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70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包括装饰膜、电路板、谐振线圈和彩色发光管;装饰膜设置于棋盘表面;电路板设置于装饰膜的下端;彩色发光管设置于电路板的中间;谐振线圈设置于电路板的下端;谐振线圈和彩色发光管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棋盘和棋子不连接,其各自独立且分开。当棋子放到棋盘上时,通过谐振线圈耦合传递电能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棋盘完全保留传统棋盘和棋子的实物外观,通过给棋盘增加相应的应答电路,完成棋局自动识别、起落子检测和指示,具有一定对局能力,也可连接智能设备,提升了对局水平,使棋手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体会传统游戏魅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
本技术属于计算机网络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
技术介绍
计算机人工智能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棋类游戏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可以运用计算机玩棋类游戏。但长时间注视电子显示屏幕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影响视力,也影响水平发挥。基于以上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棋局自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包括装饰膜、电路板、谐振线圈和彩色发光管;装饰膜设置于棋盘表面;电路板设置于装饰膜的下端;彩色发光管设置于电路板的中间;谐振线圈设置于电路板的下端;谐振线圈和彩色发光管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的电子棋盘完全保留传统棋盘和棋子的实物外观,通过给棋盘增加相应的应答电路,完成棋局自动识别、起落子检测和指示,具有一定对局能力,也可连接智能设备,提升了对局水平,使棋手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体会传统游戏魅力。进一步地,装饰膜为半透明装饰膜。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半透明状的装饰膜可透出彩色发光管的彩色光亮,标示棋子的摆位及移动。进一步地,彩色发光管采用4脚全彩色发光二极管,其型号为F5-RGB,直径为5mm。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彩色发光管工作稳定,能准确清晰地显示棋盘上棋子的状态。进一步地,电路板包括棋盘主控电路、落子检测指示控制电路、落子检测指示电路和棋子电路;落子检测指示控制电路、落子检测指示电路和棋子电路均与棋盘主控电路通信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路板的各个电路共同工作可及时准确的识别棋局,并完成棋子检测和指示。进一步地,棋盘主控电路包括处理器子电路、充电子电路、USB子电路、DC电源转换子电路、端口子电路、显示子电路、存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和无线蓝牙子电路;充电子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接地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充电锂电池插座BT1、红绿双发光二极管D1和型号为TP4056的芯片U1;二极管D1包括R型二极管和G型二极管,R型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二极管D1的第1引脚,G型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二极管D1的第3引脚,R型二极管的正极和G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二极管D1的第2引脚;芯片U1的VCC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第2引脚连接,其连接点作为充电子电路的VIN引脚;芯片U1的CE引脚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CHG引脚和二极管D1的第1引脚连接;芯片U1的/STD引脚和二极管D1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1的BAT引脚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插座BT1的正极和开关S1的不动端连接,其连接点还与处理器子电路连接;芯片U1的PROG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且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和插座BT1的负极连接;接地电容C1的负极接地;DC电源转换子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阻R4、接地电阻R5、接地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接地电容C5、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电容C9、接地电容C10、型号为TPS61251的DC/DC转换芯片U5和型号为TPS62200DBV的DC/DC转换芯片U6;芯片U5的SW引脚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芯片U5的VIN引脚与其EN引脚、接地电容C8的正极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还与充电子电路的开关S1的动端连接;接地电容C8的负极和芯片U5的GND引脚均接地;芯片U5的ILIM引脚和接地电阻R8连接;芯片U5的VOUT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0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芯片U5的FB引脚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芯片U6的VIN引脚、/SHDN引脚和接地电容C5的正极均与充电子电路的开关S1的动端连接;接地电容C5的负极和芯片U6的GND引脚均接地;芯片U6的SW引脚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7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芯片U6的FB引脚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5连接;接地电容C7的负极接地;处理器子电路包括电阻R3、接地电阻R6、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容C15、接地电容C16、接地电容C17、接地电容C18、晶振Y1、串行调试的芯片U7和型号为STM32L476RG的处理器芯片U2;芯片U7的RST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3、电阻R3的一端和芯片U2的NRST引脚连接;芯片U7的VCC引脚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芯片U7的JTMS引脚和芯片U2的PA13引脚连接;芯片U7的JTCK引脚和芯片U2的PA14引脚连接;芯片U7的GND引脚接地;芯片U2的PC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PC1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3和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的BOOT0引脚和接地电阻R6连接;芯片U2的VDDA引脚分别与其VUSB引脚和VDD引脚连接,其连接点作为处理器子电路的VCC引脚;接地电容C14-C18均与芯片U2的VCC引脚连接;芯片U2的VSS引脚接地;USB子电路包括型号为USB-AB的USB接口座U4;接口座U4的SHIEL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接口座U4的D+引脚和芯片U2的PA12引脚连接;接口座U4的D-引脚和芯片U2的PA11引脚连接;接口座U4的VCC引脚和充电子电路的VIN引脚连接;端口子电路包括端口J1-J6、接地电容C11和接地电容C19-C23;端口J1-J6的第1