈,大大降低了钢板的除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板除锈装置在打磨除锈时,只能进行单向除锈,当钢板的一侧的铁锈去除干净以后,对钢板进行翻遍处理,从而去除钢板另一侧的铁锈,大大降低了钢板的除锈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打磨辊,所述底座的上端以通道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两个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放置有钢板,所述第一打磨辊的上端与钢板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倒“U”型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通道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倒“U”型的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穿过移动框设置,且与移动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辊,所述第二打磨辊的下端与钢板的上表面相抵。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套和螺杆,所述螺纹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架的中心处,所述螺纹套的开口向下设置,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移动框的上端,所述螺杆的上端延伸至螺纹套内设置,且与螺纹套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上端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把手。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脚,若干个所述支撑脚呈矩形阵列设置。优选的,所述移动框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上端穿过安装架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呈倾斜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对应位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通过设置底座、通道、第一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打磨辊、输送带、钢板、安装架、调节机构、移动框、第二电机、第二转动杆和第二打磨辊,当需要对钢板进行打磨时,将钢板放置在输送带上,然后通过调节机构,使得第二打磨辊的下端与钢板的上端相抵,然后启动两个输送带、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一打磨辊和第二打磨辊转动,对钢板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打磨,使得能够快速地对钢板进行打磨,且能够适应不同厚底的钢板。2、该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螺纹套和螺杆,当需要调节第二打磨辊的位置时,转动螺纹套,在螺纹的作用下,螺杆带动移动框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打磨辊进行移动,使得调节十分地方便快捷。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使得能够快速地对钢板进行打磨,且能够适应不同厚底的钢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中:1底座、2通道、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杆、5第一打磨辊、6输送带、7钢板、8安装架、9调节机构、91螺纹套、92螺杆、10移动框、11第二电机、12第二转动杆、13第二打磨辊、14支撑脚、15稳定杆、16连接杆、17转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2,通道2内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第一转动杆4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打磨辊5,底座1的上端以通道2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两个输送带6,输送带6上放置有钢板7,第一打磨辊5的上端与钢板7的下表面相抵,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倒“U”型的安装架8,安装架8位于通道2的正上方,安装架8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9连接有倒“U”型的移动框10,移动框10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2穿过移动框10设置,且与移动框10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辊13,第二打磨辊13的下端与钢板7的上表面相抵。当需要对钢板7进行打磨时,将钢板7放置在输送带6上,然后通过调节机构9,使得第二打磨辊13的下端与钢板7的上端相抵,然后启动两个输送带6、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4和第二转动杆12带动第一打磨辊5和第二打磨辊13转动,对钢板7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打磨,使得能够快速地对钢板7进行打磨,且能够适应不同厚底的钢板7。调节机构9包括螺纹套91和螺杆92,螺纹套9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架8的中心处,螺纹套91的开口向下设置,螺杆92固定连接在移动框10的上端,螺杆92的上端延伸至螺纹套91内设置,且与螺纹套91螺纹连接,当需要调节第二打磨辊13的位置时,转动螺纹套91,在螺纹的作用下,螺杆92带动移动框10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打磨辊13进行移动,使得调节十分地方便快捷。螺纹套91上端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把手17,便于转动螺纹套91。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脚14,若干个支撑脚14呈矩形阵列设置,对整个装置起了支撑的作用。移动框10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稳定杆15,稳定杆15的上端穿过安装架8设置,使得移动框10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地稳定可靠。支撑脚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另一端呈倾斜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对应位置上,让支撑脚14更加地稳定。本技术中,当需要对钢板7进行打磨时,将钢板7放置在输送带6上,然后通过调节机构9,使得第二打磨辊13的下端与钢板7的上端相抵,然后启动两个输送带6、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4和第二转动杆12带动第一打磨辊5和第二打磨辊13转动,对钢板7的上下两个表面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2),所述通道(2)内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打磨辊(5),所述底座(1)的上端以通道(2)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两个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上放置有钢板(7),所述第一打磨辊(5)的上端与钢板(7)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倒“U”型的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位于通道(2)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架(8)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9)连接有倒“U”型的移动框(10),所述移动框(10)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2),所述第二转动杆(12)穿过移动框(10)设置,且与移动框(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辊(13),所述第二打磨辊(13)的下端与钢板(7)的上表面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2),所述通道(2)内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打磨辊(5),所述底座(1)的上端以通道(2)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两个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上放置有钢板(7),所述第一打磨辊(5)的上端与钢板(7)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倒“U”型的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位于通道(2)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架(8)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9)连接有倒“U”型的移动框(10),所述移动框(10)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2),所述第二转动杆(12)穿过移动框(10)设置,且与移动框(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辊(13),所述第二打磨辊(13)的下端与钢板(7)的上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向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9)包括螺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璐,
申请(专利权)人:李莹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