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07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竖向转动连接有两根相互啮合连接的下支撑杆,两根下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均铰接有上支撑杆,两根上支撑杆远离下支撑杆的一端均相互啮合连接,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两根下支撑杆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所述上支撑杆远离下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托物板,托物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块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底板、设置于底板的竖直板以及驱动两块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其具有可以调节高度以及对支撑夹持牢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用户可以自己设计搭建自己的房子,墙体是可反复拆卸的,可以重复利用,不会由于拆墙而产生建筑垃圾。其使用到的构件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预制梁、预制柱、楼梯板等等,其通过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完成建筑,比原始的现浇作业大大减少了时间和人力,符合绿地建筑的要求。在装配式建筑中,支撑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其能够实现对建筑中各种部件的支撑。现有的支撑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支撑架通常由简单的几根柱子和板子组成,安全性能较低,支撑架最上面的支撑面对上部的支撑物夹持不牢,容易导致支撑物掉落的情况,给施工者带来生命危险;且现有的支撑架只能起到单一的固定高度的支撑作用,适用范围小,不能满足建筑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其具有可以调节高度以及对支撑夹持牢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竖向转动连接有两根相互啮合连接的下支撑杆,两根所述下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均铰接有上支撑杆,两根上支撑杆远离下支撑杆的一端均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两根下支撑杆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所述上支撑杆远离下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托物板,所述托物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块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底板、设置于底板的竖直板以及驱动两块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使两块底板相互靠近,将部件夹持在两块竖直板之间,通过驱动件,使两根下支撑杆相互靠近,两根下支撑杆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使托物板进行上升,通过托物板的上升可以将部件进行输送,托物板的上升高度可以进行调节,根据对驱动件进行控制,由此,使支撑架具有调节高度以及对支撑夹持牢固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底板两侧的固定块、设置于固定块的双向螺纹杆以及导向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轴线与导向杆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双向螺纹杆,使双向螺纹杆在固定块的螺纹孔内进行螺纹传动,通过双向螺纹杆和固定块的螺纹配合,使两块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由此可以夹持部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翻折板,所述翻折板翻至竖直状态时翻折板与竖直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翻折板与竖直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翻折板和竖直板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折板翻折至与竖直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可以适应对不同高度的部件进行夹持,提高了支撑架的适应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竖直板的下定位块、设置于翻折板的上定位块以及设置于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之间的定位杆,所述上定位块竖向开设有上定位孔,所述下定位块竖向开设有下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依次穿设于上定位孔、下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有防止定位杆脱离的横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折板翻折至与竖直板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使定位杆的下端穿设于上定位块的上定位孔、下定位块的下定位孔,通过横杆将定位杆定位于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支撑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下支撑杆在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推动下两根下支撑杆相互靠近或远离,液压缸的推动方式简单可行,操作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以及竖直板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垫的设置可以使部件在被夹持时避免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翻折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缓冲垫的设置可以使部件在被夹持时避免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底座移动的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方便对底座进行移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组件,使两块底板相互靠近,将部件夹持在两块竖直板之间,通过驱动件,使两根下支撑杆相互靠近,两根下支撑杆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使托物板进行上升,通过托物板的上升可以将部件进行输送,托物板的上升高度可以进行调节,根据对驱动件进行控制,由此,使支撑架具有调节高度以及对支撑夹持牢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11、万向轮;21、下支撑板;3、下支撑杆;31、第一齿牙;32、第二转动轴;33、第一转动轴;34、平行板;4、上支撑杆;41、第三转动轴;42、第二齿牙;5、托物板;51、竖直柱;61、上支撑板;7、液压缸;71、第一铰接轴;72、第二铰接轴;81、底板;82、竖直板;831、固定块;832、双向螺纹杆;8321、手轮;833、导向杆;9、第一缓冲垫;101、翻折板;1011、第二缓冲垫;1021、下定位块;1022、上定位块;1023、定位杆;103、横杆;104、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为矩形,底座1下表面的四个端角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1,便于对底座1进行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组下支撑组件,两组下支撑组件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排布,下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下支撑板21,两个下支撑板21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根下支撑杆3,两根下支撑杆3与两组支撑组件一一对应,下支撑杆3的下端位于两个下支撑板21之间且为圆形,下支撑杆3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轴33与两个下支撑板21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33的轴线方向水平且与底座1的宽度方向一致,下支撑杆3下端外周面的四分之三均匀焊接有第一齿牙31,两根下支撑杆3的第一齿牙31相互啮合连接。参照图1、图2,两根下支撑杆3远离底座1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转动轴32转动连接有上支撑杆4,第二转动轴32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转动轴33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两根上支撑杆4远离下支撑杆3的一端设置有托物板5,托物板5水平且与底座1平行设置,托物板5为矩形。托物板5的下表面焊接有两组上支撑组件,两组上支撑组件与两组下支撑组件一一对应,两组上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竖向转动连接有两根相互啮合连接的下支撑杆(3),两根所述下支撑杆(3)远离底座(1)的一端均铰接有上支撑杆(4),两根上支撑杆(4)远离下支撑杆(3)的一端均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两根下支撑杆(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n所述上支撑杆(4)远离下支撑杆(3)的一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托物板(5),所述托物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块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底板(81)、设置于底板(81)的竖直板(82)以及驱动两块底板(8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竖向转动连接有两根相互啮合连接的下支撑杆(3),两根所述下支撑杆(3)远离底座(1)的一端均铰接有上支撑杆(4),两根上支撑杆(4)远离下支撑杆(3)的一端均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两根下支撑杆(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
所述上支撑杆(4)远离下支撑杆(3)的一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托物板(5),所述托物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块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底板(81)、设置于底板(81)的竖直板(82)以及驱动两块底板(8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底板(81)两侧的固定块(831)、设置于固定块(831)的双向螺纹杆(832)以及导向杆(833),所述双向螺纹杆(832)的轴线与导向杆(833)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块(831)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832)相适配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8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翻折板(101),所述翻折板(101)翻至竖直状态时翻折板(101)与竖直板(8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翻折板(101)与竖直板(8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翻折板(101)和竖直板(82)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雷尉柏林宋占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中昊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