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光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4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漏光台灯,包括底座、与底座相连的支撑架、与支撑架远离底座的一端相连的灯头、安装于灯头内的导光板、环绕导光板设置的导光板,以及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接触的遮光环;遮光环覆盖导光板的边缘。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边缘处设置遮光环,该遮光环覆盖导光板的边缘。因此,遮光环可避免光源板上的灯珠等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从灯珠等发光件与导光板之间的缝隙直接向外逸出,避免了光学从灯头的边缘处漏出,也即避免了灯头边缘处的光强过大的情况发生。因此台灯向外发出的光线均为通过导光板的导光传播并向外射出,保证了台灯出光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光台灯
本申请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光台灯。
技术介绍
台灯是办公以及学习的常用照明设备,其通常辅助使用者实现纸质文件的阅读。但现有的台灯的出光侧的边缘处,容易存在漏光的现象,进而导致台灯出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光台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台灯出光不均匀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漏光台灯,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连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的灯头、安装于所述灯头内的导光板、环绕所述导光板设置的光源板,以及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接触的遮光环;所述遮光环覆盖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光台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灯头的散热盘,所述光源板包括与所述散热盘的内壁散热盘的内侧壁相连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灯珠;所述灯珠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遮光环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盘的内壁散热盘的内侧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热胶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盘的内表面具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散热盘的外表面向所述散热盘的内表面凹陷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环的宽度范围为2.5毫米-3.5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为圆盘状,所述遮光环为圆环状;所述遮光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导光板的直径,所述遮光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直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光台灯还包括与所述遮光环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相接触的防眩板,所述遮光环位于所述防眩板的边界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光台灯还包括位于所述遮光环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格栅;所述格栅开设有多个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栅孔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孔口为正六边形入光孔,所述栅孔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孔口为正六边形出光孔;所述入光孔的对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毫米-20毫米,所述出光孔的对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1毫米-21毫米,且所述入光孔的对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光孔的对边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光台灯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遮光环的一侧的反光片,以及与所述灯头相连且位于所述遮光环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面环。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边缘处设置遮光环,该遮光环覆盖导光板的边缘。因此,遮光环可避免光源板上的灯珠等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从灯珠等发光件与导光板之间的缝隙直接向外逸出,避免了光学从灯头的边缘处漏出,也即避免了灯头边缘处的光强过大的情况发生。因此台灯向外发出的光线均为通过导光板的导光传播并向外射出,保证了台灯出光的均匀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防漏光台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防漏光台灯的灯头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防漏光台灯的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格栅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格栅远离导光板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格栅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底座;2、支撑架;3、灯头;4、导光板;5、格栅;501、栅孔;5011、入光孔;5012、出光孔;6、遮光环;7、散热盘;701、凸台;8、防眩板;9、光源板;901、柔性电路板;902、灯珠;903、导热胶带;10、反光片;11、面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漏光台灯,包括底座1、与底座1相连的支撑架2、与支撑架2远离底座1的一端相连的灯头3、安装于灯头3内的导光板4、环绕导光板4设置的光源板9,以及与导光板4的出光面相接触的遮光环6;遮光环6覆盖导光板4的边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的边缘处设置遮光环6,该遮光环6覆盖导光板4的边缘(也即遮光环6的外边缘与导光板4的外边缘平齐;或者,遮光环6的外边缘位于导光板4的外边缘的外部,且遮光环6的内边缘位于导光板4的外边缘的内部,进而实现对导光板4的边缘的覆盖)。因此,遮光环6可避免光源板9上的灯珠902等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从灯珠902等发光件与导光板4之间的缝隙直接向外逸出;光源板9上的灯珠902等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大部分射向导光板4,并通过导光板4导出向外传播,小部分被遮光环6阻挡,无法向外射出;避免了光学从灯头3的边缘处漏出,也即避免了灯头3边缘处的光强过大的情况发生。因此台灯向外发出的光线均为通过导光板4的导光传播并向外射出,保证了台灯出光的均匀度。请参阅图2-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光台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漏光台灯还包括安装于灯头3的散热盘7,光源板9包括与散热盘7的内侧壁相连的柔性电路板901以及设于柔性电路板901的灯珠902,光源板9的热量可快速传递至散热盘7。灯珠902位于柔性电路板901与遮光环6之间,灯珠902发出的光线的被一侧的遮光环6挡住,另一侧被散热盘7的内侧壁挡住,进一步阻挡光线的逃逸处的路线。再结合与灯头3相连的面环11,面环11、导光板4的入光面(侧壁)、灯头3、遮光环6及散热盘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一封闭腔体,使得光线只能通过导光板4向外传播,以确保台灯的出光足够均匀。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光台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光源板9还包括连接于散热盘7的内侧壁与柔性电路板901之间的导热胶带903,柔性电路板901及灯珠902产生的热量可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连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的灯头、安装于所述灯头内的导光板、环绕所述导光板设置的光源板,以及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接触的遮光环;所述遮光环覆盖所述导光板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连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的灯头、安装于所述灯头内的导光板、环绕所述导光板设置的光源板,以及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接触的遮光环;所述遮光环覆盖所述导光板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光台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灯头的散热盘,所述光源板包括与所述散热盘的内侧壁相连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灯珠;所述灯珠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遮光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盘的内侧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导热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的内表面具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散热盘的外表面向所述散热盘的内表面凹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环的宽度范围为2.5毫米-3.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圆盘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翔廖欣怡阙钦荣陈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