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生产系统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86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生产系统及制造方法,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包括:并带模具,其包括,模芯,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模盖,其设于模芯的一侧,模盖上设有与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以及与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模座,其设于模芯的一侧,用于与模芯配合以密封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以及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无色树脂进料口和有色树脂进料口对应相连的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证光纤带长期的、稳定的印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生产系统及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生产系统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市场对大芯数光缆的需求日益旺盛,光纤带光缆由于其芯数大、密度高、续接便利、易分支等特点成为大芯数光缆的首选,因此光纤带光缆中的带状光纤的识别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叠带中的光纤带识别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对每根光纤带印字标识来识别不同的光纤带,二是通过带中参考光纤(领示光纤)来识别不同的光纤带。目前使用印字标识识别是主要的识别方法。印字标识的方法有喷码、压印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喷码印字。然而目前喷码印字常常面临三种窘迫的困境:一是受限于喷码机的喷印灵敏度,并带生产速度超过400m/min时,喷印信息会变得扭曲不清;二是印字墨水不耐酒精擦拭;三是印字墨水不耐高温,高温时印字信息会在相邻光纤带之间进行迁移。特别的,就目前的喷码机油墨而言,耐酒精擦拭的墨水不耐迁移,而耐迁移的墨水又不耐酒精擦拭。鉴于以上喷码印字的诸多缺陷,首先是生产速度受限,喷印速度跟不上生产速度,导致产能浪费。其次是印字的喷印油墨耐酒精擦拭与耐迁移性不能同时兼得,在识别性上难以做到长期的、稳定的印字效果。而且目前这些缺陷没有方便的、经济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其能保证光纤带长期的、稳定的印字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包括:并带模具,其包括,-模芯,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模盖,其设于所述模芯的一侧,所述模盖上设有与所述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以及与所述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模座,其设于所述模芯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模芯配合以密封所述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以及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所述无色树脂进料口和有色树脂进料口对应相连的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芯包括上片模和下片模,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的第一模腔构成所述预涂覆腔,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的第二模腔构成所述涂覆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均包括:与各自第一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集线模;与各自第一模腔的输出端和第二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定位模;与各自第二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定径模。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内均设有使各自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连通的孔状流道。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均可调控树脂涂覆压力。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色树脂进料口的大小可调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带生产系统,其能保证光纤带长期的、稳定的印字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带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单元、光纤带涂覆装置、固化单元和收线单元;所述光纤带涂覆装置包括,-并带模具,其包括,--模芯,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模盖,其设于所述模芯的一侧,所述模盖上设有与所述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以及与所述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模座,其设于所述模芯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模芯配合以密封所述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以及-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所述无色树脂进料口和有色树脂进料口对应相连的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所述放线单元用于将待加工的光纤依次穿过所述预涂覆腔、涂覆腔、固化单元和收线单元;所述固化单元用于对经所述光纤带涂覆装置处理的光纤带进行UV固化处理;所述收线单元用于将UV固化处理后的光纤带进行收盘。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芯包括上片模和下片模,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的第一模腔构成所述预涂覆腔,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的第二模腔构成所述涂覆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片模和下片模均包括:与各自第一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集线模;与各自第一模腔的输出端和第二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定位模;与各自第二模腔的输入端连通的定径模。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光纤带的方法,其能保证光纤带长期的、稳定的印字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上述光纤带生产系统制造光纤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线单元将预设数量的光纤输送至预涂覆腔,供料机构将无色树脂由无色树脂进料口注入到预涂覆腔,并使预涂覆腔中的无色树脂流入涂覆腔中;通过并带模具将光纤进行定位,并由放线单元将光纤输送至涂覆腔;供料机构将有色树脂由有色树脂进料口注入到涂覆腔中,以涂覆标识线;将光纤在涂覆仓中并带得到预成型的光纤带,放线单元输送预成型的光纤带至固化单元进行UV固化,使光纤带定型;放线单元将定型后的光纤带输送至收线单元进行收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后,便可以提供带标识线的光纤带,利用标识线来对光纤带进行识别,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喷码印字带来的生产速度受限、印字不耐酒精、不耐迁移的问题。光纤带的生产速度可以超过400m/min,而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清晰可辨,不会存在模糊、迁移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兼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片模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片模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片模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纤带涂覆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纤带涂覆装置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纤带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纤带涂覆装置,11-模芯,111-上片模,112-下片模,113-第一模腔,114-第二模腔,115-集线模,116-定位模,117-定径模,118-孔状流道,12-模盖,121-无色树脂进料口,122-有色树脂进料口,13-模座,2-放线单元,3-固化单元,4-收线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包括并带模具和供料机构。其中,并带模具包括模芯11、模盖12和模座13。在本实施例中,并带模具主要是用来将多根光纤并成一根光纤带。模芯11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模盖12设于模芯11的一侧,模盖12上设有与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121,以及与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122。在本实施例中,无色树脂进料口121用于无色树脂的注入,其位于预涂覆腔上方,且其孔径在5-10mm之间。有色树脂进料口122用于有色树脂的注入,其位于涂覆腔上方,且其孔径在0.3-3.1mm之间,孔数大于等于1。模座13设于模芯11的一侧,用于与模芯11配合以密封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并带模具,其包括,/n-模芯(11),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n-模盖(12),其设于所述模芯(11)的一侧,所述模盖(12)上设有与所述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121),以及与所述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122);/n-模座(13),其设于所述模芯(11)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模芯(11)配合以密封所述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以及/n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所述无色树脂进料口(121)和有色树脂进料口(122)对应相连的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带模具,其包括,
-模芯(11),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
-模盖(12),其设于所述模芯(11)的一侧,所述模盖(12)上设有与所述预涂覆腔连通的无色树脂进料口(121),以及与所述涂覆腔连通的有色树脂进料口(122);
-模座(13),其设于所述模芯(11)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模芯(11)配合以密封所述预涂覆腔和涂覆腔;以及
供料机构,其包括与所述无色树脂进料口(121)和有色树脂进料口(122)对应相连的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1)包括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所述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模腔(113)和第二模腔(114),所述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的第一模腔(113)构成所述预涂覆腔,所述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的第二模腔(114)构成所述涂覆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均包括:
与各自第一模腔(113)的输入端连通的集线模(115);
与各自第一模腔(113)的输出端和第二模腔(114)的输入端连通的定位模(116);
与各自第二模腔(114)的输入端连通的定径模(117)。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模(111)和下片模(112)内均设有使各自第一模腔(113)和第二模腔(114)连通的孔状流道(11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色树脂料罐和有色树脂料罐均可调控树脂涂覆压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树脂进料口(122)的大小可调节。


7.一种光纤带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单元(2)、光纤带涂覆装置(1)、固化单元(3)和收线单元(4);
所述光纤带涂覆装置(1)包括,
-并带模具,其包括,
--模芯(11),其上设有连通的预涂覆腔和涂覆腔;
--模盖(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政聂明浩戢太峰陈黎明刘骋冯学斌侯继勇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