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04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包括一第一水箱层、一第二水箱层、一通风层、一进水管、一出水管和若干通风管,第二水箱层位于第一水箱层上方,通风层位于第一水箱层和第二水箱层之间;第一水箱层为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围合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第二水箱层为由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围合而成的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通风层包括多个通风板,通风板形成若干通风孔;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第一水箱层,通风管设置于第一水箱层内并贯穿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为工地工人提供了冬暖夏凉的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居住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
技术介绍
工地上民工居住的临时房,属于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具有铁皮制作的屋顶,虽然建造速度快、节省劳动力,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1、在高温天气的情况下,这种铁皮屋顶容易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热辐射,而且会使房间内形成高温或闷热的困扰。2、在寒冷的冬季,铁皮屋顶容易散热,会导致室内过度寒冷。民工的工作极其辛苦,而居住条件的简陋是一直以来需要被重视的问题。为了能够给民工提供更好的临时居住条件,现需要对传统的工地房房顶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可以在夏季对工地房内消暑降温,提高通风效果,且可以在冬天升高工地房内的温度,提供取暖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工人的居住条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包括一第一水箱层、一第二水箱层、一通风层、一进水管、一出水管、若干通风管和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二水箱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上方,所述通风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和所述第二水箱层之间;所述第一水箱层为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围合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二水箱层为由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围合而成的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通风层包括多个通风板,所述通风板形成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层,所述通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内并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与一墙壁顶端螺接固定。优选地,还包括一电磁阀和一浮球控制开关,所述电磁阀安装于所述进水管;所述浮球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内并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浮球控制开关包括一浮球、一支杆、一触碰板、一低水位行程开关、一高水位行程开关和一导向管;所述支杆的顶端连接所述触碰板,所述触碰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球的顶端;所述导向管竖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所述支杆穿设于所述导向管内;所述低水位行程开关和高水位行程开关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并与所述触碰板配合;所述高水位行程开关位于所述低水位行程开关上方。优选地,还包括一人工阀门,所述人工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水管。优选地,还包括若干碳纤维电热管和一碳纤维电热管控制面板;所述通风管的内壁表面固定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所述碳纤维电热管;所述碳纤维电热管与所述碳纤维电热管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一电源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包括一隔热材料层;还包括一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中部。优选地,还包括一顶部安装板、一第二底部安装板和若干密封板;所述顶部安装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部安装板与第二底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部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底部安装板之间,并密封围合于所述通风层外。优选地,所述密封板由隔热材料制成。优选地,还包括一溢流管和一清淤管,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上部,所述清淤管上安装有一阀门并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优选地,还包括一第一下水管和一第二下水管;所述第一下水管连接所述溢流管,所述第二下水管连接所述清淤管。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装配式的工地房的墙壁顶端安装第一水箱层,由于水有很好的吸热效果,因此,在夏天,装有第一水箱层的屋顶可以有效对室内温度降温,避免了铁皮屋顶的辐射热。在第一水箱层设置若干通风管,通风管可以促使室内的空气经由通风层的通风孔与外界流通,从而提供更好的降温消暑效果。第一水箱层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为民工提供洗漱用的生活用水,由于夏日水箱中的水温度高,也可以用于冲凉。浮球控制开关与电磁阀的配合,可实现第一水箱层的自动蓄水和停止蓄水;夏季,第一水箱层的水可得到及时更换补充,起到更好的防暑降温效果。在通风管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碳纤维电热管,通过碳纤维电热管控制面板可以控制上述碳纤维电热管全部或者部分发热,发热的碳纤维电热管,可以在工人上班时,对第一水箱层中的水进行加热,方便工人下班使用,在夜间,发热的碳纤维电热管则可以将充足的热量聚集在屋顶,将第一水箱层形成水暖层,且可以通过通风管向室内直接传送暖气。通过密封板将通风孔密封,打开风扇,可以将碳纤维电热管的热量吹进室内,进一步促进冬天室内的升温。第二水箱层的第二底板设有隔热材料层,密封板由隔热材料制成,该设置可有效的在夏天隔断热量传至室内,在冬季隔断热量传到室外,以促进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第二水箱层上端开口,可承接雨水,进行水中植物养殖,以进一步增强夏季工地房内的降温效果,并可以美化环境,增加工地情趣。在第二水箱层的第二侧壁上部还设有溢流管,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在第二水箱层的第二侧壁底部设有清淤管,在清淤管上设有阀门,当需要更换第二水箱层中的积水时,只需要打开清淤管的阀门,让水自然流干、然后经雨水冲刷即可自然清理干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水箱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风管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浮球控制开关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1~图5,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包括一第一水箱层1、一第二水箱层2、一通风层、一进水管8、一出水管9、若干通风管6和第一底部安装板31,第二水箱层2位于第一水箱层1上方,通风层位于第一水箱层1和第二水箱层2之间;第一水箱层1为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17围合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第二水箱层2为由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围合而成的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通风层包括多个通风板32,通风板32形成若干通风孔3;通风板32的上端与第二底板的外周固定连接,通风板32的下端与第一顶板的外周固定连接;进水管8和出水管9连接第一水箱层1,通风管6设置于第一水箱层1内并贯穿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外周连接第一底部安装板31,第一底部安装板31与一墙壁7顶端螺接固定。还包括一电磁阀18和一浮球控制开关,电磁阀18安装于进水管8;浮球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水箱层1内并与电磁阀18电连接。浮球控制开关包括一浮球24、一支杆26、一触碰板27、一低水位行程开关29、一高水位行程开关30和一导向管25;支杆26的顶端连接触碰板27,触碰板27水平设置,支杆2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浮球24的顶端;导向管25竖直设置并连接第一侧板17的内壁;支杆26穿设于导向管25内;低水位行程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水箱层、一第二水箱层、一通风层、一进水管、一出水管、若干通风管和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二水箱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上方,所述通风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和所述第二水箱层之间;所述第一水箱层为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围合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二水箱层为由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围合而成的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通风层包括多个通风板,所述通风板形成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层,所述通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内并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与一墙壁顶端螺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水箱层、一第二水箱层、一通风层、一进水管、一出水管、若干通风管和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二水箱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上方,所述通风层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和所述第二水箱层之间;所述第一水箱层为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围合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二水箱层为由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围合而成的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通风层包括多个通风板,所述通风板形成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层,所述通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内并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一底部安装板与一墙壁顶端螺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磁阀和一浮球控制开关,所述电磁阀安装于所述进水管;所述浮球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层内并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工地房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控制开关包括一浮球、一支杆、一触碰板、一低水位行程开关、一高水位行程开关和一导向管;所述支杆的顶端连接所述触碰板,所述触碰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球的顶端;所述导向管竖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所述支杆穿设于所述导向管内;所述低水位行程开关和高水位行程开关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并与所述触碰板配合;所述高水位行程开关位于所述低水位行程开关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铁军魏金龙马冰洋张庆雷关新禹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