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84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5
空调机具备:具有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和用于将压缩机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外部的开口阀。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开口阀具有圆筒部和板状的封闭部,圆筒部的第1端部敞开,圆筒部的第2端部被封闭部封闭,圆筒部经由第1端部与压缩机连通。开口阀构成为若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达到开口压力,则在圆筒部与封闭部的边界部分、或者封闭部形成开口,该开口压力高于比空调机的设计压力设定得高的压缩机的保证压力,并且低于压缩机发生破损的压力亦即破损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压缩机的破损防止。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分体式(separate)的空调机的移设或者废弃时,进行将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回收至室外机的被称为抽空的强制制冷运转。若在抽空的执行中大量的空气混入至制冷剂回路内,则在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内部会发生空气压缩,使得高温高压的空气与冷冻机油混合。其结果是,压缩机内部的压力急剧上升,压缩机的壳体有可能破损。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与压缩机的排出室连通的孔安装安全阀并用破裂板覆盖该安全阀的构成。安全阀构成为若从排出室侧作用规定以上的压力则变为打开状态。另外,破裂板构成为在比安全阀的工作压力低的压力下工作并破裂。若压缩机的动作发生异常、压缩机的排出室内的压力变为规定以上的压力,则安全阀打开,破裂板破裂。其结果是,排出室内的制冷剂向大气侧释放出而压缩机内的压力降低,可防止由高压引起的压缩机的破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3578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安全阀使用弹簧体,在安全阀与破裂板之间形成有气体存积室。因此,为了使压缩机的内外连通,必须克服弹簧体的作用力而上推阀体。从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存在无法应对在抽空的执行中可能发生的急剧的压力上升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压缩机内的压力急剧上升压缩机的壳体也不破损的空调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具有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以及用于将压缩机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外部的开口阀,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开口阀构成为具有圆筒部和板状的封闭部,圆筒部的第1端部敞开,圆筒部的第2端部被封闭部封闭,圆筒部经由第1端部与压缩机连通,若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达到开口压力,则在圆筒部与封闭部的边界部分或者封闭部形成开口,上述开口压力高于比空调机的设计压力设定得高的压缩机的保证压力、并且低于压缩机发生破损的压力亦即破损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机,开口阀的圆筒部的第1端部敞开,圆筒部经由第1端部与压缩机连通,若达到高于压缩机的保证压力并且低于压缩机的破损压力的开口压力,则开口阀开口。因此,即使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急剧上升,也能够防止压缩机的壳体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开口阀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基于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来将压缩机的转速与压力上升速度的关系曲线图化的图。图6是基于表2所示的实验结果来将开口阀的圆筒部的内径与压力释放速度的关系曲线图化的图。图7是基于表3所示的实验结果来将开口阀中的封闭部的板厚与圆筒部的内径之比和压缩机的内部的最大压力的关系表示为曲线图的图。图8是表示空调机的开口阀的另一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空调机的开口阀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基于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以及形状与实际的装置不同的情况。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图。空调机1具备室外机10与室内机20。室外机10具有压缩机11、消音器12、四通切换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剂减压装置15、液体侧封闭阀16、气体侧封闭阀17和室外送风机18。室内机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与室内送风机22。压缩机11、消音器12、四通切换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剂减压装置15、液体侧封闭阀16、室内热交换器21以及气体侧封闭阀17依次通过制冷剂配管30连接,形成了制冷剂回路。压缩机1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压缩机11例如通过利用变频器电路等任意地变化运转频率,来使压缩机11的容量、即每单位时间的送出制冷剂的量变化。消音器12配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消音器12使制冷剂的脉动减低。四通切换阀13是根据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阀。图1表示了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循环。在图1中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进行了部分省略。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4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室外热交换器1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制冷剂减压装置15对制冷剂减压并使之膨胀。在制冷剂减压装置15例如由电子式膨胀阀构成的情况下,基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指示来进行制冷剂减压装置15的开度调整。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的空气通过室外送风机18被送入室外热交换器14。室内热交换器21进行成为空调对象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与制冷剂热进行交换的空气通过室内送风机22被送入室内热交换器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示意图。压缩机11具有壳体110与开口阀40。壳体110具有顶面部110A与主体部110B。在顶面部110A连接有制冷剂配管30。开口阀40是用于将压缩机11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外部的部件。开口阀40在顶面部110A的端板中作为与制冷剂配管30独立的构成部件而设置。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开口阀的构成的图。开口阀40具有圆筒部41和板状的封闭部42,整体上呈圆筒状。图3表示将开口阀40在圆筒部41的轴芯切断后的纵剖面。圆筒部41的第1端部41A敞开,圆筒部41的第2端部41B被封闭部42封闭。封闭部42呈平板状。开口阀40如图2所示,以圆筒部41的第1端部41A朝向压缩机11的内侧开口、第2端部41B朝向压缩机11的外侧的方式设置于压缩机11。圆筒部41经由第1端部41A与压缩机11连通。通过该构成,压缩机11内的气体流入至圆筒部41。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参照图4对开口阀40的功能进行说明。图4的曲线图在纵轴表示压缩机11的内部的压力P,在横轴表示时间T。压力P的单位是MPa,时间T的单位是sec、即秒。Pcomp是空调机1的设计压力。P1max是压缩机11的保证压力。压缩机11的保证压力P1max是空调机1的设计压力Pcomp的约3倍。压缩机11被设计为确保保证压力P1max。即,如果施加于压缩机11的内部的压力比保证压力P1max低,则可保证压缩机11正常运转。P2max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具备:具有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以及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外部的开口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n所述开口阀构成为:/n具有圆筒部与板状的封闭部,所述圆筒部的第1端部敞开,所述圆筒部的第2端部被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圆筒部经由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n若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达到开口压力,则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封闭部的边界部分、或者所述封闭部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压力高于比所述空调机的设计压力设定得高的所述压缩机的保证压力、并且低于所述压缩机发生破损的压力亦即破损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机,具备:具有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以及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外部的开口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阀构成为:
具有圆筒部与板状的封闭部,所述圆筒部的第1端部敞开,所述圆筒部的第2端部被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圆筒部经由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若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达到开口压力,则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封闭部的边界部分、或者所述封闭部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压力高于比所述空调机的设计压力设定得高的所述压缩机的保证压力、并且低于所述压缩机发生破损的压力亦即破损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证压力被设定为所述设计压力的3倍,
所述开口阀构成为在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超过所述保证压力并达到所述开口压力而形成了开口后,比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压力从超过所述保证压力后达到所述破损压力快地形成将所述压缩机的内部的气体引导至所述压缩机的外部的释放流路。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村涉子长房智之月居和英井柳友宏安部亮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