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月娥专利>正文

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40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切分时能够将网坠抵住,并且不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网坠,能够节省人力的网坠切分辅助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包括有:放置板,其顶部一侧连接有切放框;滑套,其为两个设置,两个滑套分别连接在切放框两侧,滑套内滑动式连接有L形杆,两侧L形杆之间连接有切刀;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放置板与L形杆之间;稳定机构,其设置在切放框与切刀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切刀、传动机构和稳定机构配合运作对连接在一起的网坠进行切分,从而达到对网坠进行切分的效果。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breaking net Pend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在的捕鱼撒网时,通常都会在网上绑上网坠,网坠是系在鱼网的底部,能够使得渔网迅速下沉的东西,现在大多都使用长约六到十厘米左右的铅条或其他的金属来进行代替,网坠在制作完毕后通常会较多的网坠连接在一起,需要对网坠进行切分。目前,对网坠进行切分的方式通常是由人工先将连接在一起的网坠放置在切分装置上,再由人工手握刀具向下摆动对将连接在一起的网坠进行切分,切分后再由人工将切下的网坠取出,上述方式在进行切分时不能够将网坠抵住,容易导致网坠在切分时摆动影响切分,并且在进行切分时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网坠,较为耗费人力。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在进行切分时能够将网坠抵住,并且不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网坠,能够节省人力的网坠切分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方式在进行切分时不能够将网坠抵住,容易导致网坠在切分时摆动影响切分,并且在进行切分时较为耗费人力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切分时能够将网坠抵住,并且不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网坠,能够节省人力的网坠切分辅助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包括有放置板,其顶部一侧连接有切放框;滑套,其为两个设置,两个滑套分别连接在切放框两侧,滑套内滑动式连接有L形杆,两侧L形杆之间连接有切刀;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放置板与L形杆之间;稳定机构,其设置在切放框与切刀之间。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有楔形块,其为两块设置,两块楔形块分别连接在切刀两侧;双向斜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双向斜杆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放置板两侧,双向斜杆与楔形块配合;斜推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斜推杆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放置板顶部两侧,斜推杆与双向斜杆配合;连杆,其滑动式连接在两侧斜推杆之间;复位弹簧,其连接在滑套与L形杆之间。优选地,稳定机构包括有握把,其连接在切刀顶部;横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横杆分别连接在切放框顶部两侧。优选地,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底板,其连接在放置板顶部另一侧,底板顶部连接有下料框;滑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滑杆分别连接在连杆顶部两侧,滑杆穿过下料框并与下料框滑动配合;套筒,其为两个设置,两个套筒分别滑动式连接在两根滑杆上,套筒与滑杆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推板,其连接在两侧套筒之间;限位块,其为两块设置,两块限位块分别连接在底板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推板配合,切放框上均匀间隔开有多道落料口。优选地,还包括有导料框,其连接在放置板底部,导料框位于落料口下方。(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切刀、传动机构和稳定机构配合运作对连接在一起的网坠进行切分,从而达到对网坠进行切分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时下料机构添加连接在一起的网坠,不需要人工频繁的添加,有效节省了人力。3.本专利技术在操作时只需要拉动连杆移动即可,不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网坠,有效节省了人力,并且能够通过稳定机构对网坠进行限位,不需要人工进行限位,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放置板,2-切放框,3-滑套,4-L形杆,5-切刀,6-传动机构,61-楔形块,62-双向斜杆,63-斜推杆,64-连杆,65-复位弹簧,7-稳定机构,71-握把,72-横杆,8-下料机构,81-底板,82-下料框,83-滑杆,84-套筒,85-推板,86-缓冲弹簧,87-限位块,88-落料口,9-导料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放置板1、切放框2、滑套3、L形杆4和切刀5,放置板1顶部左侧连接有切放框2,切放框2左侧面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滑套3,滑套3内滑动式连接有L形杆4,两侧L形杆4之间连接有切刀5,还包括有传动机构6和稳定机构7,放置板1与L形杆4之间设传动机构6,切放框2与切刀5之间设有稳定机构7。