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学刚专利>正文

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54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卡车改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包括:设置于货厢上的前篷、中篷、后篷,还包括连接货厢和中篷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液压缸,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前篷的前连杆、前驱动连杆、前驱动杆,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后篷的后连杆、后驱动杆连杆、后驱动杆;即通过支撑臂和连杆将前篷、中篷、后篷活动连接可折叠,通过支撑臂绕轴旋转,直接将三块顶篷(前篷、中篷、后篷)覆盖在货厢上,或收起折叠放置于驾驶舱顶部;通过液压缸驱动的四连杆机构组合结构实现自动覆盖和收纳卡车顶篷,向比较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中间环节的皮带轮、收纳绳等零部件传动,减少了装置本身的故障率,并且提高了覆盖和收纳顶篷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卡车改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规范化物流运输的需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卡车运输时的货厢篷布覆盖已成为一种硬性的需求。现有的卡车篷布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覆篷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篷布覆盖于卡车货厢,并且固定。现有自动覆盖篷布多为电动机驱动卷扬机收缩式覆篷,或者卷轴式收缩篷布,这种结构复杂,涉及很多精密零件,在运输渣土等重物时装车、卸车、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并且覆盖和收纳的速度均比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液压缸驱动的四连杆机构卡车篷布自动覆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货厢上的前篷、中篷、后篷,还包括连接货厢和中篷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液压缸,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前篷的前连杆、前驱动连杆、前驱动杆,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后篷的后连杆、后驱动杆连杆、后驱动杆;即通过支撑臂和连杆将前篷、中篷、后篷活动连接可折叠,通过支撑臂绕轴旋转,直接将三块顶篷(前篷、中篷、后篷)覆盖在货厢上,或收起折叠放置于驾驶舱顶部;中篷覆盖于货厢的中部,前篷覆盖于货厢的前部,后篷覆盖于货厢的后部;货厢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同一侧的两个支撑臂连接轴一前一后设置,中篷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同一侧的两个支撑臂连接轴一前一后设置(车头方向为前,车位方向为后);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货厢、前支撑臂、后支撑臂以及中篷通过位于同一侧的4个支撑臂连接轴组成四连杆机构,卡车的左侧和右侧都设置有上述的四连杆机构,前支撑臂的两端的连接孔分别连接靠前的两个支撑臂连接轴,后支撑臂连接靠后的两个连接轴,用于将中篷支撑起收纳至卡车驾驶舱的顶部;所述货厢的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液压缸固定轴,所述液压缸缸体端部连接所述液压缸固定轴;所述后支撑臂上设置有活塞连接轴,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部连接所述活塞连接轴,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液压缸。中篷的两边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杆轴,每组两个,分别用于连接前篷和后篷,前篷和后篷的侧壁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设置有两个连杆轴;前驱动连杆、前连杆、中篷以及前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四连杆机构;后驱动连杆、后连杆、中篷、后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四连杆机构;上述的这两组四连杆机构也是在卡车的左侧和右侧都设置,从而使篷布覆盖时左右受力对称,避免导致因偏重而出现的磨损和变形;前驱动连杆的中部和前支撑臂的中上部均设置有连杆轴,前驱动杆的一端与前驱动连杆的中部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前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前支撑臂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用于收纳和覆盖前篷;后支撑臂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杆轴,并且该连杆轴位于连接孔的上部,即在篷布覆盖状态下,连杆轴的位置高于后支撑臂与中篷连接的连接孔;后驱动连杆设置滑动槽,该滑动槽与后驱动连杆的方向平行,设置于侧表面或底面,后驱动杆的一端与后支撑臂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后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后驱动杆活动连接,可实现自由转动,滑块嵌入滑动槽,与滑动槽活动连接。进一步地,设置于货厢侧壁的支撑臂连接轴分别为A轴和B轴(A轴在前,B轴在后),设置于中篷侧壁的支撑臂连接轴分别为C轴和D轴(C轴在前,D轴在后),A轴和C轴与前支撑臂连接,B轴与D轴分别与后支撑臂连接,A轴、B轴、C轴、D轴的位置分别为A(x1,y1)、B(x2,y2)、C(x3,y3)、D(x4,y4),并且A(x1,y1)-B(x2,y2)=C(x3,y3)-D(x4,y4),即A和B轴的相对位置与C轴和D轴的相对位置相同。进一步地,前驱动连杆、前连杆、中篷以及前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四连杆机构;后驱动连杆、后连杆、中篷、后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4连杆机构;这两组4连杆机构的连杆轴的位置关系均与A轴、B轴、C轴、D轴位置关系相同。进一步地,前支撑臂为折臂型结构,前支撑臂与A轴连接的位置为Aa(x1,y1)、与C轴连接的位置为Cc(x3,y3),折点的位置为E(x5,y5),(x5-x3)2+(y5-y3)2>(x4-x3)2+(y4-y3)2,即折臂上半部分的长度大于C轴和D轴的距离,当收起时后支撑臂的上端连接D轴,而此时折点E在后支撑臂的下方,对于前支撑臂具有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使收起的三块篷布在驾驶仓顶不再下落。进一步地,前支撑臂的中上部设置有连杆轴,该连杆轴设置于AaE段的中上部,当收纳三块篷布时,折臂AaE几乎与车顶平行,因此将用于固定驱动杆的连杆轴设置于折臂AaE,从而使驱动杆在收纳状态下也与车顶平行,从而使收纳后的前篷占用更少的空间。进一步地,后支撑臂与B轴连接的位置为Bb,与D轴连接的位置为Dd;后支撑臂为闪电状双折臂结构,两个折点的位置分别为F和G,其中折点F靠近Bb,折点G靠近Dd。进一步地,液压缸固定轴设置于A轴的右侧,活塞固定轴设置于折点D,闪电状的后支撑臂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液压缸驱动时的动力臂的长度,从而使得驱动该装置更加省力,另外闪电状的后支撑臂能够更好的为前支撑臂收纳后限位。进一步地,中篷、前篷、后篷均为圆拱形的顶部和两块长方体侧壁组成,可以直接用薄板材制成顶篷,或者圆拱形的顶部与长方体侧壁为框架,框架上覆盖有篷布,覆盖篷布的方式有利于减轻该装置本身的重量。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收纳罩,收纳罩设置于卡车驾驶舱的顶部,收纳罩的底部形状为前高厚底、中部高两侧低,此结构能够避免收纳罩内积水。