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4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与端盖件连接的第一架板和设置于第一架板远离端盖件的一侧的第二架板,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垂直设置,第一架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轴承孔,第二架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绕卷筒,第二架板远离第一架板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绕卷筒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第二架板与第一架板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的端盖支架连接稳定,支架自身整体结构强度高,有效防止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且安装时不会产生铁屑进入电机端盖内侧,电机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机械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机械的运作离不开电机,电机是驱使机械设备转动的载体,端盖是安装在电机等机壳后面的一个盖体,电机需要必备完好的端盖结构及防护壳体与另一端拖动载体设备(指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设备)进行连接,并长期正常保护电机本身的运行环境在符合的工况下方可长期运转工作。而要保证电机能正常稳定的带载运行工作,端盖的稳定,还需要设置端盖支架来对端盖进行保护,且同时端盖支架自身的强度要求也很高。以往的电机端盖支架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对电机和端盖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如公开号为CN10446724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执行装置端盖;电机端盖上设有凸台;执行装置端盖上设有止口;电机端盖、执行装置端盖为一体化结构;电机端盖、执行装置端盖通过连接体连成一整体;电机端盖上凸台中心轴线与执行装置端盖上止口中心轴线不同轴;电机端盖、执行装置端盖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但是上述电机端盖上的支架(即执行装置端盖)结构复杂,支架首先需要通过落料、折弯、冲孔到工序完成,支架成型后将支架和端盖放到压机上,铆钉放置到支架通孔中,通过压机将铆钉、支架和端盖铆接到一起,制作成端盖组件,此种支架结构制成之后稳定性依然不够,特别是支架长时间使用之后可能发生形变,影响轴承和变频器的位置,造成电机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盖支架连接稳定,支架自身整体结构强度高,有效防止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且安装时不会产生铁屑进入电机端盖内侧,电机使用寿命长的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包括与端盖件连接的第一架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板远离所述端盖件的一侧的第二架板,所述第一架板与所述第二架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架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和轴承孔,所述第二架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绕卷筒,所述第二架板远离所述第一架板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绕卷筒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二架板与所述第一架板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架板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板,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凸起板上,所述凸起板上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内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螺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空心柱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凸起板的高度。实际上,在第一架板上先上冲出一个凸起板,然后再向下冲出一个空心柱,连接螺钉从凸起板上的连接孔向下延伸,经过空心柱,直至延伸至端盖件上的螺钉孔内,使得端盖支架和端盖件之间通过连接螺钉进行连接,由于空心柱的长度短于凸起板的高度,那么空心柱下端距离端盖件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这样铁屑可以有效清理,铁屑不会无处可去导致掉落至端盖内的绕组内,不会影响电机转子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空心柱的内径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架板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孔和空心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水平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折弯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缺口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绕卷筒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架板垂直设置,且所述绕卷筒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架板中心方向的开口。本技术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有益效果在于:端盖支架连接稳定,支架自身整体结构强度高,有效防止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且安装时不会产生铁屑进入电机端盖内侧,电机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的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架板;11、连接孔;12、轴承孔;13、凸起板;14、空心柱;2、第二架板;21、绕卷筒;22、缺口;23、水平加强筋;24、折弯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结构的相对布置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包括与端盖件连接的第一架板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板1远离所述端盖件的一侧的第二架板2,所述第一架板1与所述第二架板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架板1上设置有连接孔11和轴承孔12,所述第二架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绕卷筒21,所述第二架板2远离所述第一架板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23,所述第二架板2与所述第一架板1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24。在本技术中,首先是端盖支架的整体结构,端盖支架包括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第一架板1通过连接孔11和端盖件连接,第一架板1上还设置有方便轴承通过的轴承孔12,第二架板2起到保护作用;然后是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架板2和第一架板1垂直设置,且第二架板2比第一架板1宽,第二架板2左右两侧的绕卷筒21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最后是第二架板2的结构强化,所述第二架板2远离所述第一架板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23,所述第二架板2与所述第一架板1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24。在这里,折弯加强筋24设置于所述第二架板2与所述第一架板1的连接处,保证第二架板2和第一架板1垂直设置时的稳定,防止外力掰开第二架板2绕与第一架板1的连接处转动。还有水平加强筋23设置于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缺口22方便轴承和变频器进行安装,且缺口22下方有折弯加强筋24进行保护,但是缺口22两侧到绕卷筒21之间的位置,可能收到外力挤压变形,那么设置的水平加强筋23可以防止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的板体偏折,起到加强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绕卷筒21并不是一个完全闭合的筒体,所述绕卷筒21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架板1垂直设置,且所述绕卷筒21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架板2中心方向的开口,实际上绕卷筒21实际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端盖件连接的第一架板(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板(1)远离所述端盖件的一侧的第二架板(2),所述第一架板(1)与所述第二架板(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架板(1)上设置有连接孔(11)和轴承孔(12),所述第二架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绕卷筒(21),所述第二架板(2)远离所述第一架板(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23),所述第二架板(2)与所述第一架板(1)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端盖件连接的第一架板(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板(1)远离所述端盖件的一侧的第二架板(2),所述第一架板(1)与所述第二架板(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架板(1)上设置有连接孔(11)和轴承孔(12),所述第二架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绕卷筒(21),所述第二架板(2)远离所述第一架板(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与所述绕卷筒(21)之间设置有水平加强筋(23),所述第二架板(2)与所述第一架板(1)的连接部设置有折弯加强筋(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1)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板(13),所述连接孔(11)设置于所述凸起板(13)上,所述凸起板(13)上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空心柱(14),所述空心柱(14)内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件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机后端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14)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凸起板(13)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慧敏路绪超黄立军赵守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宁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