引脚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连接;端口J1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2引脚和PC3引脚连接;端口J2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4引脚和PC5引脚连接;端口J3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6引脚和PC7引脚连接;端口J4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8引脚和PC9引脚连接;端口J5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0引脚和PC1引脚连接;端口J6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10引脚和PC11引脚连接;端口J1-J6的第4引脚均接地;接地电容C11和接地电容C19-C23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连接;显示子电路包括接地电容C4和型号为JLX200-017的显示芯片U3;芯片U3的LEDA引脚、VDD引脚和接地电容C4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芯片U3的A0引脚和芯片U2的PB9引脚连接;芯片U3的RST引脚和芯片U2的PD2引脚连接;芯片U3的CS引脚和芯片U2的PB8引脚连接;芯片U3的D0-D7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B0-PB7引脚一一对应连接;芯片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膜(1)、电路板(2)、谐振线圈(3)和彩色发光管(4);所述装饰膜(1)设置于棋盘表面;所述电路板(2)设置于装饰膜(1)的下端;所述彩色发光管(4)设置于电路板(2)的中间;所述谐振线圈(3)设置于电路板(2)的下端;所述谐振线圈(3)和彩色发光管(4)均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膜(1)、电路板(2)、谐振线圈(3)和彩色发光管(4);所述装饰膜(1)设置于棋盘表面;所述电路板(2)设置于装饰膜(1)的下端;所述彩色发光管(4)设置于电路板(2)的中间;所述谐振线圈(3)设置于电路板(2)的下端;所述谐振线圈(3)和彩色发光管(4)均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1)为半透明装饰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发光管(4)采用4脚全彩色发光二极管,其型号为F5-RGB,直径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包括棋盘主控电路、落子检测指示控制电路、落子检测指示电路和棋子电路;所述落子检测指示控制电路、落子检测指示电路和棋子电路均与棋盘主控电路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棋盘主控电路包括处理器子电路、充电子电路、USB子电路、DC电源转换子电路、端口子电路、显示子电路、存储子电路、按键子电路和无线蓝牙子电路;
所述充电子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接地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充电锂电池插座BT1、红绿双发光二极管D1和型号为TP4056的芯片U1;所述二极管D1包括R型二极管和G型二极管,R型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二极管D1的第1引脚,G型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二极管D1的第3引脚,R型二极管的正极和G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二极管D1的第2引脚;所述芯片U1的VCC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第2引脚连接,其连接点作为充电子电路的VIN引脚;所述芯片U1的CE引脚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CHG引脚和二极管D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STD引脚和二极管D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BAT引脚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插座BT1的正极和开关S1的不动端连接,其连接点还与处理器子电路连接;所述芯片U1的PROG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且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和插座BT1的负极连接;所述接地电容C1的负极接地;
所述DC电源转换子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阻R4、接地电阻R5、接地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接地电容C5、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电容C9、接地电容C10、型号为TPS61251的DC/DC转换芯片U5和型号为TPS62200DBV的DC/DC转换芯片U6;所述芯片U5的SW引脚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VIN引脚与其EN引脚、接地电容C8的正极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还与充电子电路的开关S1的动端连接;所述接地电容C8的负极和芯片U5的GND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5的ILIM引脚和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芯片U5的VOUT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0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所述芯片U5的FB引脚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所述芯片U6的VIN引脚、/SHDN引脚和接地电容C5的正极均与充电子电路的开关S1的动端连接;所述接地电容C5的负极和芯片U6的GND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6的SW引脚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7的正极连接,其连接点作为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所述芯片U6的FB引脚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5连接;所述接地电容C7的负极接地;
所述处理器子电路包括电阻R3、接地电阻R6、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容C15、接地电容C16、接地电容C17、接地电容C18、晶振Y1、串行调试的芯片U7和型号为STM32L476RG的处理器芯片U2;所述芯片U7的RST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3、电阻R3的一端和芯片U2的NRST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7的VCC引脚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7的JTMS引脚和芯片U2的PA1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7的JTCK引脚和芯片U2的PA14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7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PC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PC1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3和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BOOT0引脚和接地电阻R6连接;所述芯片U2的VDDA引脚分别与其VUSB引脚和VDD引脚连接,其连接点作为处理器子电路的VCC引脚;所述接地电容C14-C18均与芯片U2的VCC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VSS引脚接地;
