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58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信号光纤(32)、若干根泵浦注入光纤(31)和输出光纤(35),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S1:将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S2:对信号光纤的包层进行处理,形成一段等直径区域;S3:将若干根泵浦注入光纤围绕信号光纤均匀排列组成光纤束,通过定位夹具进行扭转,然后对光纤束进行熔融拉锥处理;S4:将熔融拉锥后的光纤束在锥腰处截断,再与输出光纤进行熔接形成合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泵浦光纤与信号光纤直径不满足约束关系时,无法均匀排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学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泵浦与信号合束器是全光纤化激光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泵浦光的合束和信号光的耦合传输,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决定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的大小。目前合束器的泵浦光耦合方式主要有两种:端面泵浦与侧面泵浦。端面泵浦指的是将多束泵浦光合束后从端面耦合到双包层光纤的包层中。目前多采用熔融拉锥合束的方法,即将多根泵浦光纤均匀紧密排布在信号光纤周围组成光纤束进行熔融拉锥,再将其在锥腰处截断与双包层输出光纤熔接。侧面泵浦指的是将泵浦光从双包层光纤的侧面耦合进去。通常做法为:将泵浦光纤进行预拉锥后再将锥区熔合在输出光纤表面,并形成一定长度的熔合区,以保证其耦合效率与粘合强度。随着泵浦光在泵浦注入光纤锥区中的发散角逐渐增大,其包层将无法约束其传播,泵浦光将溢出泵浦注入光纤并耦合进入输出光纤,其耦合机制遵循全反射原理。由于侧面泵浦制备夹具机构复杂,很难实现大于4个臂以上的侧面泵浦合束器的研制。现有的泵浦臂大于4个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大多采用端面泵浦的耦合方式。目前,已报道的光纤端面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制作方案中,泵浦光纤与信号光纤的包层直径尺寸通常满足尺寸约束关系,不存在均匀排列的问题。当二者包层直径不满足约束关系时,如果不进行特别处理将无法均匀排列,在后续熔融拉锥过程中信号光纤纤芯将不处于光纤束中心,很难实现信号光的高效率传输。同时信号光的纤芯受到压力挤压会导致变形,光束质量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退化,从而降低了激光器的性能。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芯光纤对泵浦光纤进行预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泵浦光纤与信号光纤包层直径不匹配时,光纤束不能均匀排列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也考虑了信号光的模场匹配问题,信号光纤的包层直径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处理后与无芯光纤直径相匹配,但不改变信号光纤的纤芯直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在泵浦与信号合束器的制备过程中,当泵浦注入光纤与信号光纤的包层尺寸不满足约束关系时,将会遇到光纤束无法均匀排列的问题,导致泵浦光与信号光很难实现高效率的传输。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一种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的制备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包括信号光纤、n根均匀围绕在该信号光纤周围的泵浦注入光纤以及泵浦输出光纤,其特点在于:所述泵浦注入光纤由原始泵浦光纤和无芯光纤熔接组成,且原始泵浦光纤包层直径d1,无芯光纤包层直径d2:当d1≤d2时,所述的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直接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当d1>d2时,先将原始泵浦光纤拉锥形成有原始区、锥形区和锥腰区的锥形光纤,其中,锥形区位于原始区和锥腰区之间,锥腰区的直径d11=d2±2μm,再将锥形化后的原始泵浦光纤在锥腰区截断与无芯光纤进行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所述信号光纤的包层经处理后形成一段等直径区域,该等直径区域的包层直径d3=d2(1-sina)/sina±2μm,其中a=180°/n。所述的泵浦输出光纤为双包层大模场光纤。所述的信号光纤原始直径区域与缩小直径的区域连接处为锥形平滑过渡区域,处理后的包层表面为光学平滑表面。所述泵浦输出光纤,可以将其进行拉锥处理形成上锥区、锥腰区与下锥区,其中,输出光纤锥腰处的信号光模场直径与光纤束锥腰区的信号光模场直径匹配,以提升信号光耦合效率;同时,输出光纤锥腰处的直径与光纤束锥区中锥腰的直径近似相等且相差少于5μm。