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7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内转动组件相对与外转动组件可相对转动,外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环一、外环组件和外环二,内转动组件的外圆周中心区域设有与外转动组件卡接的环状凸起,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之间设有滚动传动部件,滚动传动部件包括设在外环一与内转动组件和外环二与内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以及设在外环组件和环状凸起之间的第二滚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克服了维修该类轴承时必须拆除所有旋转接头的问题,便于维修,有效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周期和海上作业的经济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
本技术涉及海洋油气开发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
技术介绍
单点系泊是指海洋工程船舶通过单点形式系泊在另一个固定式或浮式结构物上,船舶围绕该结构物可以随风、浪、流等做360°回转,由于风标效应,被系泊船舶将会停泊在环境力最小的方位上。单点系泊系统通常应用于近海油田开发作业和替代固定码头的原油接卸终端,而旋转接头(滑环)是该单点系泊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件,其作用是通过可靠的旋转动密封保证流体介质安全有效地从静止部分传递到旋转部分,从而实现风标效应。旋转接头(滑环)根据传输介质和功能的不同,分成油滑环、水滑环、电滑环、气滑环、公用滑环、通讯滑环等。通常一座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的单点系统中至少需要3种滑环,数量至少有6个,这些滑环上下叠加,形成一座塔型,称为滑环堆,滑环的维护一直以来是海上作业的重点和难点,滑环因长期磨损或疲劳导致的损坏失效经常发生。当滑环损坏时,一般情况需要将油田停产,然后拆除并吊起待维修的滑环以上的所有滑环,然后对损坏的滑环进行拆除,更换密封圈或轴承。由于滑环损坏非常频繁,如果经常停产必然会导致经济受损。因此,如何不停产、不拆除其他滑环就可以维修故障滑环变得非常有必要。密封圈和轴承是滑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滑环90%的失效原因都是因密封圈破损导致泄漏,或是轴承损坏导致旋转异常。对于密封圈的更换,现在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备用的密封圈提前套在滑环组内绑扎在每个滑环的上端和下端,当需要更换密封圈时,可将故障滑环的外环拆下,将附近备用的密封圈套上即可。但是,对轴承来说,就没有很好的办法,提前套上备用的轴承不现实,其一是由于轴承占据位置大,相邻的滑环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安放备用轴承,其二是由于轴承重量大,不方便固定。如果使用分块轴承,虽然可以不拆除上方滑环就可以从两侧进行合并安装,但是由于轴承内与滚珠接触面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金属面,长期使用后两瓣连接处容易应力集中和磨损,而且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两瓣可能会不平整,更加容易加剧轴承滚珠的损坏,使得轴承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克服维修该类轴承时必须拆除所有旋转接头的问题,便于维修,有效提高轴承的使用周期和海上作业的经济实用性的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内转动组件相对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可相对转动,所述外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环一、外环组件和外环二,所述内转动组件的外圆周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卡接的环状凸起,所述外转动组件和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设有滚动传动部件,所述滚动传动部件包括设在所述外环一与所述内转动组件和所述外环二与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以及设在所述外环组件和所述环状凸起之间的第二滚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下环体、外中环体和外上环体,其中所述外下环体与所述外环一抵接,所述外上环体与所述外环二抵接,所述外中环体插接于所述外下环体和所述外上环体之间,所述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所述外下环体、所述外中环体和所述外上环体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抵接设置的内下环体、内中环体和内上环体,所述内中环体的外周朝外凸出以形成所述环状凸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滚动件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滚动面,其中所述第一滚动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滚动件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滚动面,所述第二滚动面沿垂直方向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滚动面与所述外环一之间、所述第一滚动面与所述内中环体之间、所述第一滚动面与所述外环二之间均设有多层叠加的第一环形垫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滚动面与所述外中环体之间、所述第二滚动面与所述内中环体之间均设有多层叠加的第二环形垫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转动组件和所述外环一、所述内转动组件和所述外环二之间均设有动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转动组件上设有多个成圆周阵列排布且上下贯通所述外环一、所述外环组件和所述外环二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内转动组件上设有多个成圆周阵列排布且上下贯通所述内下环体、所述内中环体和所述内上环体的第二连接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转动组件的底面和所述内转动组件的底面平齐设置,所述内转动组件的顶面高出所述外转动组件的顶面预定距离,其中所述内转动组件与所述外转动组件两者顶面交界处设有防水防尘圈。本技术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用于旋转接头上端,使旋转接头内外环可以旋转,其结构中包括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其中外转动组件由自下而上顺序设置的五层完整环形金属块叠加而成,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滑环外环螺栓连接,其中该组件中的金属块与第一滚动件的水平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环形垫片,与第二滚动件的竖直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环形垫片;内转动组件由自下而下顺序设置的三层完整环形金属块叠加而成,并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滑环内环螺栓连接,其中该组件中的金属块与第一滚动件的水平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环形垫片,与第二滚动件的竖直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环形垫片,其中第一环形垫片和第二环形垫片均为多层叠加结构,本技术的轴承结构设计原理为将轴承内易损坏部件的备用件提前安装在轴承内或附于轴承表层,在轴承或配件发生损坏时,无需拆除其他滑环,直接将备用件更换到工位位置即可,便于维修,从而有效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海上作业的经济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的第一滚动件备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转动组件;2-内转动组件;3-滚动传动部件;4-第一环形垫片;5-第二环形垫片;6-动密封圈;7-橡胶密封圈;8-防水防尘圈;11-外环一;12-外环组件;13-外环二;14-第一连接孔;21-内下环体;22-内中环体;23-内上环体;24-第二连接孔;31-第一滚动件;32-第二滚动件;121-外下环体;122-外中环体;123-外上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内转动组件相对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可相对转动,所述外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环一、外环组件和外环二,所述内转动组件的外圆周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卡接的环状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动组件和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设有滚动传动部件,所述滚动传动部件包括设在所述外环一与所述内转动组件和所述外环二与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以及设在所述外环组件和所述环状凸起之间的第二滚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外转动组件和内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内转动组件相对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可相对转动,所述外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环一、外环组件和外环二,所述内转动组件的外圆周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外转动组件卡接的环状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动组件和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设有滚动传动部件,所述滚动传动部件包括设在所述外环一与所述内转动组件和所述外环二与所述内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以及设在所述外环组件和所述环状凸起之间的第二滚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下环体、外中环体和外上环体,其中所述外下环体与所述外环一抵接,所述外上环体与所述外环二抵接,所述外中环体插接于所述外下环体和所述外上环体之间,所述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所述外下环体、所述外中环体和所述外上环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抵接设置的内下环体、内中环体和内上环体,所述内中环体的外周朝外凸出以形成所述环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单点系泊旋转接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件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滚动面,其中所述第一滚动面沿水平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鑫罗勇朱为全刘超申辉高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泰深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