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文彬专利>正文

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15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结构包括料筒、工作箱、灌装头、支板、底脚,工作箱底部焊接与底脚,工作箱前面连接有支板,灌装头设在支板上方并连接在工作箱前面,工作箱顶部连接有料筒,灌装头包括壳体、升降器、阀杆、驱动结构、管道、连接杆,壳体内部设有升降器,升降器侧面通过连接杆与壳体内壁相连接,阀杆与壳体底部相配合并与升降器相连接,驱动结构连接在壳体底部两侧,驱动结构通过管道与升降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瓶口小于瓶身的形状,在灌装时通过套入和套出的动作进行开启和关闭,使灌装头在移动到瓶口时能自动关闭,从而避免延时关闭,防止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
技术介绍
胶粘剂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多以水剂出现,属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来进行分类,胶粘剂的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瞬间胶、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粘剂、UV胶粘剂、热熔胶、压敏胶、乳胶类等,由于胶粘剂有着连接两种材料的特性,在多个领域内被应用,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胶粘剂自身具有粘性,在被制造出来时需要把胶粘剂灌入到专门成放胶粘剂的罐体,在对胶粘剂罐灌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胶粘剂的灌装设备。在小型作坊灌装中,灌装过程需要人工手动开启关闭阀门,在瓶口时可能延时关闭导致灌装过多的情况,且瓶口小于瓶身,在延时关闭流下的胶粘剂可能会溢出瓶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结构包括料筒、工作箱、灌装头、支板、底脚,所述工作箱底部焊接与底脚,所述工作箱前面连接有支板,所述灌装头设在支板上方并连接在工作箱前面,所述工作箱顶部连接有料筒,所述灌装头包括壳体、升降器、阀杆、驱动结构、管道、连接杆,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升降器,所述升降器侧面通过连接杆与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阀杆与壳体底部相配合并与升降器相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在壳体底部两侧,所述驱动结构通过管道与升降器相连通。作为优化,所述阀杆底部设有阀球,所述阀球与壳体底部相配合。作为优化,所述升降器包括立柱、活动槽、活塞杆、竖直负压腔、活塞、水平通道,所述立柱顶部设有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中间与竖直负压腔顶部相连接,所述竖直负压腔底部与活动槽相连通,所述活动槽内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与活塞杆底部相连接,所述活塞杆顶部与设在竖直负压腔内的活塞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立柱顶部设有锥形头。作为优化,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支架、转轴、旋转块、推杆、胶塞、气压缸,所述支架连接在壳体底部,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间与旋转块相连接,所述支架内侧连接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内设有胶塞,所述胶塞与推杆一端相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与旋转块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气压缸通过管道与水平通道相连通。作为优化,所述旋转块包括块体、活动杆、弯管、弹簧,所述块体上侧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铰接端连接有弯管,所述弯管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块体上侧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块体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弯管相配合。作为优化,所述阀杆为磁铁材质,所述立柱为金属材质。