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80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包括版辊,版辊的左端穿过左侧墙板,版辊的右端穿过右侧墙板;版辊对应于左侧墙板内孔及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辊体上分别安装轴承,其中左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左偏心套,所述左偏心套轴向限位设置于左侧墙板内;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右挡盘,右挡盘外侧套设右外偏心套,右外偏心套伸出右侧墙板部分配合连接右内偏心套,所述右内偏心套通过右压板限位于右侧墙板上,所述右外偏心套、右挡盘通过右挡板进行轴向限位。该调节机构减少了多零件装配所产生的累积误差,调节精度更高,实施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
本技术属于包装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书刊印刷机轴向调节机构的版辊轴向移动方式是版辊和偏心套一起沿着外套作轴向移动,机器运转过程中,偏心套和外套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这时会使机器产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动。若不及时更换偏心套,将会出现不合格的产品,甚至可能损坏其他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减少了多零件装配所产生的累积误差,调节精度更高,实施成本更低。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版辊,版辊的左端穿过左侧墙板,版辊的右端穿过右侧墙板;版辊对应于左侧墙板内孔及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辊体上分别安装轴承,其中左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左偏心套,所述左偏心套轴向限位设置于左侧墙板内;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右挡盘,右挡盘外侧套设右外偏心套,右外偏心套伸出右侧墙板部分配合连接右内偏心套,所述右内偏心套通过右压板限位于右侧墙板上,所述右外偏心套、右挡盘通过右挡板进行轴向限位,版辊的右侧穿过右侧墙板,并在穿过右侧墙板的辊体上安装平面推力轴承,所述平面推力轴承外圈支承连接盘,平面推力轴承通过右端盖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右端盖与连接盘紧固连接;所述版辊右端形成调节轴,调节轴从安装板的内孔中穿出,调节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运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调节轴上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过渡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伺服电机安装于安装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轴伸出安装板外侧的轴径上设置调节螺母、消隙螺母,其中调节螺母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消隙螺母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偏心套对应于左侧墙板的外侧通过左挡盘、左压板轴向限位固定,左偏心套对应于左侧墙板的内侧通过左定位板限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盘的左侧端面抵靠于相临近的轴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偏心套是设置在墙板中,并保持固定不动的;通过版辊和轴承在偏心套内作轴向移动,来达到轴向调整目的。本技术专利结构简单,减少了多零件装配所产生在累积误差,调节精度更高,并且实施成本也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包括左压板1、左挡盘2、左偏心套3、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版辊5、右外偏心套6、右压板7、右内偏心套8、右挡盘9、连接盘10、平面推力轴承11、调节轴12、传动齿轮13、过渡齿轮14、主动齿轮15、调节螺母16、消隙螺母17、伺服电机18、右端盖19、安装板20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包括版辊5,版辊5的左端穿过左侧墙板,版辊5的右端穿过右侧墙板;版辊5对应于左侧墙板内孔及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辊体上分别安装轴承4,其中左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4上支承设置左偏心套3,所述左偏心套3轴向限位设置于左侧墙板内,在具体实践中,轴承4优选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右挡盘9,右挡盘9外侧套设右外偏心套6,右外偏心套6伸出右侧墙板部分配合连接右内偏心套8,所述右内偏心套8通过右压板7限位于右侧墙板上,所述右外偏心套6、右挡盘9通过右挡板进行轴向限位,版辊5的右侧穿过右侧墙板,并在穿过右侧墙板的辊体上安装平面推力轴承11,所述平面推力轴承11外圈支承连接盘10,平面推力轴承11通过右端盖19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右端盖19与连接盘10紧固连接,连接盘10的左侧端面抵靠于相临近的轴承4上,以对相应的轴承4形成轴向限位;所述版辊5右端形成调节轴12,调节轴12从安装板20的内孔中穿出,调节轴12由驱动装置驱动运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调节轴12上的传动齿轮13,传动齿轮13与过渡齿轮14啮合,过渡齿轮14与主动齿轮15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15安装于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上,伺服电机18安装于安装板20上。调节轴12伸出安装板20外侧的轴径上设置调节螺母16、消隙螺母17,其中调节螺母16与安装板20固定连接,消隙螺母17与调节螺母16固定连接。左偏心套3对应于左侧墙板的外侧通过左挡盘2、左压板1轴向限位固定,左偏心套3对应于左侧墙板的内侧通过左定位板限位。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DS侧,左偏心套3直接装在墙板的内孔中,通过左挡盘2和左压板1的固定,左偏心套3可在墙板孔中转动,但轴向不可移动。在OS侧右内偏心套8装在右外偏心套内6,通过右挡盘9和右压板7固定在墙板中,同样偏心套只可以在孔内转动,不可以轴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两只外套,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多零件装配时产生的累积误差。版辊5与内套之间采用了高精密的外圈整体式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当需要调整轴向套印时,在主控面板上输入调整量,此时,伺服电机18开始转动,通过主动此轮15、过渡此轮14、传动齿轮13将动力传递到调节轴12上,而调节轴12上的调节螺母16位置是固定不动的,所以调节轴12在连接盘10内转动的同时,将会产生轴向位移,从而拉动连接盘10、版辊5、轴承4在偏心套内作轴向移动,达到调整轴向套印的目的,调节精度也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版辊(5),版辊(5)的左端穿过左侧墙板,版辊(5)的右端穿过右侧墙板;版辊(5)对应于左侧墙板内孔及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辊体上分别安装轴承(4),其中左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4)上支承设置左偏心套(3),所述左偏心套(3)轴向限位设置于左侧墙板内;/n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右挡盘(9),右挡盘(9)外侧套设右外偏心套(6),右外偏心套(6)伸出右侧墙板部分配合连接右内偏心套(8),所述右内偏心套(8)通过右压板(7)限位于右侧墙板上,所述右外偏心套(6)、右挡盘(9)通过右挡板进行轴向限位,版辊(5)的右侧穿过右侧墙板,并在穿过右侧墙板的辊体上安装平面推力轴承(11),所述平面推力轴承(11)外圈支承连接盘(10),平面推力轴承(11)通过右端盖(19)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右端盖(19)与连接盘(10)紧固连接;所述版辊(5)右端形成调节轴(12),调节轴(12)从安装板(20)的内孔中穿出,调节轴(12)由驱动装置驱动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版辊(5),版辊(5)的左端穿过左侧墙板,版辊(5)的右端穿过右侧墙板;版辊(5)对应于左侧墙板内孔及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辊体上分别安装轴承(4),其中左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4)上支承设置左偏心套(3),所述左偏心套(3)轴向限位设置于左侧墙板内;
右侧墙板内孔中的轴承上支承设置右挡盘(9),右挡盘(9)外侧套设右外偏心套(6),右外偏心套(6)伸出右侧墙板部分配合连接右内偏心套(8),所述右内偏心套(8)通过右压板(7)限位于右侧墙板上,所述右外偏心套(6)、右挡盘(9)通过右挡板进行轴向限位,版辊(5)的右侧穿过右侧墙板,并在穿过右侧墙板的辊体上安装平面推力轴承(11),所述平面推力轴承(11)外圈支承连接盘(10),平面推力轴承(11)通过右端盖(19)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右端盖(19)与连接盘(10)紧固连接;所述版辊(5)右端形成调节轴(12),调节轴(12)从安装板(20)的内孔中穿出,调节轴(12)由驱动装置驱动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刊印刷机印版辊轴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绵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