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30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主梁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设置一根吊索,并施加活载对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端吊索活载轴力幅;施加相同活载对逐步增加吊索的数量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直至得到上一次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小于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确定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设定的吊索数量为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的数量。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计算过程非常繁杂,且协作体系桥模型大,更改吊索后需要对调整斜拉索,试算过程中耗时很长的问题。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cross suspenders in cooperativ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协作体系桥梁由斜拉段、悬吊段两部分组成。现代协作体系桥一般由从主塔散开的斜拉部分和在跨中悬吊的悬索部分两部分组成。斜拉部分结构刚度大、悬吊部分结构刚度小,两部分刚度的差异导致悬吊部分的吊索疲劳应力幅非常大,往往成为控制协作体系桥设计的关键问题。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参数化研究,证明适当增加斜拉段与悬吊段的重叠区交叉吊索数量量是降低吊索疲劳应力幅的有效措施。但具体需要多少根交叉吊索则需要通过不断试算确定,计算过程非常繁杂,且协作体系桥模型往往较大,更改吊杆后还需要对斜拉索进行调索,导致试算过程中耗时很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过程非常繁杂,且协作体系桥模型大,更改吊杆后还需要对斜拉索进行调索,导致试算过程中耗时很长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主梁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设置一根吊索,并施加活载对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端吊索活载轴力幅;施加相同活载对逐步增加吊索数量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直至得到上一次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小于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确定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设定的吊索数量为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的数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中跨主缆两端的支承采用竖向刚性支承和纵向弹性支承等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中跨主缆两端的纵向弹性支承采用纵向弹簧模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弹簧的刚度为其中,Lsb为边跨主缆跨径;θ为边跨主缆的水平倾角;Es为主缆的弹性模量;Asb为边缆面积;Ec为主塔的弹性模量;Ic为主塔的纵向抗弯惯性矩;h为主塔高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斜拉段主梁采用弹性地基梁等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弹性地基梁在支座约束位置按刚性支承模拟,弹性地基梁其他位置的竖向弹性刚度取值为中间位置斜拉索的竖向弹性刚度/斜拉索间距。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弹性地基梁其他位置的竖向弹性刚度为其中,Ecb为斜拉索的有效弹性模量,按Ernst公式修正;Ac为斜拉索的面积;α为斜拉索的水平倾角;Lcb为斜拉索的水平投影长度;Dcd为梁上斜拉索的锚固点间纵桥向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主梁包括中跨部分主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根据端吊索的受力特性简化了模型,采用仅仅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全桥主梁的有限元模型。中跨主缆两端的支承采用竖向刚性支承和纵向弹性支承等效,采用纵向弹簧模拟;斜拉段主梁采用弹性地基梁等效,弹性地基梁在支座约束位置按刚性支承模拟,弹性地基梁其他位置的竖向弹性刚度取值为中间位置斜拉索的竖向弹性刚度/斜拉索间距。简化后避免了端吊索数更新导致的模型修改和重新调索和求解等繁杂的计算工作,计算更高效。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限元模型规模约为常规方法的15%,且不需要对斜拉索进行调索,而计算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与常规方法的差异在6%左右。所以采用本专利技术计算效率更高、且误差控制较好。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过程非常繁杂,且协作体系桥模型大,更改吊杆后还需要对斜拉索进行调索,导致试算过程中耗时很长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有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有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局部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申请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图。图中:1、主缆;2、斜拉索;3、吊索;4、主梁;5、主塔;6、辅助墩;7、锚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全桥主梁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有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有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局部图。如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包括主缆1、斜拉索2、吊索3、主梁4、主塔5、辅助墩6和锚碇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申请协作体系桥的有限元模型图,如图4所示,简化后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仅仅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全桥主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仅仅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主梁的有限元模型,可以使调整吊索数量时的操作更加方便,模型也被简化使试算的过程也更加简单,可提高计算效率。表1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方法与常规计算方法的对比表,如下:实施例方法对比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模型节点数4192877模型单元数4162646是否需要调斜拉索索力不需要需要端吊索活载轴力幅(kN)1960184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模型节点数和模型单元数均远大于本专利技术的模型节点数和模型单元数;梁的重量是一定的,交叉区段斜拉索和吊索同时承担梁的重量,交叉吊索数量变化后还需要调整斜拉索的索力,现有技术中在调整吊索数的时候需要调斜拉索索力,本专利技术中不需要调整,所以可以大大节省模型调整和计算的时间。端吊索是指所有吊索中最外侧的那一根,端吊索活载轴力幅是指车辆过桥时引起的端吊索的内力的变化量。端吊索相当于为斜拉部分和悬吊部分的分界线,两个刚度的差异导致端吊索活载轴力幅大,而通过调整交叉吊索数则相当于给刚度突变的区段增加了缓慢过渡的“楼梯”,显然是改善了吊索的受力。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中跨主缆的支承采用竖向刚性支承和纵向弹性支承等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建立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主梁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n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设置一根吊索,并施加活载对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端吊索活载轴力幅;/n施加相同活载对逐步增加吊索数量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直至得到上一次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小于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确定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设定的吊索数量为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的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包括中跨主缆、吊索和主梁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
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设置一根吊索,并施加活载对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端吊索活载轴力幅;
施加相同活载对逐步增加吊索数量的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直至得到上一次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小于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的端吊索活载轴力幅,确定当前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设定的吊索数量为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协作体系桥有限元模型中,中跨主缆两端的支承采用竖向刚性支承和纵向弹性支承等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跨主缆的纵向弹性支承采用纵向弹簧模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协作体系桥交叉吊索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纵向弹簧的刚度为
其中,Lsb为边跨主缆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珠何东升高宗余潘韬刘俊峰邱远喜易莉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