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26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羟丙甲纤维素/生物活性玻璃为基体、辅以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为原料的新型牙周敷料,具有保护创面、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固定龈瓣作用;是柔软的可塑体,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创伤;即用型,不需要现场配制使用。

A new periodontal dress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可能会导致牙齿的松动脱落,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胃肠的负担,甚至诱发某些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是牙周病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口腔手术后会导致牙周软组织受损,很容易引起局部甚至全身性问题,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尽早封闭创面,并提供伤口适宜的修复环境,能够有效地加速创面愈合。牙周塞治剂是常用于牙周手术后的一种特殊敷料,它有保护创面、抑制发炎、止血、固定龈瓣等作用。国内使用的牙周塞制剂主要为丁香酚类牙周塞制剂,由粉、液两种成分调和后使用。丁香酚类牙周塞制剂存在以下问题:(1)现场制备因取量存在误差或搅拌不均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繁杂,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多工作量;(2)粉剂其一成分氧化锌在胃酸作用下会产生氯化锌,带有毒性。而粉剂另一成分松香是一种接触性过敏剂,会对部分患者造成过敏性皮炎和口炎;(3)丁香酚类牙周塞制剂硬化后,比较坚硬,容易形成锋利的边缘,造成周边牙周组织损伤。中国专利(CN2004100183704)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在制备治疗软组织溃疡及长期糜烂性伤口敷料中的应用,该专利技术中主要使用颗粒状生物活性玻璃涂覆或喷覆在创口处,颗粒剂型没有粘附性,难以在口腔中实际应用。中国专利(CN2008100394614)公开了一种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中的复合海绵敷料柔软,可用作软组织伤口敷料,使用明胶作为载体材料,粘附性强,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与之复合,可更好的用于治疗软组织创伤及长期糜烂性创口。在口腔治疗应用中该复合海绵敷料虽具有一定粘附性,但容易被唾液或饮用水溶解,粘性不足导致偏移创面或者从创面上脱落,从而会影响治疗。为了进一步扩大生物活性玻璃在牙周手术后创面修复的应用,并解决现有以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牙周塞治剂在牙周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羟丙甲纤维素/生物活性玻璃为基体、辅以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为原料的新型牙周敷料,具有保护创面、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固定龈瓣作用;是柔软的可塑体,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创伤;即用型,不需要现场配制使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包括牙周敷料呈固态凝胶状,牙周敷料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牙周敷料具有保护创面、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固定龈瓣作用;是柔软的可塑体,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创伤;即用型,不需要现场配制使用;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其中,生物活性玻璃可以促进软组织创面愈合,它是由SiO2,Na2O,CaO和P2O5等基本成分组成的硅酸盐玻璃。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为聚氧化乙烯。进一步地,所述聚氧化乙烯的分子量为50~700万。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均聚物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两者增稠、悬浮效果明显,使凝胶中固体颗粒均匀分散,不易沉降,提高了凝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凝胶的粘性,利于敷料长期粘附于口腔创面处。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为羟苯乙酯。一种新型牙周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S01:按照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称取各原料;步骤SS02:将步骤SS01中称取的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溶于50~90份的纯化水中;步骤SS03:加热并搅拌至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完全溶解;步骤SS04:向步骤SS03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称取好的凡士林、生物活性玻璃、防腐剂,加热并搅拌混合均匀;步骤SS05:将步骤SS04中的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的固态凝胶为所述的牙周敷料。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S03、步骤SS04中加热的温度为4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羟丙甲纤维素/生物活性玻璃为基体、辅以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为原料的新型牙周敷料,此种牙周敷料可直接粘于口腔组织上,针对牙周手术后伤口,可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保护创面、止血、固定龈瓣作用,主要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2、本专利技术的牙周敷料是柔软的可塑体,可根据牙周组织结构,改变形状贴合创面,不会出现创面局部受压,或者上药不均匀等现象;3、本专利技术的牙周敷料为水溶性即开、即用型敷料,不需要现场配制使用,减少误差以及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4、本专利技术的牙周敷料遇水成膜,防水性强,在口腔中不易被唾液溶解或者饮水时溶解;有较强的粘性可在口腔创面粘附十个小时,过程中不会掉落或者偏移;期间保证作用区域与口腔其他区域完全隔离,有效防止了牙沟因自然反应而产生分泌液从而影响治疗效果;5、本专利技术的牙周敷料在口腔中会逐步溶解,减少了后期清理工作;6、本专利技术的牙周敷料封闭创面,提供伤口适宜的修复环境,有利于肉芽的生长,便于皮肤细胞的分裂,从而促使伤口的完整愈合,并能与外界隔离,减少感染和避免产生二次创伤。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牙周敷料,以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为原料配制成固态凝胶状牙周敷料;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本专利技术结合生物活性玻璃、羟丙甲纤维素、聚氧化乙烯、丙烯酸类均聚物、凡士林的优点,制备一种固态凝胶状的牙周敷料,针对牙周手术后伤口,可持久粘附于口腔组织上,可促进伤口愈合。实施例一:一种新型牙周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周敷料呈固态凝胶状,牙周敷料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n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n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周敷料呈固态凝胶状,牙周敷料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丙烯酸均聚物、凡士林、防腐剂、纯化水;
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生物活性玻璃1~5份、纤维素醚5~30份、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1~5份、丙烯酸均聚物1~5份、凡士林1~5份、防腐剂0.1~0.3份、纯化水50~9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环氧乙烷均聚物为聚氧化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乙烯的分子量为50~700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均聚物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坚杨成然刘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