传动机构6包括有楔形块61、双向斜杆62、斜推杆63、连杆64和复位弹簧65,切刀5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楔形块61,放置板1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双向斜杆62,双向斜杆62与楔形块61配合,放置板1顶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斜推杆63,斜推杆63与双向斜杆62配合,两侧斜推杆63之间滑动式连接有连杆64,滑套3与L形杆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65。稳定机构7包括有握把71和横杆72,切刀5顶部连接有握把71,切放框2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横杆72。当需要进行网坠的切分时,可以使用本装置,首先使用者可以先将时连接在一起的网坠放置在切放框2内,并使将多块网坠连在一起的连接块抵住切放框2,随后使用者推动连杆64在斜推杆63内向左移动,当连杆64在斜推杆63内移动至极限后,连杆64继续移动推动两侧斜推杆63一起移动,两侧斜推杆63移动带动两侧双向斜杆62相互靠近,两侧双向斜杆62相互靠近通过楔形块61推动切刀5向下移动,切刀5向下移动带动L形杆4向下移动,复位弹簧65被压缩,当切刀5向下移动至与将多块网坠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块接触后,切刀5继续向下移动对将多块网坠连接的一起的连接块进行切割,从而将网坠和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切断,从而完成网坠的切分,横杆72能够抵住网坠,避免网坠翘起影响切分,如此,就能够进行网坠的切分。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8,下料机构8包括有底板81、下料框82、滑杆83、套筒84、推板85、缓冲弹簧86和限位块87,放置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底板81,底板81顶部连接有下料框82,连杆64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滑杆83,滑杆83穿过下料框82并与下料框82滑动配合,滑杆83上滑动式连接有套筒84,套筒84与滑杆8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86,两侧套筒84之间连接有推板85,底板81右侧面前后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块87,限位块87与推板85配合,切放框2上均匀间隔开有多道落料口88。在放置连接在一起的网坠时,可以将网坠堆叠放置在下料框82内,最下方的网坠与底板81接触,使用者在推动连杆64在斜推杆63内向左移动时带动滑杆83向左移动,滑杆83向左移动通过套筒84带动推板85向左移动,推板85向左移动推动最下方的网坠向切放框2方向移动,同时推板85能够将上方的网坠挡住,当推板85将最下方的网坠推至切放框2内时,连杆64也在斜推杆63内移动至极限,这时连杆64继续移动即可推动斜推杆63移动进行切分,这时连杆64继续带动滑杆83移动使得缓冲弹簧86被压缩,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频繁的放置网坠,有效的节省了人力,切分完毕后的网坠通过落料口88落下,切分完毕后,再拉动连杆64复位即可,限位块87能够对推板85向右移动位置进行限位。如图3所示,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置板(1),其顶部一侧连接有切放框(2);滑套(3),其为两个设置,两个滑套(3)分别连接在切放框(2)两侧,滑套(3)内滑动式连接有L形杆(4),两侧L形杆(4)之间连接有切刀(5);传动机构(6),其设置在放置板(1)与L形杆(4)之间;稳定机构(7),其设置在切放框(2)与切刀(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置板(1),其顶部一侧连接有切放框(2);滑套(3),其为两个设置,两个滑套(3)分别连接在切放框(2)两侧,滑套(3)内滑动式连接有L形杆(4),两侧L形杆(4)之间连接有切刀(5);传动机构(6),其设置在放置板(1)与L形杆(4)之间;稳定机构(7),其设置在切放框(2)与切刀(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6)包括有:楔形块(61),其为两块设置,两块楔形块(61)分别连接在切刀(5)两侧;双向斜杆(62),其为两根设置,两根双向斜杆(62)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放置板(1)两侧,双向斜杆(62)与楔形块(61)配合;斜推杆(63),其为两根设置,两根斜推杆(63)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放置板(1)顶部两侧,斜推杆(63)与双向斜杆(62)配合;连杆(64),其滑动式连接在两侧斜推杆(63)之间;复位弹簧(65),其连接在滑套(3)与L形杆(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坠切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稳定机构(7)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蔡月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