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52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包括印刷机本体、前端入料机构、中间移载机构和后段错位机构,前端入料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中间移栽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后段错位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前端入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电机、丝杆、两个涡轮蜗杆和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减速电机、丝杆、涡轮蜗杆、竖板、印刷版筒、底辊、墨辊动力轮、第一行星轮、版筒动力轮和第二行星轮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而且具有独特的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了实用性,避免印刷厂需要小批量生产买一台间歇轮转机,避免印刷大量的产品需要一台全轮转印刷机,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A unit type all wheel rotary printing brush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干胶标签薄膜包装材料印刷
,具体为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
技术介绍
现市场上只有卫星式的全轮转印刷机,和机组式的间歇式印刷机,目前市场上印刷速度慢,最多50米/分钟,但是全轮转印刷机(速度120米/分钟)又不适合印刷订单数量少的总量,需要更换印刷版筒,调机时间长,材料损耗大,大大降低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包括印刷机本体、前端入料机构、中间移载机构和后段错位机构,所述前端入料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所述中间移栽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所述后段错位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本体上;所述前端入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电机、丝杆、两个涡轮蜗杆和竖板,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伺服电机的右侧,所述丝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伺服电机的左侧,所述涡轮蜗杆设置在丝杆的底部,所述竖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涡轮蜗杆相对的一侧;所述中间移栽机构包括印刷版筒和底辊,所述底辊设置在印刷版筒的底部;所述后段错位机构包括墨辊动力轮、第一行星轮、版筒动力轮和第二行星轮。优选的,所述墨辊动力轮和第一行星轮之间相互传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版筒动力轮之间相互传动。优选的,所述版筒动力轮和第二行星轮之间相互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r>本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减速电机、丝杆、涡轮蜗杆、竖板、印刷版筒、底辊、墨辊动力轮、第一行星轮、版筒动力轮和第二行星轮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而且具有独特的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了实用性,避免印刷厂需要小批量生产买一台间歇轮转机,避免印刷大量的产品需要一台全轮转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适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间歇印刷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轮转印刷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端入料机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间移栽机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段错位机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印刷机本体、2前端入料机构、21伺服电机、22减速电机、23丝杆、24涡轮蜗杆、25竖板、3中间移栽机构、31印刷版筒、32底辊、4后段错位机构、41墨辊动力轮、42第一行星轮、43版筒动力轮、44第二行星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包括印刷机本体1、前端入料机构2、中间移载机构3和后段错位机构4,前端入料机构2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中间移栽机构3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后段错位机构4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前端入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1、减速电机22、丝杆23、两个涡轮蜗杆24和竖板25,减速电机22安装在伺服电机21的右侧,丝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伺服电机21的左侧,涡轮蜗杆24设置在丝杆23的底部,竖板2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涡轮蜗杆24相对的一侧。中间移栽机构3包括印刷版筒31和底辊32,底辊32设置在印刷版筒31的底部,进料和出料部份采用全封闭衡张力控制,当机械使用间歇模式时,印刷材料需穿过一个重锤,材料后退时可以更好的控制张力,中间印刷座,采用三节组成,上部的墨路胶辊可以上下移动,由伺服电机控制移动位置,适应在全轮转模式下,版筒直径不同,中间部份放置印刷版筒31,机械动力在这部份,下部份是印刷底辊32,也采用伺服控制印刷压力。后段错位机构4包括墨辊动力轮41、第一行星轮42、版筒动力轮43和第二行星轮44,墨辊动力轮41和第一行星轮42之间相互传动,第一行星轮42和版筒动力轮43之间相互传动,版筒动力轮43和第二行星轮44之间相互传动,此装置主要实现了因为全轮转模式下,版筒直径不同,墨棍靠到版筒的距离就会不同,底辊32靠到版筒距离不同,能将所有这些尺寸通过伺服程序计算进去,并实现全自动,从而实现高效,稳定,节能,智能化的印刷功能,通过伺服电机21、减速电机22、丝杆23、涡轮蜗杆24、竖板25、印刷版筒31、底辊32、墨辊动力轮41、第一行星轮42、版筒动力轮43和第二行星轮44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而且具有独特的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了实用性,避免印刷厂需要小批量生产买一台间歇轮转机,避免印刷大量的产品需要一台全轮转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适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综上所述:该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通过伺服电机21、减速电机22、丝杆23、涡轮蜗杆24、竖板25、印刷版筒31、底辊32、墨辊动力轮41、第一行星轮42、版筒动力轮43和第二行星轮44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本体(1)、前端入料机构(2)、中间移载机构(3)和后段错位机构(4),所述前端入料机构(2)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所述中间移栽机构(3)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所述后段错位机构(4)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n所述前端入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1)、减速电机(22)、丝杆(23)、两个涡轮蜗杆(24)和竖板(25),所述减速电机(22)安装在伺服电机(21)的右侧,所述丝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伺服电机(21)的左侧,所述涡轮蜗杆(24)设置在丝杆(23)的底部,所述竖板(2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涡轮蜗杆(24)相对的一侧;/n所述中间移栽机构(3)包括印刷版筒(31)和底辊(32),所述底辊(32)设置在印刷版筒(31)的底部;/n所述后段错位机构(4)包括墨辊动力轮(41)、第一行星轮(42)、版筒动力轮(43)和第二行星轮(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组式全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本体(1)、前端入料机构(2)、中间移载机构(3)和后段错位机构(4),所述前端入料机构(2)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所述中间移栽机构(3)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所述后段错位机构(4)设置在印刷机本体(1)上;
所述前端入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1)、减速电机(22)、丝杆(23)、两个涡轮蜗杆(24)和竖板(25),所述减速电机(22)安装在伺服电机(21)的右侧,所述丝杆(2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伺服电机(21)的左侧,所述涡轮蜗杆(24)设置在丝杆(23)的底部,所述竖板(2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涡轮蜗杆(24)相对的一侧;
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屹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