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26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3‑33份、石灰30‑40份、粉煤灰10‑20份、钢渣粉30‑40份、再生骨料90‑150份、水泥发泡剂1‑5份、膨胀玻化微珠10‑2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20份、水65‑80份,秸秆纤维20‑47份,水镁石纤维1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物质的特性,实现了物料的环保利用,且使得制备出来的墙体的保温性能更好,同时耐腐蚀性能优越,大大提升了保温墙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实行墙体改革政策,以实现保护土地、节约能源的目的。近几年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墙体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有石膏或水泥轻质隔墙板、彩钢板、加气混凝土砌块、钢丝网架泡沫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石膏板、石膏砌块、陶粒砌块、烧结多孔砖、页岩砖、实心混凝土砖、PC大板、水平孔混凝土墙板、活性炭墙体、新型隔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传统墙材的墙材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音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其中墙体保温材料可大量节约墙体材料,提高墙体保温性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但是其易开裂、脱落。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国内外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使其广泛应用于墙体材料中。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但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备时时间长、成本高等,而且泡沫砼的力学性能不如普通砼。同时现有方法制备出来的墙体综合性能较差,废弃资源很少应用在墙体材料中,极大的限制了资源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废弃材料制备保温墙体,制备时间短,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所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3-33份、石灰30-40份、粉煤灰10-20份、钢渣粉30-40份、再生骨料90-150份、水泥发泡剂1-5份、膨胀玻化微珠10-2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20份、水65-80份,秸秆纤维20-47份,水镁石纤维10-15份。进一步地,所述再生骨料细度模数为2.6。进一步地,所述秸秆纤维由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中至少一种粉碎,过20-100目筛后经过氢氧化钾溶液浸泡8-14h后制得。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化钾溶液浓度为1-5mol每升,浸泡按照秸秆与氢氧化钾溶液质量比为1:1-1:5。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发泡剂由牛毛蛋白质和菜籽粕蛋白质按照质量比1:1.5组成一种保温墙体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S1.将水泥23-33份、石灰30-40份、粉煤灰10-20份、钢渣粉30-40份、再生骨料90-150份、膨胀玻化微珠10-2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20份、水65-80份,秸秆纤维20-47份,水镁石纤维10-15份进行机械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浆;S2.向S1制备的混合浆中加入水泥发泡剂1-5份搅拌30s-120s以对混合浆进行发泡;S3.将发泡好的混合浆倒入底部预先铺好耐腐蚀网格布的模具高度的1/3处,放入第二层耐腐蚀网格布,继续倒入发泡好的浆料至模具高度的2/3处,放入第三层耐腐蚀网格布,最后在距离模具顶部1-2cm处铺上第四层耐腐蚀网格布,静置15-24h,形成毛坯;S4.对S3所述的毛坯进行养护。进一步地,所述养护过程是将毛坯置于养护室中,在养护室中通入饱和蒸汽,以每小时4~8℃的温度梯度进行升温,使养护室中的温度达到65~90℃,养护3~6h后,停止通入饱和蒸汽,养护室自然降温至25~40℃时,将墙板坯体搬至室外,脱模后即得保温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采用秸秆纤维,在增加保温效果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秸秆纤维来源广泛,将自然界的废气物进行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破坏;同时加入水镁石纤维使得制备出的保温墙拥有更好的阻燃性和隔热保温性能;二、所使用的发泡剂发出的泡沫稳定,且泡沫粒径小,有助于提高泡沫混凝土墙体的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采用膨胀玻化微珠作为制备保温墙体的原料可以弥补传统的用聚苯颗粒的缺陷,膨胀玻化微珠具有吸水性大,易粉化,使得后期制备得到的成品保温性能更好且避免空鼓开裂的现象;三、另本技术方案利用钢渣代替水泥的用量,一方面提升了墙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利用了钢渣废弃物;再者用再生骨料代替砂,利用固废的同时提高了保温节能效果;热固性酚醛树脂配合发泡剂使得制备出来的保温墙体质量更轻,使用温度范围更广,隔热性能更好;四、在制备工艺过程中,通过分层布置耐腐蚀网格布,使得制备出来的墙体;综上,本专利技术利用物质的特性,实现了物料的环保利用,且使得制备出来的墙体的保温性能更好,同时耐腐蚀性能优越,大大提升了保温墙的使用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所用的再生骨料细度模数为2.6;水泥发泡剂由牛毛蛋白质和菜籽粕蛋白质按照质量比1:1.5组成。实施例1所使用的秸秆纤维由稻草秸秆粉碎,过20目筛后经过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8h后制得,浸泡比例为1:1。实施例2所使用的秸秆纤维由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粉碎,过50目筛后经过3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10h后制得,浸泡比例为1:3。实施例3所使用的秸秆纤维由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混合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后经过5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14h后制得,浸泡比例为1:5。实施例1一种保温墙体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S1.将水泥23份、石灰30份、粉煤灰10份、钢渣粉30份、再生骨料90份、膨胀玻化微珠1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份、水65份,秸秆纤维20份,水镁石纤维10份进行机械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浆;S2.向S1制备的混合浆中加入水泥发泡剂1-5份搅拌40s以对混合浆进行发泡;S3.将发泡好的混合浆倒入底部预先铺好耐腐蚀网格布的模具高度的1/3处,放入第二层耐腐蚀网格布,继续倒入发泡好的浆料至模具高度的2/3处,放入第三层耐腐蚀网格布,最后在距离模具顶部1cm处铺上第四层耐腐蚀网格布,静置15h,形成毛坯;S4.对S3所述的毛坯进行养护,所述养护过程是将毛坯置于养护室中,在养护室中通入饱和蒸汽,以每小时4℃的温度梯度进行升温,使养护室中的温度达到65℃,养护6h后,停止通入饱和蒸汽,养护室自然降温至25℃时,将墙板坯体搬至室外,脱模后即得保温墙板。实施例2一种保温墙体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S1.将水泥28份、石灰35份、粉煤灰15份、钢渣粉35份、再生骨料120份、膨胀玻化微珠15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5份、水70份,秸秆纤维30份,水镁石纤维12份进行机械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3-33份、石灰30-40份、粉煤灰10-20份、钢渣粉30-40份、再生骨料90-150份、水泥发泡剂1-5份、膨胀玻化微珠10-2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20份、水65-80份,秸秆纤维20-47份,水镁石纤维10-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3-33份、石灰30-40份、粉煤灰10-20份、钢渣粉30-40份、再生骨料90-150份、水泥发泡剂1-5份、膨胀玻化微珠10-20份、热固性酚醛树脂10-20份、水65-80份,秸秆纤维20-47份,水镁石纤维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骨料细度模数为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纤维由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中至少一种粉碎,过20-100目筛后经过氢氧化钾溶液浸泡8-14h后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钾溶液浓度为1-5mol每升,按照秸秆与氢氧化钾溶液质量比为1:1-1:5进行浸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墙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发泡剂由牛毛蛋白质和菜籽粕蛋白质按照质量比1:1.5组成。


6.一种保温墙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俊唐洲洋周杰孙华圣李保亮丁昱琪王雪飞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