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90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下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出口用于与喷墨印刷设备的油墨箱相连通,还包括驱动件、隔板、转轴、叶轮一、叶轮二和出料组件,上述驱动件固连在壳体上端处,上述转轴位于壳体内且转轴上端伸出壳体与驱动件相连接,上述隔板固连在壳体内且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两个相邻的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
技术介绍
喷墨印刷设备在作业过程中需要保证油墨箱内具备足够的油墨,现有的油墨通常是直接添加到油墨箱内的。油墨箱内存储大量的油墨用于使喷墨印刷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作业。一旦停止印刷作业后,油墨箱内的油墨会凝结干固,影响其正常作业。在工业生产作业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按照需求量加注油墨,一旦长时间停止作业时还需要人工清理油墨箱内多余的油墨,其使用要求比较高。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喷墨印刷设备正常作业需要过多的人工参与清理或者添加油墨,一旦操作者上述作业完成度不能达到要求,就会直接影响喷墨印刷设备的稳定性。同时,用于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长时间在油墨箱内不使用时,其凝结干固时间也比较快。因此,针对荧光服装面料印刷时现有的油墨印刷设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下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出口用于与喷墨印刷设备的油墨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本油墨供给机构还包括驱动件、隔板、转轴、叶轮一、叶轮二和出料组件,上述驱动件固连在壳体上端处,上述转轴位于壳体内且转轴上端伸出壳体与驱动件相连接,上述隔板固连在壳体内且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两个相邻的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上述叶轮一固连在转轴上部处上且叶轮一位于腔体一内,上述叶轮二固连在转轴下部处且叶轮二位于腔体二内,上述隔板上具有贯穿的通孔,上述出料组件固连在转轴下端处且出料组件位于出口处。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创造性的使油墨存储在壳体内。由于油墨比较粘稠,初始状态时出料组件不会转动且出料组件与出口之间间隙比较小,这样的结构能使壳体内的油墨不会由于出口处输出。由于壳体出口与油墨箱是连通的。因此,驱动件动作后能带动叶轮一和叶轮二同步转动。收到叶轮一和压轮二的搅拌作用,能增加油墨的流动顺畅性。当然,由于出料组件位于出口处。随着转动的出料组件能是流动顺畅的油墨由于出口处排出,最终油墨进入油墨箱处。这里申请人需要着重指明,本供给机构是用于输送初始状态比较粘稠,而受到搅拌作用后流动性明显提高的油墨材料。也就是说,本机构设置是在现有的普通喷墨印刷设备上额外增加的结构,通过它能使适量的油墨进入油墨箱内,从而不再需要人工添加油墨。当然,油墨的添加量根据叶轮一和叶轮二的转动时间决定。这里的油墨供给只是粗略供给,并不是非常精确的控制进入油墨箱内的油墨量。一旦驱动件不再带动转动转动后,油墨不再受到叶轮一和叶轮二搅拌,油墨重新处于粘稠状态并且不由出口处排出。当然,腔体一与腔体二通过隔板上的通孔相连通。这样的结构保证油墨适量排出。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进口与腔体一相连通。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出口与腔体二相连通。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隔板上的通孔呈圆锥形,且通孔的大尺寸端靠近于腔体一。这样的结构能有效降低腔体一与腔体二之间油墨的通过速度。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通孔均布在隔板上。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连接筒和翅片,所述连接筒呈圆筒状且连接筒紧配合连接在转轴下端处,上述翅片呈长片状且翅片周向固连在连接筒外侧。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述连接筒与转轴通过紧固件相固连。连接筒通过紧固件稳定的固连在转轴下端处,若干翅片均布在连接筒外侧。通过转动的翅片能提高出口处油墨的流动顺畅性。在上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所有翅片伸出连接筒的长度尺寸均相同。这样能适当提高整个机构的结构紧凑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由于向油墨箱内输送油墨时只需要控制转轴转动即可,不需要人工加注油墨,因此,其稳定性比较高,劳动强度低且作业效率高。