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运杰专利>正文

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599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包括机座与升降座;机座上安装有折弯模,折弯模上端中部具有V形槽;升降座上安装有主折弯组件,主折弯组件包括主折弯刀,主折弯刀安装在弹性座上,弹性座与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机座上还安装有副折弯刀,两个副折弯刀对称安装在折弯模的两侧;每个副折弯刀在一个反向刀座上,且反向刀座通过反向运动组件安装在机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副折弯刀、反向运动组件以及反向刀座,当升降座下降时,其可先推动主折弯刀完成折弯任务,再通过反向运动组件推动反向刀座运动,使得副折弯刀作用于工件完成二次折弯,如此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将板材折三次,大幅提升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弯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
技术介绍
如附图1所示的目标工件,一般折弯机对其折弯需要三道工序折三次,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包括机座与升降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折弯模,所述折弯模上端中部具有V形槽;所述升降座上安装有主折弯组件,所述主折弯组件包括主折弯刀,所述主折弯刀安装在弹性座上,所述弹性座与所述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机座上还安装有副折弯刀,两个所述副折弯刀对称安装在所述折弯模的两侧;每个所述副折弯刀在一个反向刀座上,且所述反向刀座通过反向运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升降座下降并作用于所述反向运动组件时,所述反向刀座作上升运动。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反向刀座通过两组所述反向运动组件连接所述机座,且两组所述反向运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反向刀座的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座上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导杆,每个所述导杆上均串套有一个所述弹性件,且导杆的顶端安装有挡块。进一步地,所述副折弯刀的一侧壁贴合所述折弯模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副折弯刀的顶端为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反向运动组件包括按压件、组件座、滑动体及齿轮;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滑动体通过所述齿轮建立反向传动关系;所述升降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体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通过设置副折弯刀、反向运动组件以及反向刀座,当升降座下降时,其可先推动主折弯刀完成折弯任务,再通过反向运动组件推动反向刀座运动,使得副折弯刀作用于工件完成二次折弯,如此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将板材折三次,大幅提升运动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目标工件的结构图;附图2为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的结构图;附图3为反向刀座与反向运动组件的结构图;附图4为反向运动组件的外形图;附图5为反向运动组件的第一剖视图;附图6为反向运动组件的爆炸图;附图7为反向运动组件的第二剖视图。图中:1-机座;2-升降座;3-折弯模;31-V形槽;4-主折弯组件;41-主折弯刀;42-支撑块;43-拉簧;44-撑开件;441-宽部;442-窄部;443-过渡V形部;51-弹性座;52-弹性件;53-导杆;54-挡块;61-副折弯刀;62-反向刀座;7-反向运动组件;71-滑动座;711-安装凸缘;712-通孔部;72-按压件;721-第一齿条部;722-第一凸出部;73-组件座;731-延伸体;74-滑动体;741-第二齿条部;742-第二凸出部;75-齿轮;7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2所示的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包括机座1与升降座2;所述机座1上安装有折弯模3,所述折弯模3上端中部具有V形槽31;所述升降座2上安装有主折弯组件4,所述主折弯组件4包括主折弯刀41,所述主折弯刀41安装在弹性座51上,所述弹性座51与所述升降座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机座1上还安装有副折弯刀61,两个所述副折弯刀61对称安装在所述折弯模3的两侧;每个所述副折弯刀61在一个反向刀座62上,且所述反向刀座62通过反向运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所述升降座2下降并作用于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时,所述反向刀座62作上升运动;所述升降座2由液压缸驱动升降。采用上述结构,折弯前,将板材置于折弯模3的上端,折弯时,液压缸驱动升降座2下降,弹性座51上的主折弯刀41作用于板材,配合折弯模3先将板材的中部折弯,待主折弯刀41完成折弯作业,升降座2克服弹性件52的弹力继续下降,并推动反向运动组件7运转,反向运动组件7使反向刀座62连带副折弯刀61上升,副折弯刀61配合主折弯组件4完成对板材的二次折弯作业。