进一步地,液压缸的液压泵与卡车卸车液压泵信号连接,当卸车液压泵打开,呆升起翻斗卸车时,液压缸的液压泵也随之打开,将顶篷收起,减少卸车时因承载物的冲撞而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液压缸驱动的四连杆机构组合结构实现自动覆盖和收纳卡车顶篷,向比较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中间环节的皮带轮、收纳绳等零部件传动,减少了装置本身的故障率,并且提高了覆盖和收纳顶篷的效率;该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大小的货厢,通用性强;圆拱形的顶篷形状满足了高于货厢的装车需求;收纳罩的设置实现了在卡车顶篷收起卡车运行过程中的风阻。附图说明图1为顶篷收起时的右视图;图2为顶篷收起时的立体图;图3为顶篷覆盖过程中的右视图;图4为顶篷覆盖过程中的立体图;图5为顶篷覆盖状态的右视图;图6为顶篷覆盖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支撑臂连接轴以及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折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6中:货厢1、前篷2、中篷3、后篷4、前支撑臂5、后支撑臂6、液压缸7、前连杆8、前驱动连杆9、前驱动杆10、后连杆11、后驱动连杆12、后驱动杆13、收纳罩14,A轴为A、B轴为B、C轴为C、D轴为D、折点E为E、折点F为F、折点G为G。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包括:设置于货厢1上的前篷2、中篷3、后篷4,还包括连接货厢1和中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货厢上的前篷、中篷、后篷,还包括连接所述货厢和所述中篷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液压缸,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前篷的前连杆、前驱动连杆、前驱动杆,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后篷的后连杆、后驱动杆连杆、后驱动杆;/n所述中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中部,所述前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前部,所述后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后部;/n所述货厢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所述中篷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货厢、前支撑臂、后支撑臂以及中篷通过位于同一侧的4个所述支撑臂连接轴组成四连杆机构;/n所述货厢的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液压缸固定轴,所述液压缸缸体端部连接所述液压缸固定轴;所述后支撑臂上设置有活塞连接轴,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部连接所述活塞连接轴,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液压缸;/n所述中篷的两边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杆轴,每组两个,所述前篷和后篷的侧壁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设置有两个连杆轴;所述前驱动连杆、前连杆、中篷以及前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后驱动连杆、后连杆、中篷、后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4连杆机构;/n所述前驱动连杆的中部和前支撑臂的中上部均设置有连杆轴,所述前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连杆的中部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前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撑臂通过所述连杆轴活动连接;/n所述后支撑臂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杆轴,并且该连杆轴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上部;所述后驱动连杆设置滑动槽,所述后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后支撑臂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后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槽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货厢上的前篷、中篷、后篷,还包括连接所述货厢和所述中篷的前支撑臂、后支撑臂、液压缸,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前篷的前连杆、前驱动连杆、前驱动杆,还包括连接中篷和后篷的后连杆、后驱动杆连杆、后驱动杆;
所述中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中部,所述前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前部,所述后篷覆盖于所述货厢的后部;
所述货厢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所述中篷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轴,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货厢、前支撑臂、后支撑臂以及中篷通过位于同一侧的4个所述支撑臂连接轴组成四连杆机构;
所述货厢的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液压缸固定轴,所述液压缸缸体端部连接所述液压缸固定轴;所述后支撑臂上设置有活塞连接轴,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部连接所述活塞连接轴,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液压缸;
所述中篷的两边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杆轴,每组两个,所述前篷和后篷的侧壁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设置有两个连杆轴;所述前驱动连杆、前连杆、中篷以及前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后驱动连杆、后连杆、中篷、后篷通过同一侧的4个连杆轴组成4连杆机构;
所述前驱动连杆的中部和前支撑臂的中上部均设置有连杆轴,所述前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连杆的中部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前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撑臂通过所述连杆轴活动连接;
所述后支撑臂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杆轴,并且该连杆轴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上部;所述后驱动连杆设置滑动槽,所述后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后支撑臂通过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后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槽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货厢侧壁的支撑臂连接轴分别为A轴和B轴,设置于中篷侧壁的支撑臂连接轴分别为C轴和D轴,所述A轴和C轴与前支撑臂连接,所述B轴与D轴分别与后支撑臂连接,所述A轴、B轴、C轴、D轴的位置分别为A(x1,y1)、B(x2,y2)、C(x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学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