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49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固定盒,所述第一外壳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盒,所述第一固定盒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第一固定盒下侧面,所述第一转轴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有集料箱,使得在使用余料收集装置对渔网加工余料收集时,通过让余料被收集到集料箱内部,这样使得余料在加工时能够适量投料,这样使得进入到收集装置内部加工的渔网余料加工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网余料收集装置,具体是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渔网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渔网的制作速度越来越快,渔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的渔网使用数量的增多,渔网加工的效率也越来越快。现在的渔网在使用加工装置加工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进入到收集装置内部直接进行粉碎,这样使得余料粉碎效果不好,还有现在的余料收集装置对渔网余料收集时,余料一直不间断进入到余料收集装置内部,这样让余料处理效果不好,还有现在的余料收集装置在对渔网余料处理时,余料处理结束后,需要人工清理粉碎后的渔网余料,致使工作效率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固定盒,所述第一外壳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盒,所述第一固定盒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下端设置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内部贯穿有圆杆,所述圆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切割刀,所述圆杆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一切割刀之间,所述圆杆右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心筒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设置在卡槽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盒设置在连接板下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设置在第一液压缸右侧,所述第二固定盒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第一锥齿轮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左内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外壳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盒,所述第三固定盒设置在通孔左侧,所述第三固定盒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贯穿通孔进入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液压杆右端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下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二外壳内侧面,所述第二外壳左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通孔上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左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侧面设置有集料箱,所述集料箱设置在第二外壳左侧,所述集料箱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料管下侧面设置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第三固定盒上方,所述第二出料管右侧面与第一进料口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右侧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固定板右上侧,所述出料口右侧面设置有遮挡门,所述出料口右侧面设置有送料板,所述送料板设置在遮挡门下侧,所述送料板右下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开设在第一外壳上侧面,所述进料口下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下侧面设置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所述粉碎箱上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进料管右侧,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三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轴下端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粉碎箱上侧面进入到粉碎箱内部,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切割刀,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设置在粉碎箱上侧,所述第一皮带轮外表面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后侧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贯穿粉碎箱上侧面进入到粉碎箱内,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切割刀,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粉碎箱上侧,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皮带相连接,所述粉碎箱下侧面设置有第三出料管,所述第三出料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出料管下方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贯穿第一外壳右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筒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切割刀等间距分布在圆杆外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板的长度等于第二外壳内部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推板下侧面与固定板上侧面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出料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右侧面长度和高度均等于第一进料口的长度和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挡门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出料口的长度和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切割刀的尺寸和第三切割刀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切割刀和第三切割刀交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集料箱,使得在使用余料收集装置对渔网加工余料收集时,通过让余料被收集到集料箱内,这样使得余料在加工时能够适量投料,这样使得进入到收集装置内部加工的渔网余料加工更方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切割刀和第一电机,在渔网余料进入到第二外壳内部时,通过第一切割刀对渔网余料进行切割,这样使得余料被分离成多个小块,所述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切割刀转动,使得渔网余料得到多方面切割,这样使得渔网余料在加工时更方便。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推板,在第二外壳内部渔网余料切割完成后,通过推板的推动,使得固定板上的渔网余料被推离第二外壳,进入到粉碎箱内部进行粉碎加工,这样使得渔网余料加工很方便。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传送带,在粉碎箱内部的渔网余料粉碎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三出料管使得渔网余料直接掉落到传送带上,再通过传送带的输送作用,使得粉碎后的渔网余料离开第一外壳,致使渔网余料的加工不容易受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粉碎箱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第二外壳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的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第一固定盒,4、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轴,6、第一转轴,7、连接板,8、第一液压缸,9、第一液压杆,10、空心筒,11、圆杆,12、第一切割刀,13、卡槽,14、卡块,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固定盒,17、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轴,19、第二转轴,20、第二锥齿轮,21、通孔,22、第三固定盒,23、第二液压缸,24、第二液压杆,25、推板,26、固定板,27、第一进料口,28、支撑板,29、支撑柱,30、集料箱,31、第一出料管,32、第一控制阀,33、第二出料管,34、出料口,35、遮挡门,36,送料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固定盒(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外壳(2),所述第二外壳(2)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盒(3),所述第一固定盒(3)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与第一电机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5)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所述第一液压缸(8)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杆(9),所述第一液压杆(9)下端设置有空心筒(10),所述空心筒(10)内部贯穿有圆杆(11),所述圆杆(11)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切割刀(12),所述圆杆(11)外表面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设置在第一切割刀(12)之间,所述圆杆(11)右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空心筒(10)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设置在卡槽(13)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盒(16)设置在连接板(7)下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16)设置在第一液压缸(8)右侧,所述第二固定盒(16)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与第二电机轴(18)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18)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所述第二锥齿轮(20)设置在第一锥齿轮(15)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15)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左内侧开设有通孔(21),所述第二外壳(2)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盒(22),所述第三固定盒(22)设置在通孔(21)左侧,所述第三固定盒(22)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23),所述第二液压缸(23)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4),所述第二液压杆(24)贯穿通孔(21)进入到第二外壳(2)内,所述第二液压杆(24)右端设置有推板(25),所述推板(25)下侧设置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设置在第二外壳(2)内侧面,所述第二外壳(2)左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7),所述第一进料口(27)设置在通孔(21)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固定盒(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左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外壳(2),所述第二外壳(2)内部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盒(3),所述第一固定盒(3)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与第一电机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5)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所述第一液压缸(8)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液压杆(9),所述第一液压杆(9)下端设置有空心筒(10),所述空心筒(10)内部贯穿有圆杆(11),所述圆杆(11)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切割刀(12),所述圆杆(11)外表面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设置在第一切割刀(12)之间,所述圆杆(11)右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空心筒(10)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设置在卡槽(13)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盒(16)设置在连接板(7)下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16)设置在第一液压缸(8)右侧,所述第二固定盒(16)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与第二电机轴(18)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18)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所述第二锥齿轮(20)设置在第一锥齿轮(15)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15)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左内侧开设有通孔(21),所述第二外壳(2)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盒(22),所述第三固定盒(22)设置在通孔(21)左侧,所述第三固定盒(22)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23),所述第二液压缸(23)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4),所述第二液压杆(24)贯穿通孔(21)进入到第二外壳(2)内,所述第二液压杆(24)右端设置有推板(25),所述推板(25)下侧设置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设置在第二外壳(2)内侧面,所述第二外壳(2)左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7),所述第一进料口(27)设置在通孔(21)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网生产用余料循环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左侧面设置有支撑板(28),所述支撑板(28)上侧面设置有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上侧面设置有集料箱(30),所述集料箱(30)设置在第二外壳(2)左侧,所述集料箱(30)下侧面设置有第一出料管(31),所述第一出料管(31)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2),所述第一出料管(31)下侧面设置有第二出料管(33),所述第二出料管(33)设置在第三固定盒(22)上方,所述第二出料管(33)右侧面与第一进料口(27)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右侧面开设有出料口(34),所述出料口(34)设置在固定板(26)右上侧,所述出料口(34)右侧面设置有遮挡门(35),所述出料口(34)右侧面设置有送料板(36),所述送料板(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安松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市鼎盛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