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和膝部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86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包括翻转部和保持部;气囊展开前,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成一体,并且覆盖在气囊壳体的开口上用于将所述气囊封闭在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之间;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翻转部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主动翻转用于遮挡所述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气囊盖板的翻转部在气囊展开后,会翻转到正好遮挡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的位置。从而避免气囊展开后,气囊卡入到缝隙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和膝部安全气囊
本技术涉及安全气囊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和膝部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膝部安全气囊(kneeairbag,KAB)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安全气囊通常安装在前排中控台下方,打开时能够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下肢体部位,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现有的用于低位安装的KAB,在KAB与汽车仪表板之间存在缝隙。当KAB的气袋展开过程时,容易卡入到缝隙中,影响气袋完全展开。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防止气袋展开后进入到缝隙中的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和膝部安全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气袋展开后进入到缝隙中的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和膝部安全气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包括翻转部和保持部;气囊展开前,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成一体,并且覆盖在气囊壳体的开口上用于将所述气囊封闭在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之间;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翻转部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主动翻转用于遮挡所述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板、保持部连接板和反向铰链,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板与所述气囊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反向铰链连接;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安装后,所述反向铰链存储弹性势能;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反向铰链带动所述保持部连接板翻转。进一步地,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之间设置有撕裂线。进一步地,所述反向铰链为弹性塑料件,所述弹性塑料件在自然状态时,呈V型或W型;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安装后,所述弹性塑料件被拉伸弹性变形。进一步地,所述反向铰链与所述翻转部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反向铰链处设有蓄能扭簧,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安装后,所述蓄能扭簧蓄能。进一步地,所述保持部包括相互垂直并一体成型的翻转部连接板和第二壳体连接板,所述翻转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板与所述气囊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盖板在安装前,呈Z形;所述气囊盖板安装到所述气囊壳体后,呈U形。进一步地,翻转部连接板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气囊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盖板由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膝部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盖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由于气囊盖板的翻转部在气囊展开后,会翻转到正好遮挡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的位置。从而避免气囊展开后,气囊卡入到缝隙中。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盖板的自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盖板安装到气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展开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反向铰链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膝部安全气囊10、汽车仪表板20、缝隙30;气囊盖板1:翻转部11、保持部12、撕裂线13、第一壳体连接板111、保持部连接板112、反向铰链113、翻转部连接板121、第二壳体连接板122、卡扣123;气囊壳体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气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膝部安全气囊10的气囊盖板1,包括翻转部11和保持部12;气囊展开前,翻转部11与保持部12连接成一体,并且覆盖在气囊壳体2的开口上用于将气囊(图未示)封闭在气囊盖板1与气囊壳体2之间;气囊展开后,翻转部11与保持部12分离,翻转部11的至少部分相对于保持部12主动翻转用于遮挡气囊盖板1与汽车仪表板20(参见图3)之间的缝隙20(参见图3)。具体为,如图1所示,气囊盖板1处于自然状态,翻转部11和保持部12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将气囊盖板1与气囊壳体2的底部连接,使翻转部11的一部分向上翻转后与气囊壳体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保持部12与气囊壳体2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气囊壳体2为矩形壳体,气囊折叠收纳在气囊壳体2中。如图3所示,当膝部安全气囊10安装在车身上时,膝部安全气囊10与汽车仪表板20之间存在缝隙30。如图4所示,当气囊展开时,气囊将气囊盖板1冲开,使得翻转部11与保持部12分离,翻转部11的一部分向下向前主动翻转,实现遮挡缝隙30,气囊的展开对翻转部11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使得翻转部11能够更加快速的向前翻转,避免在翻转部11遮挡缝隙30之前,气囊进入到缝隙30中;保持部12此时被气囊冲开,向下向后被动翻转变形,保持部12起到了引导气囊向下展开的作用。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翻转部11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板111、保持部连接板112和反向铰链113,第一壳体连接板111与气囊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保持部连接板112与保持部12可分离连接,第一壳体连接板111与保持部连接板112之间通过反向铰链113连接;气囊盖板1与气囊壳体2安装后,反向铰链113存储弹性势能;气囊展开后,保持部连接板112与保持部12分离,反向铰链113带动保持部连接板112翻转。如图1所示,自然状态时,第一壳体连接板111处于向下悬空的状态,保持部连接板112与保持部12连接成一块平板。如图2所示,气囊盖板1与气囊壳体2安装时,将第一壳体连接板111向下翻转,使得第一壳体连接板111与气囊壳体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此时,反向铰链113蓄能。如图4所示,气囊展开后,保持部连接板112与保持部12分离,反向铰链113释放能量。此时,由于第一壳体连接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部和保持部;/n气囊展开前,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成一体,并且覆盖在气囊壳体的开口上用于将所述气囊封闭在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之间;/n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翻转部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主动翻转用于遮挡所述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部和保持部;
气囊展开前,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成一体,并且覆盖在气囊壳体的开口上用于将所述气囊封闭在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之间;
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翻转部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翻转部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主动翻转用于遮挡所述气囊盖板与汽车仪表板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板、保持部连接板和反向铰链,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板与所述气囊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反向铰链连接;
所述气囊盖板与所述气囊壳体安装后,所述反向铰链存储弹性势能;
所述气囊展开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反向铰链带动所述保持部连接板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连接板与所述保持部之间设置有撕裂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气囊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铰链为弹性塑料件,所述弹性塑料件在自然状态时,呈V型或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泽义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