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845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包括基座、缓冲气缸、复位弹簧和支撑架,基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基座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气缸,缓冲气缸底端与基座固定连接,若干缓冲气缸的上端均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之间通过四通连接,左右两侧缓冲气缸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弹性模块,弹性模块上侧设置有坐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乘员的受伤程度,具有足够的座椅安全性,制造工艺简单,质量轻,成本低,通过设置缓冲气缸、通气管和四通,不仅可以使座椅上振动得到衰减,保障驾驶舒适度和疲劳度,而且大大降低座椅的侧倾,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是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工程作业机械在作业时要求贴地作业,由于功能要求,车桥与车架之间没有悬架。无法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平衡车身作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机器作业时座椅会产生振动和侧倾,振动能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过量的振动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倾斜给人车安全带来了隐患,尤其是频繁的左右侧倾大大降低了舒适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驾驶操纵舒适性,许多高端的农业、工业机械座椅都加装减振装置,即使这样对舒适性有所提高,起到了避震作用,但远远不够,特别是地面不平时,使座椅产生的侧倾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善,对车辆安全通过性的提高不够,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包括基座、缓冲气缸、复位弹簧和支撑架,所述基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基座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气缸,所述缓冲气缸底端与基座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缓冲气缸的上端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之间通过四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气缸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上侧设置有坐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气缸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气缸分别呈对称固定连接在基座顶部,四个所述缓冲气缸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四个所述通气管之间通过四通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气缸内侧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基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组复位弹簧,两组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交叉连接基座和支撑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模块的内侧设置有弹簧网,所述弹簧网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弹性模块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左侧设置有电池,所述紫外灯与电池之间通过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固定连接设置在弹性模块左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模块的顶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坐垫可拆卸连接设置在两侧所述限位块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使座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寿命长,并能在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乘员的受伤程度,具有足够的座椅安全性,制造工艺简单,质量轻,成本低,通过设置缓冲气缸、通气管和四通,不仅可以使座椅上振动得到衰减,保障驾驶舒适度和疲劳度,而且大大降低座椅的侧倾,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使座椅的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四大功能更好地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座椅平衡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缓冲气缸,21-活塞,3-复位弹簧,4-支撑架,5-通气管,6-弹性模块,61-弹簧网,62-紫外灯,63-电池,64-开关,65-限位块,7-坐垫,8-四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缓冲气缸2、复位弹簧3和支撑架4,所述基座1上侧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气缸2,所述缓冲气缸2底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缓冲气缸2的上端均设置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之间通过四通8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气缸2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架4顶部设置有弹性模块6,所述弹性模块6上侧设置有坐垫7。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气缸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气缸2分别呈对称固定连接在基座1顶部,四个所述缓冲气缸2上均设置有通气管5,四个所述通气管5之间通过四通8连通,通过设置缓冲气缸2、通气管5和四通,不仅可以使座椅上振动得到衰减,保障驾驶舒适度和疲劳度,而且大大降低座椅的侧倾,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使座椅的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四大功能更好地体现。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气缸2内侧设置有活塞21,所述活塞21与基座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组复位弹簧3,两组所述复位弹簧3两端分别交叉连接基座1和支撑架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模块6的内侧设置有弹簧网61,所述弹簧网6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弹性模块6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紫外灯62,所述紫外灯62左侧设置有电池63,所述紫外灯61与电池63之间通过开关64电性连接,所述开关64固定连接设置在弹性模块6左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模块6的顶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65,所述坐垫7可拆卸连接设置在两侧所述限位块65之间,该装置,使座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寿命长,并能在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乘员的受伤程度,具有足够的座椅安全性,制造工艺简单,质量轻,成本低。该座椅平衡减震装置,使座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寿命长,并能在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乘员的受伤程度,具有足够的座椅安全性,制造工艺简单,质量轻,成本低,通过设置缓冲气缸2、通气管5和四通,不仅可以使座椅上振动得到衰减,保障驾驶舒适度和疲劳度,而且大大降低座椅的侧倾,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使座椅的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四大功能更好地体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车座下的两侧设有四个气路连接的缓冲气缸2,缸内有连接基座1的活塞21,座椅可以上下运动,气路通过四通8连接在一起,左缸(右缸)的气可以通过气路流向右缸(左缸),形成通路,静止时,气压相等气体不流动,不发挥作用。当行驶到颠簸路面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当车辆行驶左右倾斜时,四个气缸内压力不等,因此气缸内气压流动,达到平衡,复位弹簧3起到复位的作用。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缓冲气缸(2)、复位弹簧(3)和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侧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气缸(2),所述缓冲气缸(2)底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缓冲气缸(2)的上端均设置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之间通过四通(8)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气缸(2)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架(4)顶部设置有弹性模块(6),所述弹性模块(6)上侧设置有坐垫(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缓冲气缸(2)、复位弹簧(3)和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侧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气缸(2),所述缓冲气缸(2)底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缓冲气缸(2)的上端均设置有通气管(5),所述通气管(5)之间通过四通(8)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气缸(2)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架(4)顶部设置有弹性模块(6),所述弹性模块(6)上侧设置有坐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缸(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气缸(2)分别呈对称固定连接在基座(1)顶部,四个所述缓冲气缸(2)上均设置有通气管(5),四个所述通气管(5)之间通过四通(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平衡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东李岩舟赵丽芳彭安校田洪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