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93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包括球筒本体、筒盖、取放结构、调节块、第一滑槽、限位套和封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羽毛球的存放时,筒盖用于对羽毛球的置入端进行封闭,筒盖开启后,球筒本体的置入端开孔直径小于球筒本体的内径,由于羽毛球锥形的结构,且质地较为柔软,从而使得羽毛球在置入球筒本体后不会发生逆向滑出,球筒本体内部设有限位套,由于羽毛球羽毛部分的弹性效果,羽毛球的置入球筒本体后会随限位套一起滑动,需要将羽毛球进行取出时,只需推动推杆即可使限位套在球筒本体内部进行滑动,从而由球筒本体的另一端对羽毛球进行取出,在进行羽毛球的取放过程中,不会对羽毛球的羽毛部分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羽毛球筒,具体为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属于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及新兴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其中球拍柄与球拍杆长度不超过41厘米,拍框长度为28厘米,宽为23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更轻、拍框更硬、拍杆弹性更好的方向发展。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然而,传统的羽毛球筒结构较为简单,羽毛球在进行收纳时,容易卡合在球筒内部,不方便进行取放,同时在进行取放时容易对羽毛球的羽毛部分造成损伤,从而影响羽毛球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方便对羽毛球进行取放,同时在进行羽毛球的取放时不会对羽毛球造成损伤。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包括球筒本体,所述球筒本体的一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与所述球筒本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球筒本体与所述筒盖相近的一端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筒本体中部的内径,所述球筒本体内设有取放结构,所述取放结构包括调节块、第一滑槽和限位套,所述球筒本体内设有所述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球筒本体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块,所述球筒本体的侧面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所述调节块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球筒本体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内设有封闭结构。优选的,为了使得多只羽毛球在进行存放时,羽毛球之间抵触更加紧密,所述取放结构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推杆与所述筒盖和所述球筒本体相近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对羽毛球筒的另一端进行封闭,防止羽毛球由羽毛球筒另一端滑出,同时方便对于羽毛球的取出,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滑块、密闭板、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所述限位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滑槽,所述限位套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一侧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限位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密闭板,所述限位套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限位套滑动连接。优选的,为了对羽毛球筒内的羽毛球数量进行指示,方便使用者了解球筒内的羽毛球数量,所述封闭结构还包括指示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指示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套。优选的,为了方便对密闭板进行开启和关闭,同时密封板对于球筒的密闭效果,所述封闭结构还包括抵触块和拉环,所述第一滑块背离所述指示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的一侧与所述密闭板的一侧相抵触,所述密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拉环。优选的,为了保证密闭板再关闭状态下的稳定性,防止内部的羽毛球滑出,所述封闭结构还包括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密闭板之间相卡合。优选的,为了使滑出限位套时,卡块与密闭板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从而转动密闭板进行羽毛球的取出,所述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和凹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球筒本体背离所述筒盖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羽毛球的存放时,筒盖用于对羽毛球的置入端进行封闭,筒盖开启后,球筒本体的置入端开孔直径小于球筒本体的内径,由于羽毛球锥形的结构,且质地较为柔软,从而使得羽毛球在置入球筒本体后不会发生逆向滑出的情况,球筒本体内部设有限位套,由于羽毛球羽毛部分的弹性效果,羽毛球的置入球筒本体后会随限位套一起滑动,需要将羽毛球进行取出时,只需推动推杆即可使限位套在球筒本体内部进行滑动,从而由球筒本体的另一端对羽毛球进行取出,在进行羽毛球的取放过程中,不会对羽毛球的羽毛部分造成损伤,同时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取放结构和封闭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球筒本体,2、筒盖,3、取放结构,31、调节块,32、第一滑槽,33、限位套,34、推杆,4、封闭结构,41、指示块,42、第一滑块,43、抵触块,44、第一弹簧,45、密闭板,46、拉环,47、卡块,48、第二弹簧,49、第二滑块,49a、第二滑槽,49b、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包括球筒本体1,所述球筒本体1的一端设有筒盖2,所述筒盖2与所述球筒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球筒本体1与所述筒盖2相近的一端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筒本体1中部的内径,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取放结构3,所述取放结构3包括调节块31、第一滑槽32和限位套33,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所述限位套33,所述限位套33与所述球筒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块31,所述球筒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2,所述调节块31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2与所述球筒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内设有封闭结构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取放结构3还包括推杆34,所述推杆34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推杆34与所述筒盖2和所述球筒本体1相近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封闭结构4包括第一滑块42、密闭板45、第二滑块49和第二滑槽49a,所述限位套3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滑槽49a,所述限位套33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块42,所述第一滑块42通过一侧的所述第二滑槽49a与所述限位套3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2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密闭板45,所述限位套33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滑块49,所述第二滑块49通过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滑槽49a与所述限位套33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封闭结构4还包括指示块41和第一弹簧44,所述第一滑块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指示块41,所述第一滑块42与所述第二滑块49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弹簧44,所述第一弹簧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套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封闭结构4还包括抵触块43和拉环46,所述第一滑块42背离所述指示块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抵触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包括球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筒本体(1)的一端设有筒盖(2),所述筒盖(2)与所述球筒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球筒本体(1)与所述筒盖(2)相近的一端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筒本体(1)中部的内径,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取放结构(3),所述取放结构(3)包括调节块(31)、第一滑槽(32)和限位套(33),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所述限位套(33),所述限位套(33)与所述球筒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块(31),所述球筒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2),所述调节块(31)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2)与所述球筒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内设有封闭结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包括球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筒本体(1)的一端设有筒盖(2),所述筒盖(2)与所述球筒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球筒本体(1)与所述筒盖(2)相近的一端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筒本体(1)中部的内径,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取放结构(3),所述取放结构(3)包括调节块(31)、第一滑槽(32)和限位套(33),所述球筒本体(1)内设有所述限位套(33),所述限位套(33)与所述球筒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块(31),所述球筒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2),所述调节块(31)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2)与所述球筒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33)内设有封闭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结构(3)还包括推杆(34),所述推杆(34)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推杆(34)与所述筒盖(2)和所述球筒本体(1)相近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4)包括第一滑块(42)、密闭板(45)、第二滑块(49)和第二滑槽(49a),所述限位套(3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滑槽(49a),所述限位套(33)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块(42),所述第一滑块(42)通过一侧的所述第二滑槽(49a)与所述限位套(3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2)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密闭板(45),所述限位套(33)的另一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郸史鹏涛孙雪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