壳体的腔体一内具有叶轮一,壳体的腔体二内具有叶轮二,这样的结构能使整个机构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中连接筒与翅片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a、进口;1b、出口;1c、腔体一;1d、腔体二;2、驱动件;3、隔板;3a、通孔;4、转轴;5、叶轮一;6、叶轮二;7、连接筒;8、翅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1,壳体1上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1a,壳体1下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1b,上述出口1b用于与喷墨印刷设备的油墨箱相连通,还包括驱动件2、隔板3、转轴4、叶轮一5、叶轮二6和出料组件,上述驱动件固连在壳体1上端处,上述转轴4位于壳体1内且转轴4上端伸出壳体1与驱动件2相连接,上述隔板3固连在壳体1内且隔板3将壳体1内分隔为上下两个相邻的腔体:腔体一1c和腔体二1d,上述叶轮一5固连在转轴4上部处上且叶轮一5位于腔体一1c内,上述叶轮二6固连在转轴4下部处且叶轮二6位于腔体二1d内,上述隔板3上具有贯穿的通孔3a,上述出料组件固连在转轴4下端处且出料组件位于出口1b处。所述进口1a与腔体一1c相连通。所述出口1b与腔体二1d相连通。所述隔板3上的通孔3a呈圆锥形,且通孔3a的大尺寸端靠近于腔体一1c。所述通孔3a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通孔3a均布在隔板3上。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连接筒7和翅片8,所述连接筒7呈圆筒状且连接筒7紧配合连接在转轴4下端处,上述翅片8呈长片状且翅片8周向固连在连接筒7外侧。所述连接筒7与转轴4通过紧固件相固连。所有翅片8伸出连接筒7的长度尺寸均相同。本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创造性的使油墨存储在壳体内。由于油墨比较粘稠,初始状态时出料组件不会转动且出料组件与出口之间间隙比较小,这样的结构能使壳体内的油墨不会由于出口处输出。由于壳体出口与油墨箱是连通的。因此,驱动件动作后能带动叶轮一和叶轮二同步转动。收到叶轮一和压轮二的搅拌作用,能增加油墨的流动顺畅性。当然,由于出料组件位于出口处。随着转动的出料组件能是流动顺畅的油墨由于出口处排出,最终油墨进入油墨箱处。这里申请人需要着重指明,本供给机构是用于输送初始状态比较粘稠,而受到搅拌作用后流动性明显提高的油墨材料。也就是说,本机构设置是在现有的普通喷墨印刷设备上额外增加的结构,通过它能使适量的油墨进入油墨箱内,从而不再需要人工添加油墨。当然,油墨的添加量根据叶轮一和叶轮二的转动时间决定。这里的油墨供给只是粗略供给,并不是非常精确的控制进入油墨箱内的油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下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出口用于与喷墨印刷设备的油墨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本油墨供给机构还包括驱动件、隔板、转轴、叶轮一、叶轮二和出料组件,上述驱动件固连在壳体上端处,上述转轴位于壳体内且转轴上端伸出壳体与驱动件相连接,上述隔板固连在壳体内且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两个相邻的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上述叶轮一固连在转轴上部处上且叶轮一位于腔体一内,上述叶轮二固连在转轴下部处且叶轮二位于腔体二内,上述隔板上具有贯穿的通孔,上述出料组件固连在转轴下端处且出料组件位于出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下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出口用于与喷墨印刷设备的油墨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本油墨供给机构还包括驱动件、隔板、转轴、叶轮一、叶轮二和出料组件,上述驱动件固连在壳体上端处,上述转轴位于壳体内且转轴上端伸出壳体与驱动件相连接,上述隔板固连在壳体内且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两个相邻的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上述叶轮一固连在转轴上部处上且叶轮一位于腔体一内,上述叶轮二固连在转轴下部处且叶轮二位于腔体二内,上述隔板上具有贯穿的通孔,上述出料组件固连在转轴下端处且出料组件位于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与腔体一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服装面料的油墨供给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倪海峰潘万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春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