作为优化,所述壳体底部为锥形状且中间设有开口,该开口与阀球相配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瓶子套入灌装头,使灌装头的驱动结构在套入瓶子时旋转块的尖端被瓶口向上推,使推杆带动胶塞向气压缸外移动,从而将竖直负压腔的空气抽入气压缸中,使竖直负压腔内的空气减少,从而带动活塞向上移动,使阀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阀球上移离开壳体底部,从而使壳体底部的开口打开,使胶粘剂流出,随着胶黏剂流到瓶子内的高度随之降低瓶子的高度,直到灌装头底部移动到瓶子的瓶口时会将旋转块的尖端向下推,与上述工作相反,从而带动阀杆下移使阀球堵住壳体底部的出口,停止出料,为了能将旋转块的尖端向下推,设置了活动杆,在旋转块尖端向上推时,活动杆可以向上旋转,不会影响旋转块的长度,当旋转块进入瓶子内时,活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贴合旋转块上侧,从而增加旋转块的长度,使旋转块上移时经过瓶口时能够在活动杆的长度增加下带动旋转块的尖端向下推,从而停止出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瓶口小于瓶身的形状,在灌装时通过套入和套出的动作进行开启和关闭,使灌装头在移动到瓶口时能自动关闭,从而避免延时关闭,防止溢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灌装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料筒1、工作箱2、灌装头3、支板4、底脚5、壳体30、升降器31、阀杆32、驱动结构33、管道34、连接杆35、阀球320、立柱310、活动槽311、活塞杆312、竖直负压腔313、活塞314、水平通道315、锥形头316、支架330、转轴331、旋转块332、推杆333、胶塞334、气压缸335、块体3320、活动杆3321、弯管3322、弹簧3323、滑槽33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料筒1、工作箱2、灌装头3、支板4、底脚5,所述工作箱2底部焊接与底脚5,所述工作箱2前面连接有支板4,所述灌装头3设在支板4上方并连接在工作箱2前面,所述工作箱2顶部连接有料筒1,所述灌装头3包括壳体30、升降器31、阀杆32、驱动结构33、管道34、连接杆35,所述壳体30内部设有升降器31,所述升降器31侧面通过连接杆35与壳体30内壁相连接,所述阀杆32与壳体30底部相配合并与升降器31相连接,所述驱动结构33连接在壳体30底部两侧,所述驱动结构33通过管道34与升降器31相连通,所述阀杆32底部设有阀球320,所述阀球320与壳体30底部相配合,所述升降器31包括立柱310、活动槽311、活塞杆312、竖直负压腔313、活塞314、水平通道315,所述立柱310顶部设有水平通道315,所述水平通道315中间与竖直负压腔313顶部相连接,所述竖直负压腔313底部与活动槽311相连通,所述活动槽311内设有阀杆32,所述阀杆32与活塞杆312底部相连接,所述活塞杆312顶部与设在竖直负压腔313内的活塞314相连接,所述立柱310顶部设有锥形头316,防止胶黏剂堆积,所述驱动结构33包括支架330、转轴331、旋转块332、推杆333、胶塞334、气压缸335,所述支架330连接在壳体30底部,所述支架330上安装有转轴331,所述转轴331中间与旋转块332相连接,所述支架330内侧连接有气压缸335,所述气压缸335内设有胶塞334,所述胶塞334与推杆333一端相连接,所述推杆333另一端与旋转块332相连接,所述气压缸335通过管道34与水平通道315相连通,所述阀杆32为磁铁材质,所述立柱310为金属材质,从而能对阀杆32进行固定,避免自动位移,所述壳体30底部为锥形状且中间设有开口,该开口与阀球320相配合,便于关闭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结构包括料筒(1)、工作箱(2)、灌装头(3)、支板(4)、底脚(5),所述工作箱(2)底部焊接与底脚(5),所述工作箱(2)前面连接有支板(4),所述灌装头(3)设在支板(4)上方并连接在工作箱(2)前面,所述工作箱(2)顶部连接有料筒(1),其特征在于:/n所述灌装头(3)包括壳体(30)、升降器(31)、阀杆(32)、驱动结构(33)、管道(34)、连接杆(35),所述壳体(30)内部设有升降器(31),所述升降器(31)侧面通过连接杆(35)与壳体(30)内壁相连接,所述阀杆(32)与壳体(30)底部相配合并与升降器(31)相连接,所述驱动结构(33)连接在壳体(30)底部两侧,所述驱动结构(33)通过管道(34)与升降器(3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结构包括料筒(1)、工作箱(2)、灌装头(3)、支板(4)、底脚(5),所述工作箱(2)底部焊接与底脚(5),所述工作箱(2)前面连接有支板(4),所述灌装头(3)设在支板(4)上方并连接在工作箱(2)前面,所述工作箱(2)顶部连接有料筒(1),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装头(3)包括壳体(30)、升降器(31)、阀杆(32)、驱动结构(33)、管道(34)、连接杆(35),所述壳体(30)内部设有升降器(31),所述升降器(31)侧面通过连接杆(35)与壳体(30)内壁相连接,所述阀杆(32)与壳体(30)底部相配合并与升降器(31)相连接,所述驱动结构(33)连接在壳体(30)底部两侧,所述驱动结构(33)通过管道(34)与升降器(3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2)底部设有阀球(320),所述阀球(320)与壳体(30)底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胶粘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31)包括立柱(310)、活动槽(311)、活塞杆(312)、竖直负压腔(313)、活塞(314)、水平通道(315),所述立柱(310)顶部设有水平通道(315),所述水平通道(315)中间与竖直负压腔(313)顶部相连接,所述竖直负压腔(313)底部与活动槽(311)相连通,所述活动槽(311)内设有阀杆(32),所述阀杆(32)与活塞杆(312)底部相连接,所述活塞杆(312)顶部与设在竖直负压腔(313)内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叶文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