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5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背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包括背包主体,背包主体的内腔中存放有若干小包,小包可拆卸地固定于背包主体的内腔壁上;背带通过调节机构与背包主体相连,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连接扣,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带上活动端伸出连接扣的带长,以控制背包主体与使用者背部的依附度;背包主体的背面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竖直的凸楞,凸楞靠内的一侧的外楞部为平滑过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
本技术属于背包
,特别涉及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
技术介绍
进行野外运动、拉练或救援时,人员所需的器件或随身用品都装于背包内,有时一些器件随时可能被使用到,频繁从背包内拿出、放入十分不便,因此对于这类器件,人们会想到暂时将其随手拿住或暂时放在衣裤的口袋中。但野外活动时经常需要攀爬,更何况这部分器件的数量很可能不止一件,因此手拿或装在衣裤口袋中,也会给野外活动带来不便。此外,背包内物品较重导致背包下坠,造成背带随背包往背后滑落,会造成背包与人体后背的依附度下降,最终使背包底部明显地顶住了背部以下的腰部,增加了使用者的不适感和疲劳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首先包括背包主体,背包主体的内腔中存放有若干小包,小包可拆卸地固定于背包主体的内腔中,作为优选:背包主体的内腔壁上(缝合)固定有第一魔术贴,小包外表面(缝合)固定有与第一魔术贴为公母配合的第二魔术贴,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之间的公母配合贴合使小包可拆卸地固定于背包主体的内腔壁上,作为优选:背包主体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均为只有一面为开口的中空包体,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通过各自开口相互接合连通所形成的闭合的环形接合线的一段为拉链连接段,其余为固定连接段,拉链拉开后,第一包体可以固定连接段为轴相对于第二包体发生翻转从而将背包主体打开;作为优选: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的内腔壁上均有间隔地(缝合)固定分布有若干竖直状条形的第一魔术贴,小包为自身长度方向为水平的条桶状,(缝合)固定于小包外表面上的第二魔术贴为与小包长度方向一致的条形状,小包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包体的内腔中或第二包体的内腔中,小包为带有包带的拉链包;作为优选:背包主体的背面对称设置有两根背带,各背带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缝合)固定连接于背包主体的背面,背带通过调节机构与背包主体相连,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和连接扣,第一调节带沿自身长度方向一端(缝合)固定于背带前表面,另一端为活动端,第一调节带通过活动端与连接扣活动连接,第二调节带沿自身长度方向一端(缝合)固定于背包主体上位于背带上方的位置,另一端与连接扣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带上活动端伸出连接扣的带长,以控制背包主体与使用者背部的依附度,连接扣为标准莫哈比梯扣;作为优选:背包主体的背面位于左边背带的左侧和位于右边背带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凸楞,位于左侧的凸楞的前侧面与右侧面之间为平滑过渡,同样,位于右侧的凸楞的前侧面与左侧面之间为平滑过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上,第一包体以固定连接边为轴相对于第二包体翻转180°后打开时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在附图2的基础上,若干小包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包体的内腔中和第二包体的内腔中的示意图,图4为小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附图1中画圈部分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的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剖视),图7为本技术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上的凸楞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背包主体,11—第一魔术贴,12—背带,13—凸楞,14—第一包体,15—第二包体,16—固定连接边,17—拉链连接,2—小包,21—第二魔术贴,22—小包上的拉链,23—包带,3—第一调节带,4—第二调节带,5—连接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部”指的是附图(附图1、2、3)中的方向,“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包括背包主体1,背包主体1包括第一包体14和第二包体15,第一包体14和第二包体15均为只有一面为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中空包体,第一包体14和第二包体15通过各自开口恰好相互接合连通,接合连通而形成的闭合的矩形环状接合线中三条边为拉链连接17,剩余的一条边为固定连接,拉链拉开后,第一包体14能够以剩余的一条固定连接边16为轴相对于第二包体15发生翻转从而将背包主体1打开,第一包体14的内腔和第二包体15的内腔中均存放有若干小包2,各小包2均为带有包带23的拉链包(如附图4),第一包体14中与其开口正对的内腔壁上以及第二包体15中与其开口正对的内腔壁上均有间隔地缝合固定分布有若干竖直状条形的第一魔术贴11;小包2为自身长度方向为水平的条桶状,小包2外表面缝合固定有与第一魔术贴11为公母配合的第二魔术贴21,第二魔术贴21为与小包2长度方向一致的水平条形状,小包2通过第一魔术贴11和第二魔术贴21之间的公母配合贴合(此时第一魔术贴11和第二魔术贴21相互垂直)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包体14的内腔中或第二包体15的内腔中;背包主体1的背面(第二包体15上正对其开口的外表面)对称设置缝合固定有两根背带12,两根背带12于背包主体1背面的分布呈类倒V字形设计,各背带1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缝合)固定连接于背包主体1的背面,背带12通过调节机构与背包主体1相连,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带3、第二调节带4和连接扣5,其中,连接扣5为常规的标准莫哈比梯扣,第一调节带3沿自身长度方向一端缝合固定于背带12的前表面靠上的部位,另一端为活动端,第一调节带3通过其活动端穿过连接扣5(标准莫哈比梯扣)从而与连接扣5(标准莫哈比梯扣)形成活动连接(参照基于调节带长而使用的常规活动连接方式,如附图5和6,本申请在这一块的主要设计则在于调节机构的位置),第二调节带4沿自身长度方向一端缝合固定于背包主体1上位于背带12上方的位置(背包主体1的顶部),另一端与连接扣5(标准莫哈比梯扣)固定连接(套住),由于第二调节带4主要是为了将连接扣5(标准莫哈比梯扣)缝合固定连接于背包主体1的顶部,因此其自身长度很短,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带3上活动端伸出连接扣5的带长,以控制背包主体1与使用者背部的依附度,背包主体1的背面位于左边背带12的左侧和位于右边背带12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凸楞13,凸楞13为海绵型材,被缝合固定于背包主体1的背面,位于左侧的凸楞13的前侧面与右侧面之间存在平滑过渡面,同样,位于右侧的凸楞13的前侧面与左侧面之间也存在平滑过渡面。本技术的背包主体1内腔中有若干小包2,由于采用魔术贴进行可拆卸固定,可以将各小包2有序地排列放置于背包主体1内腔中,只要使用者记住各小包2内放的是什么物品,就可以快速、准确地从背包主体1中找到所需要的小包2,单个小包2中本身也可以存放多件物品(只要小包2的容腔体积允许),因此使用者在野外行动时,可以将装有当下所需要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包包括背包主体(1),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中存放有若干小包(2),所述小包(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包包括背包主体(1),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中存放有若干小包(2),所述小包(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壁上固定有第一魔术贴(11),各所述小包(2)外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11)为公母配合的第二魔术贴(21),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11)和所述第二魔术贴(21)之间的公母配合贴合,使所述小包(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腔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使用的格式化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包括第一包体(14)和第二包体(15),所述第一包体(14)和所述第二包体(15)均为只有一面为开口的中空包体,所述第一包体(14)和所述第二包体(15)通过各自开口相互接合连通所形成的闭合的环形接合线的一段为拉链连接段,其余为固定连接段,所述拉链拉开后,所述第一包体(14)可以所述固定连接段为轴相对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杰榛急救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