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18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其中止血盒盖被配置为:止血盒盖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止血盒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和一端固接至导向槽内壁上的弹性限位体,弹性限位体具有用于限制限位孔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由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在止血盒盖沿与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止血盒移动的情况下,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按照靠近导向槽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沿限位孔的贯通方向卡合至限位孔内,以使得止血片能够借助于止血盒盖的相对移动而以局部压迫的方式与位于止血盒下方的体表皮肤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止血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大部分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其中,约75%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至今仍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们的“生命线”。人体可以用做内瘘的血管本身极其有限,而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及长期医疗过程中抽血、静脉输液等的影响,血管条件大多较差。每次的内瘘废用就丧失了一个“生命通道”。然而,由于血透内瘘穿刺用针粗,置针维持时间长,且所述内瘘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导致静脉内压力较高,特别是对于自身凝血机制不好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在穿刺失误、穿刺后止血时间不够或是止血压迫力度不当的情况下,均可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穿刺点出血或是引发内瘘并发症。而血液透析的存活的年限可以达到三十年,所以内瘘的寿命以及维护显得至关重要。病情严重的血液透析患者需频繁进行血液透析(一周三次或者一周二次),每次透析结束拔针后,正确压迫止血点和压迫力度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下一次透析和血管内的寿命。目前,在对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的止血,临床上通常使用压迫止血带进行止血操作。现有的传统型压迫止血带,其结构形式是通过在一根松紧带的两端,分别缝接第一编织刺毛条和第二编织刺毛条而构成的。对于此类传统型压迫止血带,其临床应用操作是,先将棉球枕放在一端的编织刺毛条的松紧带的反面,再用手将棉球枕压合在所述内瘘穿刺点部位,再用另一只手将松紧带环绕在内瘘穿刺点部位的肢体上(例如前臂),再将两端的编织刺毛条搭接扣合,以此达到固定止血的目的。在止血过程中,由于所述内瘘必须保持血流通畅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所述内瘘压迫止血的时间段(大约1小时)内,必须定时放松止血带。目前,传统型压迫止血带的所述放松操作,往往是先将压合在一起的两个编织刺毛条剥离分开,然后由操作者随意放松止血带后,再将两个编织刺毛条搭接压合而固定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48570U)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压迫止血带,具体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结束时,对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该专利包括用于环绕病人手臂从而实现捆扎式固定操作的固定带,在所述固定带上的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置可充放气的压迫气囊;在压迫气囊与病人皮肤之间处还夹设有一层软质垫层,所述软质垫层上贯穿设置供无菌棉球塞入及固定的安置孔,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位于该安置孔的孔型范围内。虽然,该专利具备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以及无菌压迫止血的优点,在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并拔穿刺针后,在压迫20~30分钟时再缓慢放松减压,从而有效保证穿刺点的均匀放压止血效果。但是,该专利提供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压迫止血带,单手操作捆扎或是调节松紧的难度大,很难由患者一人单独完成;并且由于无菌棉球安装在软质垫层内部,由于无菌棉球和软质垫层的弹性系数不同,存在压迫气囊施压不均而压迫点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如需对无菌棉球进行更换,必须在解除捆扎后才能进行,需要再次由医护人员辅助进行捆扎。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止血敷带和设于所述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所述止血片的止血盒和与所述止血盒相适配的止血盒盖,其中,所述止血盒盖被配置为:所述止血盒盖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止血盒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和一端固接至所述导向槽内壁上的弹性限位体,所述弹性限位体具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孔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由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在所述止血盒盖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所述止血盒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按照靠近所述导向槽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沿所述限位孔的贯通方向卡合至所述限位孔内,以使得所述止血片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的相对移动而以局部压迫的方式与位于所述止血盒下方的体表皮肤相接触。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其施加的且施加方向与所述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外力作用,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以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抵靠至所述导向槽底面的方式退出所述限位孔,以此解除所述限位孔对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的运动限制,从而使得所述止血盒盖能够以其朝向远离所述止血盒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止血盒脱离连接且使得所述止血片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的相对移动而以非局部压迫的方式设于所述体表皮肤的上方。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血敷带至少包括一端与所述止血盒固接的第一止血敷带和一端与所述止血盒盖固接的第二止血敷带,其中,所述第一止血敷带具有设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上远离所述止血盒的另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连接的调节组件。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相适配的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以及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体和第二导向板体,在所述竖向连接板体的两端分别固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板体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向板体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之间构成能够用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沿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导向空间。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板体以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板体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上方且经转轴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活动连接的锁紧转动板体,其中,所述锁紧转动板体被配置为:所述锁紧转动板体能够响应于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以其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的方式抵靠至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上表面,并使得位于所述锁紧转动板体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之间的第二止血敷带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相对固定。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导向空间,所述第二移动导向空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锁紧转动板体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逐渐靠近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止血敷带沿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且与所述第一移动导向空间并行布置的方式,由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与所述锁紧转动板体共同所构成的。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紧转动板体上靠近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下表面具有若干个形状由圆锥体限定的尖刺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止血敷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导向空间和所述第二移动导向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止血敷带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止血敷带和设于所述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所述止血片(1)的止血盒(2)和与所述止血盒(2)相适配的止血盒盖(4),其中,所述止血盒盖(4)被配置为:/n所述止血盒盖(4)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5),所述止血盒(2)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6)和一端固接至所述导向槽(6)内壁上的弹性限位体(7),所述弹性限位体(7)具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孔(5)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由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在所述止血盒盖(4)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所述止血盒(2)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按照靠近所述导向槽(6)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沿所述限位孔(5)的贯通方向卡合至所述限位孔(5)内,以使得所述止血片(1)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4)的相对移动而以局部压迫的方式与位于所述止血盒(2)下方的体表皮肤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止血敷带和设于所述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所述止血片(1)的止血盒(2)和与所述止血盒(2)相适配的止血盒盖(4),其中,所述止血盒盖(4)被配置为:
所述止血盒盖(4)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5),所述止血盒(2)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6)和一端固接至所述导向槽(6)内壁上的弹性限位体(7),所述弹性限位体(7)具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孔(5)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由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在所述止血盒盖(4)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所述止血盒(2)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按照靠近所述导向槽(6)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沿所述限位孔(5)的贯通方向卡合至所述限位孔(5)内,以使得所述止血片(1)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4)的相对移动而以局部压迫的方式与位于所述止血盒(2)下方的体表皮肤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其施加的且施加方向与所述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外力作用,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以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抵靠至所述导向槽(6)底面的方式退出所述限位孔(5),以此解除所述限位孔(5)对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的运动限制,从而使得所述止血盒盖(4)能够以其朝向远离所述止血盒(2)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止血盒(2)脱离连接且使得所述止血片(1)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4)的相对移动而以非局部压迫的方式设于所述体表皮肤的上方。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敷带至少包括一端与所述止血盒(2)固接的第一止血敷带(10)和一端与所述止血盒盖(4)固接的第二止血敷带(11),其中,所述第一止血敷带(10)具有设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10)上远离所述止血盒(2)的另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11)连接的调节组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10)相适配的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2)以及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
在所述竖向连接板体(12)的两端分别固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板体(13)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14)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向板体(13)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14)之间构成能够用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11)沿所述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好德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