如此,在液压缸的一次冲程中,板材上的三处位置被折弯,不需要分三次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为了保持反向刀座62平稳升降,如附图3所示,每个所述反向刀座62通过两组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连接所述机座1,且两组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相对于所述反向刀座62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弹性座51上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导杆53,每个所述导杆53上均串套有一个所述弹性件52,且导杆53的顶端安装有挡块54,挡块54可使导杆53不会脱离升降座2。所述副折弯刀61的一侧壁贴合所述折弯模3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副折弯刀61的顶端为斜面。优选地,主折弯组件4除了主折弯刀41还包括支撑块42及拉簧43,主折弯刀41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块42,且两个支撑块42可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且两个支撑块42之间设置有拉簧43,拉簧43使两个支撑块42具有相对靠近趋势,升降座2上固定安装有撑开件44(撑开件44不属于主折弯组件4),撑开件44可相对于弹性座51平移滑动,撑开件44具有在上的宽部441与在下的窄部442,宽部441与在下的窄部442之间具有过渡V形部443。通过上述结构,初始状态下(即执行折弯作业之前),撑开件44的窄部442置于两个支撑块42之间,两个支撑块42处于相互靠近状态;执行折弯作业时,在主折弯刀41完成折弯作业之后副折弯刀61执行折弯作业之前的这个时段,随着升降座2克服弹性件52的弹力下降时,宽部441进入两个支撑块42之间使得两个支撑块42相互远离至间距达到最大,在副折弯刀61作用于板材时,两个支撑块42的间距已达到最大值,撑开件44可配合副折弯刀61进行折弯作业。在副折弯刀61作业完成后,升降座2上升的过程中,撑开件44先上升,主折弯组件4整体不动,直至撑开件44上的窄部442进入两个支撑块42之间,两个支撑块42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小值之后,随着升降座2的上升,主折弯组件4整体上升脱离折弯后的板材,其上升过程中,两个支撑块42与折弯后的板材的内壁不会接触,不会刮花成型后工件的内壁。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包括按压件72、组件座73、滑动体74及齿轮75;所述按压件72与所述滑动体74通过所述齿轮75建立反向传动关系,使得按压件72与滑动体74可等速反向运动;所述反向刀座6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体74上。具体地,所述按压件72具备朝下竖直延伸的第一齿条部721;所述组件座73具备两个竖直向上延伸且平行设置的延伸体731,两个所述延伸体731之间转动设置有齿轮75;所述滑动体74相对于所述组件座73滑动安装,且其上具备与所述齿轮75啮合的第二齿条部741;所述第一齿条部721也与所述齿轮75啮合;所述第一齿条部721与所述第二齿条部741置于所述齿轮75的两侧;所述反向刀座62相对于所述滑动体74固定;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使所述组件座73及滑动体74两者具有相对远离趋势的弹簧76。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当按压件72向下运动,通过齿轮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座(1)与升降座(2);所述机座(1)上安装有折弯模(3),所述折弯模(3)上端中部具有V形槽(31);所述升降座(2)上安装有主折弯组件(4),所述主折弯组件(4)包括主折弯刀(41),所述主折弯刀(41)安装在弹性座(51)上,所述弹性座(51)与所述升降座(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机座(1)上还安装有副折弯刀(61),两个所述副折弯刀(61)对称安装在所述折弯模(3)的两侧;每个所述副折弯刀(61)在一个反向刀座(62)上,且所述反向刀座(62)通过反向运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所述升降座(2)下降并作用于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时,所述反向刀座(62)作上升运动;所述升降座(2)由液压缸驱动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座(1)与升降座(2);所述机座(1)上安装有折弯模(3),所述折弯模(3)上端中部具有V形槽(31);所述升降座(2)上安装有主折弯组件(4),所述主折弯组件(4)包括主折弯刀(41),所述主折弯刀(41)安装在弹性座(51)上,所述弹性座(51)与所述升降座(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机座(1)上还安装有副折弯刀(61),两个所述副折弯刀(61)对称安装在所述折弯模(3)的两侧;每个所述副折弯刀(61)在一个反向刀座(62)上,且所述反向刀座(62)通过反向运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所述升降座(2)下降并作用于所述反向运动组件(7)时,所述反向刀座(62)作上升运动;所述升降座(2)由液压缸驱动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向刀座(62)通过两组所述反向运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运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