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86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其中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储水部件与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采用上述结构的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通过储水部件存水反冲滤芯,可有效减小第一杯水的TDS值,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滤芯
,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反渗透净水装置的主要组件是反渗透膜滤芯,其一般具有三个水路进出口: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其结构一般包括芯材、滤芯壳和中心管,芯材围绕中心管卷绕而成,滤芯壳设置在芯材外侧壁,令原水只能从滤芯一端进入,浓水只能从滤芯另一端流出,同时中心管壁设有若干过水孔,用于接收纯水。通过对进水口一侧进行加压,使市政自来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滤芯中,再经过反渗透膜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得到的纯水经由纯水出水口排出至储水箱或水龙头,无法穿透反渗透膜的各种重金属离子、杂质以及有害物质等聚积在浓水侧,并通过浓水出水口排放。在反渗透净水装置停机时,设置在进水侧的增压泵停止工作,此时在反渗透滤芯的浓水侧留存有未排出的部分浓水,同时纯水侧也留存有部分纯水,在由水中离子浓度差造成的渗透压的作用下,浓水侧的盐离子会渗透至纯水侧,在长时间停机之后,纯水测的离子浓度会升至较高状态,从而导致膜内纯水TDS(Totaldissolvedsolids,总溶解固体)值较高,最终导致再次开机后由龙头流出的第一杯水的TDS值过高,不利于人体饮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其可降低停机后纯水侧的TDS值,解决反渗透净水装置第一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所述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所述储水部件与所述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基于第一技术方案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为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原水腔,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且其内部的空气对进入原水腔中的原水施加压力。基于第一技术方案的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包括位于外壳外部且与原水进水口连通的第一气囊水箱,其具有一空气腔及用于密封空气腔的弹性薄膜;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进入第一气囊水箱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以储能,过滤装置停止时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储存的原水使其通过原水过水路到达滤芯底端。基于第三技术方案的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还包括一储水腔,其由所述的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基于第二至第四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第五技术方案:还包括进水管,其顶端与原水进水口连通,底端与原水腔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套设于中心管之中,经滤芯过滤后产生的纯水进入中心管与进水管之间的间隙后流至纯水出水口。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中心管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外壁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匹配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用于顶抵第一限位凸起以固定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朝向中心管底端延伸形成密封壁,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所述中心管时,所述进水管外壁与所述密封壁密封配合。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凸出的第一环形部,所述进水管顶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一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一环形部之外的凸出的第二环形部,所述中心管顶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基于第七技术方案的第八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二环形部之外的第三环形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基于第八技术方案的第九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包括环状的包覆板,所述包覆板的两侧边分别沿互相背离的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周向与所述滤芯固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十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底端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顶抵所述滤芯以使进水管连通原水腔。本技术还提供第十一技术方案,其包括如第一至第十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此外,还包括:原水进水管路,其与所述的原水进水口连通,其上设有电磁阀与压力泵;纯水出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的纯水出水口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水龙头;浓水出水管路,其与所述的浓水出水口连通,其上设有冲洗阀。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储水部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排出原水,从而使原水在过滤装置停止时仍可以进行流动,从而实现对滤芯内部的冲刷,减少停机状态下滤芯之中的水的TDS值,进而减少较长时间的停机之后因渗透压导致的第一杯水的TDS值过高的问题;此外,储水部件直接与原水过水路连通,可减少过滤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无需再加设相应的阀门或管路,从而可降低过滤装置的制造成本。2、原水腔中存在空气,且由于其与滤芯底端连通,所以原水会从原水腔的底部进入原水腔中,从而挤压原本存在的空气,在过滤装置停止的时候,浓水出水口泄压,使原水腔中的压力失衡,被压缩的空气体积膨胀,从而将占据了空间的原水挤压至滤芯之中。3、气囊水箱在压力失衡时可自动挤压储存的纯水至从原水过水路中,从而在过滤装置停止的时候,对滤芯进行冲洗。4、设置储水腔,在其内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其可起到与原水腔同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将其与气囊水箱连通,可以避免储水腔内的空气逸散后排水能力下降;此外,若是储水腔中不存在空气,通过将其与气囊水箱连通,可以利用气囊水箱的作用将原水挤压至滤芯之中进行冲洗。5、设置进水管,使原水由滤芯底部进入,便于过滤装置中的管路排布,并可提高滤芯寿命;进水管固接在中心管之中,装配方便,同时还可减少过滤装置的体积。6、在中心管内壁设置第一限位凸起,进水管外壁设置第二限位凸起,通过顶抵限位固定进水管的位置。7、设置第一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进水管可与进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设置第二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中心管可与纯水出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设置第三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密封件可与浓水出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8、密封件的第一连接部沿周向与滤芯壳固接,与包覆板一同实现对滤芯顶部端面的包围,再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三环形部的密封配合,将滤芯的浓水出水端与原水腔隔离,使浓水只能从浓水出水口流出。9、设置支撑条,用于滤芯装配至外壳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n所述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n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n所述储水部件与所述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
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
所述储水部件与所述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为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原水腔,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且其内部的空气对进入原水腔中的原水施加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包括位于外壳外部且与原水进水口连通的气囊水箱,其具有一空气腔及用于密封空气腔的弹性薄膜;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进入气囊水箱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以储能,过滤装置停止时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储存的原水使其通过原水过水路到达滤芯底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还包括一储水腔,其由所述的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其顶端与原水进水口连通,底端与原水腔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套设于中心管之中,经滤芯过滤后产生的纯水进入中心管与进水管之间的间隙后流至纯水出水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管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外壁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匹配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谢添明汪仁虎王运灿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