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1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入料桶、过滤腔、液体回收桶及污物回收桶;过滤腔包括离心桶、第一过滤桶、第二过滤桶及第三过滤桶;入料桶顶部为入料口,入料桶内部设有倒圆台形滤网,倒圆台形滤网底端与离心桶连通;入料桶的底端与第一过滤桶连通;离心桶与第二过滤桶连通,第一过滤桶设置于第二过滤桶侧部,第三过滤桶设置于第一、二过滤桶下方;离心桶底部设有出料口。该系统结构简单,通过离心桶及多层滤网对废液进行过滤,提高废液的回收率,且该系统中的滤网均活动设置于滤桶下方,方便定期清理滤网上的污物或者更换滤网,进一步提高废液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废液处理系统中,过滤是比较常见的核心处理工序,过滤过程的有效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废液处理的效果,传统的过滤过程仅是通过滤网对废液进行过滤即可,但是导致废液回收效率较低。现在,市场上的过滤设备增加了能够快速排出杂质的结构,但是却使过滤设备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价格较为昂贵,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入料桶、过滤腔、液体回收桶及污物回收桶;所述过滤腔包括离心桶、第一过滤桶、第二过滤桶及第三过滤桶;所述入料桶顶部为入料口,入料桶内部设有倒圆台形滤网,所述倒圆台形滤网底端与所述离心桶连通;所述入料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桶连通;所述离心桶与所述第二过滤桶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桶侧部,所述第三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一、二过滤桶下方;所述离心桶底部设有出料口。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中空转动轴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于所述离心桶底部,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旋转台,所述中空转动轴与出料口连通,所述中空转动轴靠近底部处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转动轴及出料口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入料桶的底端靠近外壳处与所述第一过滤桶连通,且连通处设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桶的与第二过滤桶连通的侧壁上设有小孔。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回收桶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桶下方,且液体回收桶侧部设有出水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三过滤桶底端设有可活动的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二、三过滤桶外侧壁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通过离心桶及多层滤网对废液进行过滤,提高废液的回收率,且该系统中的滤网均活动设置于滤桶下方,方便定期清理滤网上的污物或者更换滤网,进一步提高废液的回收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废液过滤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1-入料口;21-入料桶;22-离心桶;23-第一过滤桶;24-第二过滤桶;25-第三过滤桶;3-液体回收桶;4-滤网;51-旋转台;52-中空转动轴;6-污物回收桶;71-小孔;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入料桶21、过滤腔、液体回收桶3及污物回收桶6;所述过滤腔包括离心桶22、第一过滤桶23、第二过滤桶24及第三过滤桶25;所述入料桶21顶部为入料口11,入料桶21内部设有倒圆台形滤网,所述倒圆台形滤网底端与所述离心桶22连通;所述入料桶2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桶23连通;所述离心桶22与所述第二过滤桶24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桶23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桶24侧部,所述第三过滤桶25设置于所述第一、二过滤桶下方;所述离心桶22底部设有出料口。具体地,所述液体回收桶内设有液位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中空转动轴52及旋转台51,所述旋转台51设置于所述离心桶22底部,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旋转台51,所述中空转动轴52与出料口连通,所述中空转动轴52靠近底部处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滑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动力装置、电磁阀、液位传感器等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电机的的转速及开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机为可以调节转速的变频电机。具体地,该系统还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转动轴52及出料口连接处设有密封圈8。进一步地,所述入料桶21的底端靠近外壳处与所述第一过滤桶23连通,且连通处设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桶22的与第二过滤桶24连通的侧壁上设有小孔71。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回收桶3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桶25下方,且液体回收桶3侧部设有出水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三过滤桶底端设有可活动的滤网4,可定期将所述滤网4取出清洗或者更换新的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滤网4与所述第二、三过滤桶外侧壁连接处设有密封圈8。具体地,所述密封圈8可防止液体渗出。具体地,所述中空旋转轴内壁光滑,便于污物下滑,从而更有利于污物导出。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将需要过滤处理的废液放入倒圆台形滤网内,一部分废液经过该倒圆台形滤网后进入入料桶21内,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入料桶21内有液体后,电磁阀打开,经过初次过滤后的液体进入第二过滤桶24;另一部分废液进入离心桶22内,电机带动中空旋转轴52转动,进而带动离心桶22转动,离心桶22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桶壁上侧的小孔进入第一过滤桶23,污物残渣通过中空旋转轴52进入污物回收桶6。第一过滤桶23及第二过滤桶24内的液体经过滤网4再次过滤后进入第三过滤桶25,通过第三过滤桶25底部滤网4进行第三次过滤后,进入液体回收桶3,当液体回收桶3内的液位到达一定阈值时,电磁阀关闭,同时打开液体回收桶3侧部的出水阀门将液体放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入料桶、过滤腔、液体回收桶及污物回收桶;所述过滤腔包括离心桶、第一过滤桶、第二过滤桶及第三过滤桶;所述入料桶顶部为入料口,入料桶内部设有倒圆台形滤网,所述倒圆台形滤网底端与所述离心桶连通;所述入料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桶连通;所述离心桶与所述第二过滤桶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桶侧部,所述第三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一、二过滤桶下方;所述离心桶底部设有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入料桶、过滤腔、液体回收桶及污物回收桶;所述过滤腔包括离心桶、第一过滤桶、第二过滤桶及第三过滤桶;所述入料桶顶部为入料口,入料桶内部设有倒圆台形滤网,所述倒圆台形滤网底端与所述离心桶连通;所述入料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桶连通;所述离心桶与所述第二过滤桶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桶侧部,所述第三过滤桶设置于所述第一、二过滤桶下方;所述离心桶底部设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过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中空转动轴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于所述离心桶底部,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旋转台,所述中空转动轴与出料口连通,所述中空转动轴靠近底部处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