基于无芯光纤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n根泵浦注入光纤,即将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具体是当原始泵浦光纤的包层直径d1≤无芯光纤包层直径d2时,将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直接进行熔接处理;当原始泵浦光纤的包层直径d1>无芯光纤包层直径d2时,将原始泵浦光纤进行预拉锥后形成有原始区、锥形区和锥腰区的锥形光纤,其中,锥形区位于原始区和锥腰区之间,锥腰区的直径d11=d2±2μm,在锥腰区截断,并与无芯光纤进行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S2:对信号光纤的包层进行处理,形成一段等直径区域,且该等直径区域的包层直径d3=d2(1-sina)/sina±2μm其中a=180°/n,n为泵浦注入光纤的数量;S3:将n根泵浦注入光纤围绕信号光纤均匀排列组成光纤束,通过定位夹具进行扭转,然后对光纤束进行熔融拉锥处理,形成上锥区、锥腰区和下锥区;S4:将熔融拉锥后的光纤束在锥腰处截断,采用纤芯对准模式与输出光纤进行熔接形成合束器,锥腰处的轮廓直径与输出光纤的直径近似相等且相差少于5μm。所述S3:具体是将所述光纤束进行熔融拉锥处理后,其锥腰截面轮廓为圆形,信号光纤纤芯处于正中心,周围均匀紧密环绕着n根无芯光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无芯光纤具有更大的数值孔径,其数值一般为0.46,可以更高效地接收由于拉锥导致发散角逐渐增大的泵浦光。2、无芯光纤作为新的泵浦光纤,可以对其尺寸进行选择。其好处在于:一是可以选择合适的包层尺寸与信号光纤相匹配;二是制备完成后未改变原始泵浦注入光纤尺寸,从用户角度来讲,具有更高的适用性与匹配度。3.信号光纤通过一定方式改变包层直径尺寸,然而纤芯尺寸不会被改变,不影响其光束质量传输。更容易与泵浦注入光纤形成均匀排列的光纤束,保证两者均匀紧密排布,使得信号光纤纤芯在熔融拉锥后始终处于整个光纤束的中心位置;4、采用无芯光纤作为新的泵浦光纤,在熔融拉锥后的光纤束与输出光纤熔接的处理过程中,可清晰看到信号光纤纤芯位置,从而有助于输入输出纤芯对准,提高信号光耦合效率;5、输出光纤可进行预拉锥处理,可以较好的与光纤束锥区中信号光模场匹配以及泵浦光传输的包层直径匹配,从而提升了信号光光束质量,同时也避免了因面积失配造成的泵浦光耦合效率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泵浦光纤与经过处理后的信号光纤均匀排列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以n=6为例);图2为多模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熔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a)~(e)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无芯光纤直径大于等于原始泵浦光纤时)6根泵浦注入光纤围绕信号光纤均匀排列、扭转、熔融拉锥、切割及与输出光纤熔接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图4(a)为等直径区(图3中的341)的端面实物图;图4(b)为锥区(图3中的33)的端面实物图;图5为锥形化的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的熔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采用化学试剂腐蚀后的信号光纤的示意图;图7(a)~(e)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无芯光纤直径小于原始泵浦光纤时)中6根泵浦注入光纤围绕信号光纤均匀排列、扭转、熔融拉锥、切割及与输出光纤熔接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无芯光纤直径小于原始泵浦光纤且泵浦输出光纤为锥形化时)中制成的泵浦与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芯光纤制备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包括信号光纤、n根均匀围绕在该信号光纤周围的泵浦注入光纤以及泵浦输出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注入光纤由原始泵浦光纤和无芯光纤熔接组成,且原始泵浦光纤包层直径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芯光纤制备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包括信号光纤、n根均匀围绕在该信号光纤周围的泵浦注入光纤以及泵浦输出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注入光纤由原始泵浦光纤和无芯光纤熔接组成,且原始泵浦光纤包层直径d1,无芯光纤包层直径d2:
当d1≤d2时,所述原始泵浦光纤与无芯光纤直接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
当d1>d2时,先将原始泵浦光纤拉锥形成有原始区、锥形区和锥腰区的锥形光纤,其中,锥形区位于原始区和锥腰区之间,锥腰区的直径d11=d2±2μm,再将锥形化后的原始泵浦光纤在锥腰区截断与无芯光纤进行熔接形成泵浦注入光纤;
所述信号光纤的包层经处理后形成一段等直径区域,该等直径区域的包层直径d3=d2(1-sina)/sina±2μm,其中a=180°/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浦输出光纤为双包层大模场光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光纤原始直径区域与缩小直径的区域连接处为锥形平滑过渡区域,处理后的包层表面为光学平滑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与信号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输出光纤,可以将其进行拉锥处理形成上锥区、锥腰区与下锥区,其中,输出光纤锥腰处的信号光模场直径与光纤束锥腰区的信号光模场直径匹配,以提升信号光耦合效率;同时,输出光纤锥腰处的包层直径与光纤束锥区中锥腰的直径近似相等且相差少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刘奕利刘恺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