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及其开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502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及其开模方法。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后模板、托板和顶出机构,还包括抽芯机构、第一开模控制机构和第二开模控制机构:第一开模控制机构,用于在开模过程中,在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前控制托板与后模板锁紧,在前模板与后模板分离后控制托板与后模板解锁;第二开模控制机构,用于在顶出运动过程中,在顶出机构运行至预设位置之前,推动后模板直至与托板分离;在通过预设位置之后,对后模板停止施加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有效避免产品粘前模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开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其开模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例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艺等领域。塑料制品通常采用注塑成型法制得,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制得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在注塑成型工作中,注塑模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不同产品进行设计不同的注塑模具。请参阅图1所示,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7、水口板8、前模板1、后模板2、托板3、顶出机构4和底板9,还包括抽芯机构(图中未示出),该抽芯机构设置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之间,且与托板3连接。如图所示,前模板1与后模板2之间形成分型面A,前模板1与水口板8之间形成分型面B,水口板8与面板7之间形成分型面C,托板3与后模板2之间形成分型面D。现有的开模顺序为:分型面D->分型面B->分型面C->分型面A。在开模时,由于托板3与与后模板2之间无结合机构,而前模板1与后模板2之间有开闭器,导致前模板1与后模板2之间的结合力大于后模板2与托板3之间的结合力,因此在开模过程中分型面D会比分型面A先开,这样无形的减小了产品在后模上的包紧力,最终导致产品粘前模的情况。为了解决产品粘前模的问题,现有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案:第一种:在前模板1内增设弹块,在分型面A分开的过程中利用弹块对产品产生推力,使得产品脱离前模板1。该方法由于弹块对产品的外观面进行施加弹力作用,会导致产品的外观面产生压痕,降低产品良率。第二种:在后模板2在设计BOS(凸起)柱,用以增加后模板2对产品的包紧力。该方法虽然能够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粘前模的问题,但是BOS柱易发生变形,导致效果降低。第三种:对产品的面向前模板1的外观面进行抛光设计,以减小产品与前模板1的结合力。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受限,不适用于外观呈非抛光效果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开模过程中因产品粘前模导致难以脱模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后模板、托板和顶出机构,还包括抽芯机构;所述抽芯机构位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且与所述托板连接,用于在所述后模板与所述托板分离时进行抽芯动作;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在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后对产品进行顶出运动,使得所述产品脱离所述后模板;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开模控制机构和第二开模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开模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用于在开模过程中,在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前控制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锁紧,在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后控制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解锁;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其一端与所述顶出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连接,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运行至预设位置之前,在所述顶出机构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后模板直至所述后模板与所述托板分离;还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运行通过所述预设位置之后,对所述后模板停止施加推力,使得所述顶出机构继续运行至完全顶出所述产品。可选的,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推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一倒角和相对于所述推杆的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倒角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第二倒角;所述推杆,沿其长度方向包括安装端和抵持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顶出机构采用可旋转方式连接;所述抵持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在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所述推杆先沿所述第一配合面运动,同时抵持所述第二倒角以推动所述后模板与所述托板分离;在运行完所述第一配合面后,所述推杆在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的配合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后模板进行整体旋转,从而停止对所述后模板施加推力。可选的,所述抵持端,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第二配合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倒角配合的第三倒角;在所述推杆先沿所述第一配合面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推杆通过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运动,通过所述第三倒角抵持所述第二倒角。可选的,所述抵持端,还设有第四倒角,所述第四倒角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靠近所述顶出机构的一侧;在运行完所述第一配合面后,所述抵持端的所述第四倒角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所述第一倒角配合作用,所述抵持端的所述第三倒角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所述第二倒角配合作用,以实现所述推杆的旋转。可选的,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倒角、所述第三倒角和所述第四倒角均为45度倒角。可选的,在合模状态下,所述推杆垂直于所述托板和所述后模板。可选的,所述第一开模控制机构为电磁阀。可选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面板、水口板和底板,按照所述面板、所述水口板、所述前模板、所述后模板、所述托板、所述顶出机构和所述底板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托板通过模脚连接所述底板。一种如上所述注塑模具的开模方法,包括:先在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锁紧状态下控制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再将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解锁,然后控制所述顶出机构对产品进行顶出运动;在所述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运行至预设位置之前,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在所述顶出机构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托板与所述后模板分离,同时控制所述抽芯机构完成抽芯动作;在所述顶出机构运行通过所述预设位置后,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对所述托板和所述后模板停止施加推力,所述顶出机构继续运行直至完全顶出所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开模顺序调整为先开分型面A再开分型面C的顺序,型腔内已成型的产品与后模板2会保持较大的粘模力,明显大于产品与前模板1之间的粘模力,能够有效有效避免产品粘前模的情况发生,2)本专利技术中可在整个顶出运动过程中同时完成多项工作,如先利用顶出机构4实现托板3与后模板2的自动分离、再完成抽芯动作、最后完全顶出产品,整个开模过程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后模板(2)、托板(3)和顶出机构(4),还包括抽芯机构;所述抽芯机构位于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之间,且与所述托板(3)连接,用于在所述后模板(2)与所述托板(3)分离时进行抽芯动作;所述顶出机构(4),用于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后对产品进行顶出运动,使得所述产品脱离所述后模板(2);其特征在于,/n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开模控制机构(5)和第二开模控制机构(6):/n所述第一开模控制机构(5),设置于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之间,用于在开模过程中,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前控制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锁紧,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后控制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解锁;/n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6),其一端与所述顶出机构(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2)连接,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4)运行至预设位置之前,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后模板(2)直至所述后模板(2)与所述托板(3)分离;还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4)运行通过所述预设位置之后,对所述后模板(2)停止施加推力,使得所述顶出机构(4)继续运行至完全顶出所述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后模板(2)、托板(3)和顶出机构(4),还包括抽芯机构;所述抽芯机构位于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之间,且与所述托板(3)连接,用于在所述后模板(2)与所述托板(3)分离时进行抽芯动作;所述顶出机构(4),用于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后对产品进行顶出运动,使得所述产品脱离所述后模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开模控制机构(5)和第二开模控制机构(6):
所述第一开模控制机构(5),设置于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之间,用于在开模过程中,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前控制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锁紧,在所述前模板(1)与所述后模板(2)分离后控制所述托板(3)与所述后模板(2)解锁;
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6),其一端与所述顶出机构(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2)连接,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4)运行至预设位置之前,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后模板(2)直至所述后模板(2)与所述托板(3)分离;还用于在所述顶出机构(4)运行通过所述预设位置之后,对所述后模板(2)停止施加推力,使得所述顶出机构(4)继续运行至完全顶出所述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模控制机构(6),包括:第一固定块(61)、第二固定块(62)和推杆(63);
所述第一固定块(61),固定安装于所述托板(3)上,设有第一倒角(611)和相对于所述推杆(63)的第一配合面(612),且所述第一倒角(611)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612)的靠近所述后模板(2)的一侧;
所述第二固定块(6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模板(2)上,设有第二倒角(621);
所述推杆(63),沿其长度方向包括安装端和抵持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顶出机构(4)采用可旋转方式连接;所述抵持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1)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2)之间;
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顶出运动过程中,在所述顶出机构(4)的推动作用下,所述推杆(63)先沿所述第一配合面(612)运动,同时抵持所述第二倒角(621)以推动所述后模板(2)与所述托板(3)分离;在运行完所述第一配合面(612)后,所述推杆(63)在所述第一倒角(611)和所述第二倒角(621)的配合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后模板(2)进行整体旋转,从而停止对所述后模板(2)施加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端,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1)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毛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