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9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由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竖肋、内隔板和栓钉组成;钢筋混凝土梁最外侧的纵筋与竖肋焊接连接,竖肋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伸至邻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壁边后弯折;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和底筋各自合力中心的位置均设置带浇筑孔和通气孔的内隔板,内隔板与钢管内壁焊接连接;栓钉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简单、对梁柱边平、多根梁相交、梁柱斜交等情况适应性好,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用钢量省、经济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钢管可以有效约束钢管内外混凝土的径向变形,混凝土又可有效阻止钢管向内或向外局部屈曲,故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柱,同等截面下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适用于截面尺寸受限而柱轴力又较大的工程项目。但是,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面处,由于受力较为复杂,存在弯矩、剪力叠加的情况,目前常用的构造措施仍较为繁琐。《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06SG524)中提供了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外围做一圈配筋环梁的处理办法,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环梁钢筋十分密集,耗费工时较多,同时密集的钢筋给混凝土的浇筑也带来了较大难度,另外环梁成型后对建筑外观也有一定影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188:2005第8.2节提供了采用钢板翅片转换连接的方法,但该方法构造复杂,4块翅片均需伸出梁顶和梁底各不少于300mm,翅片还需插入上下楼层钢管的安装槽内,并与钢管采用双面角焊缝沿连接部位全长焊接,而后再将梁纵筋焊于翅片上,最后在核芯区的翅片外围设置封闭环箍,且环箍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50mm,这种工法用钢量增加较多,且工序较为复杂,同时由于翅片与钢管柱壁之间交角较多,增大了混凝土浇筑密实的难度。本技术通过综合运用一系列措施,在保证钢筋混凝土梁的弯矩、剪力可靠传递的前提下,实现了方便施工和节省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与规范、图集建议的方法相比,该工法能在减小施工难度、降低用钢量的情况下,保证钢筋混凝土梁的弯矩和剪力的可靠传递。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由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竖肋、内隔板和栓钉组成,钢筋混凝土梁最外侧的纵筋与竖肋焊接连接,竖肋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伸至邻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壁边后弯折;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和底筋各自合力中心的位置均设置带浇筑孔和通气孔的内隔板,内隔板与钢管内壁焊接连接;栓钉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上述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的弯折长度为15倍腰筋直径。本技术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最外侧的纵筋采用双面5d(d为纵筋直径,下同)焊接于竖肋上。竖肋自身的水平抗拉强度不小于焊接在其上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抗拉强度。本技术要求当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列数较多、或某一梁截面上的竖肋个数大于等于三时,纵筋采用单面10d自下而上逐排俯焊于竖肋上,竖肋较长时应开孔以便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箍筋穿过。本技术要求内隔板,其自身在扣除开孔区域后的有效截面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焊接在竖肋上的梁纵筋抗拉强度。本技术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设置了纵筋和箍筋的钢管外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承压强度,可以有效承担钢筋混凝土梁支座处的剪力,避免由于混凝土与钢管柱壁间抗滑移力小于梁端剪力而发生混凝土梁脱落,同时在钢管柱壁上设置栓钉,来加强钢管与钢管外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由于剪力可通过钢管外混凝土传递,故只需设置竖肋与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进行连接以传递弯矩,无需再设置抗剪牛腿,从而大大减少了钢材的用料及板件间的倒角,降低了造价,减小了混凝土浇筑的难度,节约工期。相对于规范、图集建议的设置配筋环梁或增加翅片转换的方案,本技术加工简单、对梁柱边平、多根梁相交、梁柱斜交等情况适应性好,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用钢量省、经济性好等优点,当钢筋根数及排数较多时优势尤其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钢管外混凝土构造示意图;图2为钢筋混凝土梁纵筋双面5d焊接示意图。图3为钢筋混凝土梁纵筋单面10d焊接示意图。图4为钢筋混凝土梁纵筋与竖肋连接示意图。图5为钢筋混凝土梁腰筋弯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由钢筋混凝土梁10、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竖肋3、内隔板7和栓钉4组成,竖肋3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管外混凝土2中设有柱纵筋5及箍筋6,以加强钢管外混凝土2的强度,并保证了梁端剪力的传递。在钢管管壁外侧设置栓钉4来加强钢管与钢管外混凝土2的连接,栓钉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10最外侧的梁纵筋9采用双面5d焊接于竖肋3上,当纵筋列数较多(≥5)、或某一梁截面上的竖肋个数大于等于三时钢筋可采用单面10d自下而上逐排俯焊于竖肋3上,竖肋3较长时应开孔3.1以便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的箍筋6穿过。竖肋3焊接于钢管外壁,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10的面筋和底筋各自合力中心的位置均设置带浇筑孔7.1及通气孔7.2的内隔板7,内隔板7与钢管内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10的腰筋8可只需伸至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外壁边后弯折,弯折长度为15倍腰筋直径。竖肋3自身的水平抗拉强度不小于焊接在其上的梁纵筋9抗拉强度,即竖肋的横截面积×竖肋单位面积抗拉强度≥梁纵筋面积×纵筋单位面积抗拉强度。设置于钢管内的内隔板7其自身在扣除开孔区域后的有效截面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焊接在竖肋3上的梁纵筋9抗拉强度,即内隔板扣除开孔后的横截面积×内隔板单位面积抗拉强度≥梁纵筋面积×纵筋单位面积抗拉强度,保证了梁端弯矩的可靠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由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竖肋、内隔板和栓钉组成;钢筋混凝土梁最外侧的纵筋与竖肋焊接连接,竖肋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伸至邻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壁边后弯折;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和底筋各自合力中心的位置均设置带浇筑孔和通气孔的内隔板,内隔板与钢管内壁焊接连接;栓钉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由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竖肋、内隔板和栓钉组成;钢筋混凝土梁最外侧的纵筋与竖肋焊接连接,竖肋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伸至邻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壁边后弯折;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和底筋各自合力中心的位置均设置带浇筑孔和通气孔的内隔板,内隔板与钢管内壁焊接连接;栓钉位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内并与钢管外壁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腰筋的弯折长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健邱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