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质分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47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质分配系统,包括用于分配冷工质的冷工质分配组件和用于分配热工质的热工质分配组件,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和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相互独立,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包括用于分离气相和液相,并将所分离的气相排出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的相分离器。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将热工质分配组件和冷工质分配组件独立设置,各个通道独立控制,切换快速,输送工质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质分配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工质分配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高低温治疗技术日趋成为介入式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高热或单纯冷冻治疗,杀灭肿瘤细胞更彻底有效,该技术属纯物理治疗,治疗效果确切、治疗不导致肿瘤细胞扩散、治疗过程微创无痛苦、恢复快、不损伤正常组织、与放化疗不同。冷冻治疗无毒副作用,还可以有效地调控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经过这种方法治疗后的病人,身体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远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另外还具有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它是继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激光,超声聚集刀,伽玛刀等之后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高新技术。在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冷冻治疗设备,以美国Endocare公司研制的低温手术系统(CryocareSurgicalSystem)--氩氦刀为代表,其通过焦耳-汤姆孙效应(Joule-Thomsoneffect,即气体通过多孔塞膨胀后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现象)原理来达到冷冻治疗的作用,这些产品的低温消融温度最低达到-150~-160℃,复温最高达到40℃左右。但基于该类原理的冷冻治疗设备工作压力高(7~20MPa)存在安全隐患,且使用工质昂贵(氩气及氦气,其中氦气为国家战略物资,不易获取),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工质分配系统,该工质分配系统是高低温复合式肿瘤治疗设备的核心部件,用于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工质分配系统,包括用于分配冷工质的冷工质分配组件和用于分配热工质的热工质分配组件,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和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相互独立,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包括用于分离气相和液相,并将所分离的气相排出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的相分离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热工质入口管、热工质分流体、热工质分配管和热工质输出管,所述热工质分配管和所述热工质输出管之间设有热工质控制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工质入口管、冷工质分流体、冷工质分配管和热工质输出管,所述相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冷工质入口管和所述冷工质分流体之间,所述冷工质分配管和所述热工质输出管之间设有冷工质控制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分离器的上部构造有孔隙,所述孔隙用于排出气化的冷工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工质控制阀与所述热工质输出管之间,以及所述冷工质控制阀与所述冷工质输出管之间均通过卡套接头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热工质测压组件,所述热工质测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热工质入口管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热工质在第一毛细管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所述第一毛细管内的热工质的温度,以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时不受热工质温度的影响;以及冷工质测压组件,所述冷工质侧压组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冷工质入口管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冷工质在第二毛细管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升高所述第二毛细管内的冷工质的温度,以使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时不受冷工质温度的影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均构造为盘状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工质分配管和所述冷工质分配管均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热工质分配管长度相同,多个所述冷工质分配管长度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热电偶连接器座,用于连接热电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工质输出管和所述冷工质输出管的末端均配置有螺纹接头,以使所述热工质输出管和所述冷工质输出管与探针的连接更加牢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1)热工质分配组件和冷工质分配组件独立设置,各个通道独立控制,切换快速,输送工质更加安全可靠。2)热工质分流体和冷工质分流体将其分成多路介入热工质分配管或冷工质分配管,且分配管的长度一致,保证了工质的均匀输送。3)通过设置相分离器,并在相分离器的上端设置孔隙,使得气化后的冷工质通过孔隙排出系统之外,保证输送至治疗探针的冷工质大部分是液态的,进而保证了治疗的效果。4)测温组件包括毛细管,冷工质或热工质经过毛细管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冷路内的冷工质温度升高,热路内的热工质温度降低,确保了压力传感器测量时不受冷工质或热工质本身温度的影响。并且通过将毛细管构造为盘状结构,增大了冷工质或热工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其与空气热交换的效率。5)热工质控制阀与热工质输出管之间,以及冷工质控制阀与冷工质输出管之间均通过卡套接头连接,安装维护方便。6)热工质输出管和冷工质输出管均配置有螺纹接头,使得热工质输出管和冷工质输出管与探针的连接更加牢固。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立体图一(带外壳)。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立体图二(带外壳)。图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立体图一(不带外壳)。图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立体图二(不带外壳)。图5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俯视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毛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立体图三(不带外壳)。图8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热工质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工质分配系统的相分离器和冷工质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附图标记:100-热工质分配组件;200-冷工质分配组件;11-热工质入口管;12-热工质分流体;13-热工质分配管;14-热工质控制阀;15-第一卡套接头;16-热阀支撑板;17-第一隔热垫;18-热工质输出管;21-冷工质入口管;22-冷工质分流体;23-冷工质分配管;24-相分离器;25-冷工质控制阀;26-第二卡套接头;27-冷工质输出管;28-冷阀固定板;29-第二隔热垫;241-孔隙;242-相分离管路;243-相分离阀;31-第一压力传感器;32-第一毛细管;42-第二毛细管;51-锁紧螺母;52-调整垫片;53-后盖板;54-电气连接接口;55-前盖板;56-侧盖板;57-上盖板;58-安装座;61-工质回流管接口;62-工质输出管接口;63-前支撑板;64-热电偶连接器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工质分配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从侧前方的视角看去的工质分配系统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配冷工质的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和用于分配热工质的热工质分配组件(100),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和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100)相互独立,/n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包括用于分离气相和液相,并将所分离的气相排出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的相分离器(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配冷工质的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和用于分配热工质的热工质分配组件(100),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和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100)相互独立,
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包括用于分离气相和液相,并将所分离的气相排出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的相分离器(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工质分配组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热工质入口管(11)、热工质分流体(12)、热工质分配管(13)和热工质输出管(18),所述热工质分配管(13)和所述热工质输出管(18)之间设有热工质控制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工质分配组件(20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工质入口管(21)、冷工质分流体(22)、冷工质分配管(23)和冷工质输出管(27),所述相分离器(24)设置在所述冷工质入口管(21)和所述冷工质分流体(22)之间,所述冷工质分配管(23)和所述冷工质输出管(27)之间设有冷工质控制阀(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分离器(24)的上部构造有孔隙(241),所述孔隙(241)用于排出气化的冷工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工质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工质控制阀(14)与所述热工质输出管(18)之间,以及所述冷工质控制阀(25)与所述冷工质输出管(27)之间均通过卡套接头(15,2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鹄罗富良黄乾富
申请(专利权)人: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