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65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壳,所述管壳上分别连接有热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热流入口和热流出口与所述管壳内部的换热组件相连;所述热流入口和所述管壳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内部设有净水组件;所述管壳转动安装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底板相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热流通过热流入口进入管壳的内部,在换热组件中流动,冷流通过冷流进口进入管壳的内部,在换热组件的外侧流动,与换热组件内部的热流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了换热的目的,设置有过滤器,减小了水垢产生的可能,从而避免了清洗换热组件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隔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现有技术中的最常用的换热器之一。在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一种在管外流动,通过两种流体之间的温度差,能在流动时进行热交换,达到换热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管式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在管内和壳体内结垢,而由于管式换热器的特殊形状,难以进行拆除清洗,水垢增厚后不仅会换热效果,而且还会影响管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式换热器内容易结垢且难以清理影响了换热质量以及换热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壳,所述管壳上分别连接有热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热流入口和热流出口与所述管壳内部的换热组件相连;所述热流入口和所述管壳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内部设有净水组件;所述管壳转动安装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底板相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回型结构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首端和尾端均安装在管板中,所述管板固定在所述管壳的内部,所述管板的中心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管壳的一端;所述热流入口和所述换热管的首端位于隔板的一侧,所述热流出口和所述换热管的尾端位于隔板的相对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水组件包括微滤膜、活性炭和超滤膜,所述微滤膜、活性炭和超滤膜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过滤器的内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壳的内部上下交错安装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孔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驱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管壳的一端外壁上,所述管壳的另一端外壁上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转动安装支撑板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通过车轴转动安装有车轮;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抵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管式换热器,其中热流通过热流入口进入管壳的内部,在换热组件中流动,最后从热流出口处流出,冷流通过冷流进口进入管壳的内部,在换热组件的外侧流动,与换热组件内部的热流进行热交换,最后从冷流出口处流出,从而达到了换热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热水从过滤器中进入换热组件中流动时容易产生水垢的问题,特别设置有过滤器,利用过滤器内部的净水组件从根本上解决水质的问题,减小了水垢产生的可能,从而避免了清洗换热组件的麻烦,另外,该换热器设置有底板和支撑板,在底板和支撑板的作用下,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该换热器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通过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方便转移和安装固定,提高了该换热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管式换热器中底板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管式换热器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壳,2-隔板,3-管板,4-换热管,5-热流入口,6-过滤器,601-微滤膜,602-活性炭,603-超滤膜,7-热流出口,8-冷流进口,9-冷流出口,10-折流板,11-底板,12-支撑板,13-电机,14-转轴,15-转动座,16-安装座,17-车轮,18-自动伸缩杆,19-抵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壳1,所述管壳1上分别连接有热流入口5、热流出口7、冷流进口8和冷流出口9,所述热流入口5和热流出口7与所述管壳1内部的换热组件相连;所述热流入口5和所述管壳1之间设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的内部设有净水组件;所述管壳1转动安装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2中,所述支撑板12的底部通过底板11相连接;所述底板1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该管式换热器,热流通过热流入口5进入管壳1的内部,在换热组件中流动,最后从热流出口7处流出,冷流通过冷流进口8进入管壳1的内部,在换热组件的外侧流动,与换热组件内部的热流进行热交换,最后从冷流出口9处流出,从而达到了换热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热水从过滤器6中进入换热组件中流动时容易产生水垢的问题,特别设置有过滤器6,利用过滤器6内部的净水组件从根本上解决水质的问题,减小了水垢产生的可能,从而避免了清洗换热组件的麻烦,另外,该换热器设置有底板11和支撑板12,在底板11和支撑板12的作用下,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该换热器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通过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方便转移和安装固定,提高了该换热器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回型结构的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首端和尾端均安装在管板3中,所述管板3固定在所述管壳1的内部,所述管板3的中心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管壳1的一端;所述热流入口5和所述换热管4的首端位于隔板2的一侧,所述热流出口7和所述换热管4的尾端位于隔板2的相对侧。热流通过热流入口5进入管壳1的内部,在隔板2的阻挡下,分流通过管板3上换热管4的首端进入换热管4中,在回型结构的换热管4中流动增加了流动面积和路程,提高了换热效果,最后流出换热管4的尾端通过热流出口7流出。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组件包括微滤膜601、活性炭602和超滤膜603,所述微滤膜601、活性炭602和超滤膜603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过滤器6的内部。热水从热流入口5中流进,在经过过滤器6时,依次经过微滤膜601、活性炭602和超滤膜603,其中,微滤膜601能去除水中各种可见物、灰尘及杂质,活性炭602能去除有机杂质,还能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产生的异味、颜色和气味,最后超滤膜603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通过微滤膜601、活性炭602和超滤膜603的配合,最大程度的杜绝了水垢的产生,同时当净化组件的功能受损时,只需更换过滤器6即可,无需对换热组件整体进行拆除清洗。进一步的,所述管壳1的内部上下交错安装有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上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4穿过的孔洞。冷水从冷流进口8中流入,在折流板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1),所述管壳(1)上分别连接有热流入口(5)、热流出口(7)、冷流进口(8)和冷流出口(9),所述热流入口(5)和热流出口(7)与所述管壳(1)内部的换热组件相连;/n所述热流入口(5)和所述管壳(1)之间设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的内部设有净水组件;/n所述管壳(1)转动安装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2)中,所述支撑板(12)的底部通过底板(11)相连接;/n所述底板(1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1),所述管壳(1)上分别连接有热流入口(5)、热流出口(7)、冷流进口(8)和冷流出口(9),所述热流入口(5)和热流出口(7)与所述管壳(1)内部的换热组件相连;
所述热流入口(5)和所述管壳(1)之间设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的内部设有净水组件;
所述管壳(1)转动安装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2)中,所述支撑板(12)的底部通过底板(11)相连接;
所述底板(1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组件和稳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回型结构的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首端和尾端均安装在管板(3)中,所述管板(3)固定在所述管壳(1)的内部,所述管板(3)的中心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管壳(1)的一端;
所述热流入口(5)和所述换热管(4)的首端位于隔板(2)的一侧,所述热流出口(7)和所述换热管(4)的尾端位于隔板(2)的相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组件包括微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伟季龙李静楠陈凯范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绿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