所述USB子电路包括型号为USB-AB的USB接口座U4;所述接口座U4的SHIEL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接口座U4的D+引脚和芯片U2的PA1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座U4的D-引脚和芯片U2的PA11引脚连接;所述接口座U4的VCC引脚和充电子电路的VIN引脚连接;
所述端口子电路包括端口J1-J6、接地电容C11和接地电容C19-C23;所述端口J1-J6的第1引脚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1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2引脚和PC3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2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4引脚和PC5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3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6引脚和PC7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4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8引脚和PC9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5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0引脚和PC1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6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C10引脚和PC11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1-J6的第4引脚均接地;所述接地电容C11和接地电容C19-C23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5V引脚连接;
所述显示子电路包括接地电容C4和型号为JLX200-017的显示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LEDA引脚、VDD引脚和接地电容C4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A0引脚和芯片U2的PB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RST引脚和芯片U2的PD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CS引脚和芯片U2的PB8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D0-D7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PB0-PB7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芯片U3的RD引脚和芯片U2的PB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WR引脚和芯片U2的PB11引脚连接;
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接地电容C24和型号为W25Q128的存储芯片U9;所述芯片U9的CS引脚和芯片U2的PA4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9的SO引脚和芯片U2的PA6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9的WP引脚和处理器子电路的VCC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9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9的VCC引脚、HOLD/RST引脚和接地电容C24均与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9的CLK引脚和芯片U2的PA5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9的SI引脚和芯片U2的PA7引脚连接;
所述按键子电路包括接地按键K1-K4、电阻R7、电阻R11-R13;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11-R13的一端均与处理器子电路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按键K1和芯片U2的PB1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按键K2和芯片U2的PB13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按键K3和芯片U2的PB14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按键K4和芯片U2的PB15引脚连接;
所述无线蓝牙子电路包括接地电容C25和型号为ATK-HC05的蓝牙芯片U8;所述芯片U9的LED引脚和芯片U2的PA8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RXD引脚和芯片U2的PA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TXD引脚和芯片U2的PA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VCC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25和DC电源转换子电路的V3V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识别棋局的电子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子检测指示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控制子电路、谐振线圈驱动子电路、落子检测子电路和落子指示驱动子电路;
所述处理器控制子电路包括电容C26、电容C27、端口J7和型号为STC8A4K32S2A12的单片机芯片U10;所述芯片U10的Vref引脚分别与其AVCC引脚、VCC引脚、端口J7的第1引脚、电容C26的正极和电容C27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处理器控制子电路的VPP引脚;所述芯片U10的GND引脚和AGND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7的第2引脚和芯片U10的RxD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7的第3引脚和芯片U10的TxD引脚连接;所述端口J7的第4引脚和芯片U10的AGND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26的负极和电容C27的另一端均与芯片U10的AGND引脚连接;
所述谐振线圈驱动子电路包括电感L3、电阻R14、电容C28-C34、端口J8-J12、型号为74HC125的缓冲芯片U11-U14和型号为74HC240的缓冲芯片U15-U16;所述芯片U11的第1引脚和芯片U10的ADC11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1的第3脚和电容C28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2的第4引脚和芯片U10的ADC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2的第6引脚和电容C29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3的第10引脚和芯片U10的ADC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3的第8引脚和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4的第13引脚和芯片U10的ADC8引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鸿徐治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五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