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枪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7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涉及枪机技术领域,其包括枪机外壳,所述枪机外壳包括上壳、与上壳对接的下壳及与上壳和下壳共同对接的端盖,所述上壳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驱动片,所述下壳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承接杆,每根所述承接杆的一端均设有与驱动片抵触的驱动杆,每根所述承接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杆,所述上壳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定位杆适配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维修的效果,并且通过定位杆与定位槽的对接,能够提高组装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枪机外壳
本技术涉及枪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
技术介绍
枪机是监控类CCD摄像机中一种,枪机外观长方体,前面是C/CS镜头接口。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930365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红外枪机,包括红外枪机主体,红外枪机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枪机的外壳为一体式,只能对外壳一端的端盖进行拆卸,这就导致对枪机内部的维修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其具有便于维修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包括枪机外壳,所述枪机外壳包括上壳、与上壳对接的下壳及与上壳和下壳共同对接的端盖,所述上壳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驱动片,所述下壳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承接杆,每根所述承接杆的一端均设有与驱动片抵触的驱动杆,每根所述承接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杆,所述上壳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定位杆适配的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壳与下壳对接后,驱动片与驱动杆抵触并将驱动杆向下移动,以使承接杆转动,进而将定位杆转至定位槽内,以实现上壳与下壳的组装,最后将端盖与上壳和下壳共同对接,便可实现枪机外壳的组装,以达到枪机外壳能从中部拆卸而便于维修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根所述承接杆之间连接有联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根承接杆之间设置联动杆,以使两根承接杆在转动时能保持同步,进而使两根定位杆能同时插入定位槽内,以提升上壳与下壳对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杆沿着承接杆在与定位杆连接端的转动轨迹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在随承接杆一同转动后,弯曲设置的定位杆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定位槽内,以提升上壳和下壳对接的流畅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盖上设有与定位杆抵触的加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端盖时,端盖上的加固片能托住定位杆,以防止定位杆从定位槽内滑落,从而进一步提升上壳和下壳对接的稳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片在与定位杆的抵触面设为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设置的加固片能使其与定位杆更顺畅的接触,从而方便端盖的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接杆的转轴上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下壳和承接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壳和下壳拆卸时,承接杆能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带着定位杆自动地从定位槽内滑出,从而提升上壳和下壳拆卸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片上开设有与驱动杆适配的驱动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片与驱动杆抵触时,驱动杆能插于驱动槽内,进而对驱动杆的移动更加充分,以使承接杆转动得更充分,从而达到定位杆与定位槽接触充分而使上壳和下壳对接更稳固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槽的槽口处开设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设置的槽口能使驱动杆插于驱动槽内更加顺畅,从而提升驱动承接杆转动的流畅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驱动片带动驱动杆向下移动,驱动承接杆转动,进而使定位杆转至定位槽内,并将端盖与上壳和下壳共同对接,便可实现枪机外壳的组装,以达到枪机外壳能从中部拆卸而便于维修的效果;2.端盖上的加固片能托住定位杆,以防止定位杆从定位槽内滑落,便可进一步提升上壳和下壳对接的稳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突显承接杆、驱动杆和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枪机外壳;11、上壳;12、下壳;13、端盖;131、加固片;132、斜面;2、承接杆;21、驱动杆;22、定位杆;23、复位扭簧;24、联动杆;3、内板;31、驱动片;32、驱动槽;321、圆角;33、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包括呈中空的枪机外壳1,枪机外壳1包括上壳11、下壳12和端盖13。上壳11和下壳12两者相互对接,且两者的对接边完全重合;端盖13与上壳11和下壳12两者在对接后的一端对合,以使上壳11、下壳12和端盖13形成封闭的壳体。参照图1、图2,上壳11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板3,内板3与上壳11的内壁适配贴合。每块内板3在其靠近下壳12的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片31,每片驱动片31均为与该驱动片31连接的内板3向下壳12方向的片状顺延,且当上壳11和下壳12对接后,两片驱动片31分别能与下壳12的两侧内壁贴合。参照图1、图2,每片驱动片31均置于与其对应的内板3在远离端盖13的一端位置处,每片驱动均开设有驱动槽32,且驱动槽32的槽口处开设有圆角321。下壳12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根承接杆2,两根承接杆2均沿下壳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承接杆2的转轴轴向与下壳12的宽度方向平行。每根承接杆2在远离端盖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21,每根驱动杆21均朝着与该驱动杆21置于同一侧的驱动槽32的方向倾斜延伸,且驱动杆21与驱动槽32适配插接,提高组装的精度。当上壳11与下壳12对接时,内板3插于下壳12的内壁,驱动片31随着内板3向下移动,并使驱动杆21插于驱动槽32内,进而带动驱动杆21向下移动,以使承接杆2转动。参照图2,两根承接杆2之间共同设置有联动杆24,联动杆24沿与承接杆2的转轴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联动杆2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承接杆2固定连接,以使两根承接杆2能够同步转动。参照图1、图2,每根承接杆2在背离驱动杆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2,每根定位杆22均向上壳11方向延伸,且每根定位杆22均沿着承接杆2在与该定位杆22连接端的转动轨迹弯曲。每块内板3在其靠近下壳12的侧边上均开设有定位槽33,定位槽33置于内板3在靠近端盖13的一端部,且两个定位槽33分别与两根定位杆22适配插接,以提高组装的精度。当承接杆2在驱动杆21的作用下转动时,定位杆22随承接杆2的转动而转向定位槽33内,以实现上壳11和下壳12的组装。参照图1、图2,每根承接杆2的转轴上均套设有复位扭簧23,每根复位扭簧23的两端分别与下壳12和承接杆2固定连接。当承接杆2在驱动杆21的作用下转动时,复位扭簧23压缩;而当驱动杆21与驱动槽32脱离时,承接杆2能在复位扭簧23的作用下复位,以实现定位杆22从定位槽33内脱离,从而达到便于拆卸的效果。参照图1、图2,端盖13在靠近下壳12的两侧内壁处分别设有与端盖13固定连接的加固片131,两个加固片131相互平行并延向下壳12内部,每个加固片131在靠近上壳11的一面上开设有斜面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包括枪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机外壳(1)包括上壳(11)、与上壳(11)对接的下壳(12)及与上壳(11)和下壳(12)共同对接的端盖(13),所述上壳(1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驱动片(31),所述下壳(12)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承接杆(2),每根所述承接杆(2)的一端均设有与驱动片(31)抵触的驱动杆(21),每根所述承接杆(2)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杆(22),所述上壳(1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定位杆(22)适配的定位槽(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枪机外壳,包括枪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机外壳(1)包括上壳(11)、与上壳(11)对接的下壳(12)及与上壳(11)和下壳(12)共同对接的端盖(13),所述上壳(1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驱动片(31),所述下壳(12)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承接杆(2),每根所述承接杆(2)的一端均设有与驱动片(31)抵触的驱动杆(21),每根所述承接杆(2)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杆(22),所述上壳(1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定位杆(22)适配的定位槽(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枪机外壳,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承接杆(2)之间连接有联动杆(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枪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2)沿着承接杆(2)在与定位杆(22)连接端的转动轨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禹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