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83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包括上行线、下行线、机车走行线右线、机车走行线左线以及车底走行线,并对多条线路进行架空,在架空后,下行线位于第一箱涵顶进就位后的上方,机车走行线左线以及车底走行线位于第四箱涵的上方,上行线以及机车行走线右线位于第五箱涵顶进就位后的上方。即本实施例的第一箱涵、第五箱涵采用架空对向顶进的方式贯通下行线、上行线以及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而第二箱涵、第三箱涵以及第四箱涵采用中部架空现浇的方式形成于基坑中,即通过多次架空结构体系转换,实现铁路下方困难条件下大跨度架空现浇施工,并与已顶进就位的箱涵贯通合拢以贯通整体立交,提高顶进路线架空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架空
,特别涉及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既有铁路提速的要求,沟通铁路两侧道路交通,取消交通事故频发的平交道口成为必然,将大量的铁路与公路的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道路穿越铁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跨公路桥,二是下穿箱涵。上跨铁路的桥梁需要修筑高而长的公路桥,有时采用特殊结构跨越多线铁路,施工中对铁路干扰较大,部分需要中断铁路运行,施工时间也较长,而且上跨桥由于城市规划和用地限制的原因,较少采用;下穿箱涵是采用顶进法在既有线下修建立交桥,施工时先对线路进行线路加固,占地拆迁少,交通干扰小,施工中铁路不需中断列车运行,结构合理,与城市的规划及建筑风格相符而被大量采用。而交通路网建设过程中将会不断涌现新修(高速)公路穿越既有运营铁路的立体交叉工程,(高速)公路下穿铁路施工普遍采用顶推工艺,由于路网建设还不完善,导致顶进箱涵的线路架空系统的安全性差,且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旨在解决顶进箱涵的线路加固系统的安全性差,且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包括上行线、下行线以及依次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下行线之间的机车走行线右线、机车走行线左线、车底走行线;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纵梁、第一横抬梁、第一就位桩以及第一箱涵,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于所述下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下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下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一就位桩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下行线的下方;第二箱涵以及第三箱涵,所述第二箱涵以及所述第三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行线以及车底走行线之间;多个第二纵梁、第二横抬梁、第二就位桩以及第五箱涵,多个所述第二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行线的两侧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二就位桩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多个第三纵梁、第三横抬梁、第一支墩、第二支墩以及第四箱涵,多个所述第三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的两侧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抬梁架设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三纵梁连接,且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墩与所述第三箱涵连接,所述第三横抬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墩与所述第五箱涵连接,以对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开挖基坑,所述第五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钢板支座,所述第一钢板支座设于所述第一箱涵面向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一侧;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板支座上,以在所述第一箱涵顶入所述下行线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辊轴在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下表面滚动。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一横抬梁与所述第一箱涵之间,以对所述第一横抬梁进行支撑。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件;第一传力件,所述第一传力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箱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箱涵朝向第一横抬梁的方向顶进。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钢板支座,所述第二钢板支座设于所述第五箱涵面向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一侧;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钢板支座上,以在所述第五箱涵顶入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时,所述第二辊轴在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下表面滚动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道砟,所述道砟设于所述第五箱涵面向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钢板支座与所述第五箱涵之间,用于填充所述第二横抬梁以及所述第五箱涵之间的缝隙。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横抬梁与所述道砟之间,以对所述第二横抬梁进行支撑。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动力件;第二传力件,所述第二传力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箱涵连接,以使所述第五箱涵朝向第二横抬梁的方向顶进。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架空桩,所述第一箱涵以及第五箱涵顶进之前,所述第一横抬梁以及第二横抬梁通过所述架空桩进行支撑。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抬梁、所述第二横抬梁、所述第三横抬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以及所述第三纵梁均采用工字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包括上行线、下行线、机车走行线右线、机车走行线左线以及车底走行线,并对多条线路进行架空,在架空后,下行线位于第一箱涵顶进就位后的上方,机车走行线左线以及车底走行线位于第四箱涵的上方,上行线以及机车行走线右线位于所述第五箱涵顶进就位后的上方。即本实施例的第一箱涵、第五箱涵采用架空对向顶进的方式贯通所述下行线、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而第二箱涵、第三箱涵以及第四箱涵采用中部架空现浇的方式形成于基坑中,即通过多次架空结构体系转换,实现铁路下方困难条件下大跨度架空现浇施工,并与已顶进就位的箱涵贯通合拢,从而贯通整体立交,并提高顶进路线架空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的线路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箱涵的顶进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箱涵就位后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箱涵和第四箱涵的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五箱涵的顶进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五箱涵就位后的断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包括上行线、下行线以及依次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下行线之间的机车走行线右线、机车走行线左线、车底走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n第一纵梁、第一横抬梁、第一就位桩以及第一箱涵,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于所述下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下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下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一就位桩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下行线的下方;/n第二箱涵以及第三箱涵,所述第二箱涵以及所述第三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行线以及车底走行线之间;/n多个第二纵梁、第二横抬梁、第二就位桩以及第五箱涵,多个所述第二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行线的两侧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二就位桩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n多个第三纵梁、第三横抬梁、第一支墩、第二支墩以及第四箱涵,多个所述第三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的两侧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抬梁架设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三纵梁连接,且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墩与所述第三箱涵连接,所述第三横抬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墩与所述第五箱涵连接,以对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开挖基坑,所述第四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包括上行线、下行线以及依次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下行线之间的机车走行线右线、机车走行线左线、车底走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
第一纵梁、第一横抬梁、第一就位桩以及第一箱涵,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于所述下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下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下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一就位桩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下行线的下方;
第二箱涵以及第三箱涵,所述第二箱涵以及所述第三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行线以及车底走行线之间;
多个第二纵梁、第二横抬梁、第二就位桩以及第五箱涵,多个所述第二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行线的两侧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抬梁架设于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以对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二就位桩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箱涵采用顶进的方式从所述第二横抬梁的另一端顶入所述上行线以及所述机车行走线右线的下方;
多个第三纵梁、第三横抬梁、第一支墩、第二支墩以及第四箱涵,多个所述第三纵梁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的两侧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抬梁架设于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三纵梁连接,且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墩与所述第三箱涵连接,所述第三横抬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墩与所述第五箱涵连接,以对所述机车行走线左线以及所述车底走行线的下方进行架空,其中,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开挖基坑,所述第四箱涵采用现浇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横抬梁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
第一钢板支座,所述第一钢板支座设于所述第一箱涵面向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一侧;
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板支座上,以在所述第一箱涵顶入所述下行线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辊轴在所述第一横抬梁的下表面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道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还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宋战平刘德兵段锋常运超刘奇崔国静张玉伟张峰查桦姜子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