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74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卡合弹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定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与动模板卡合连接,卡合弹出机构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所述动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定模板底部与第一凹槽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互闭合构成用于放置型芯的成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模板与动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卡合连接,当产品成型后可通过卡合弹出机构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便于将产品模型取出,此外,动模板上还设有顶出机构,可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成型腔内顶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指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换言之,模具就是用来使物品成型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改变成型材料的形状进而实现产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而现有的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等)外壳的成型模具,一般没设有顶出机构,当产品模型成型后,无法实现产品的快速脱模,同时,模具长时间使用后,动模板与定模板分离困难,不便于将产品模型取出,进而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该模具的定模板与动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卡合连接,当产品成型后可通过卡合弹出机构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便于将产品模型取出,此外,动模板上还设有顶出机构,可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成型腔内顶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卡合弹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定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与动模板卡合连接,卡合弹出机构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所述动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定模板底部与第一凹槽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互闭合构成用于放置型芯的成型腔;所述定模板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成型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将模具成型材料导流至成型腔;所述顶出机构安装于动模板上,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内顶出。进一步地,所述动模板包括底板、布置于底板顶部周侧的若干支撑柱,以及布置于若干支撑柱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顶板顶部,且第一凹槽底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顶出机构布置于底板顶部且位于若干支撑柱之间,顶出机构用于经第二通孔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内顶出。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若干顶升气缸,每一顶升气缸对应一第二通孔布置于其下方;每一顶升气缸还均驱动连接一顶升柱,且每一顶升气缸的顶升柱的一端插设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内;每一顶升气缸的顶升柱的顶部还均设有一缓冲垫,缓冲垫用于缓解顶升柱对成型产品模型的支撑力。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弹出机构包括若干减震圈;所述顶板顶部四角各布置一减震圈,且每一减震圈内均插设一与顶板固定连接并延伸至减震圈外的固定柱;每一固定柱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每一第三凹槽内还均设有一连接柱,且每一连接柱的外侧还均套设有一缓冲弹簧;所述定模板底部四角与固定柱对应处还均开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套设于固定柱的外侧以将定模板与顶板卡合连接;每一安装孔内与连接柱对应处还均设有一安装柱,且每一安装柱的底部还均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安装柱用于经第四凹槽套设于连接柱外侧并与缓冲弹簧抵触,缓冲弹簧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与顶板弹开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固定柱的外直径,且小于减震圈的外直径,安装孔用于套设于固定柱外侧以将定模板底部与减震圈抵触。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顶部还设有若干夹持座,若干夹持座靠近第一凹槽周侧布置,用于将放置于第一凹槽内的型芯限位固定。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的定模板与动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卡合连接,当产品成型后可通过卡合弹出机构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便于将产品模型取出,此外,动模板上还设有顶出机构,可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成型腔内顶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识说明:1—定模板;2—动模板;3—卡合弹出机构;4—顶出机构;5—夹持座;11—第二凹槽;12—第一通孔;21—第一凹槽;22—底板;23—支撑柱;24—顶板;31—减震圈;32—固定柱;33—连接柱;34—安装孔;35—安装柱;41—顶升气缸;42—顶升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卡合弹出机构3、顶出机构4;所述定模板1经卡合弹出机构3与动模板2卡合连接,卡合弹出机构3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1与动模板2弹开分离;所述动模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1,定模板1底部与第一凹槽21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一凹槽21与第二凹槽11相互闭合构成用于放置型芯(图中未示出)的成型腔;所述定模板1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成型腔的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用于将模具成型材料导流至成型腔;所述顶出机构4安装于动模板2上,顶出机构4用于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21内顶出。其中,所述动模板2包括底板22、布置于底板22顶部周侧的若干支撑柱23,以及布置于若干支撑柱23顶部的顶板24;所述第一凹槽21开设于顶板24顶部,且第一凹槽21底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顶出机构4布置于底板22顶部且位于若干支撑柱23之间,顶出机构4用于经第二通孔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21内顶出;所述顶出机构4包括若干顶升气缸41,每一顶升气缸41对应一第二通孔布置于其下方;每一顶升气缸41还均驱动连接一顶升柱42,且每一顶升气缸41的顶升柱42的一端插设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内;每一顶升气缸41的顶升柱42的顶部还均设有一缓冲垫,缓冲垫用于缓解顶升柱42对成型产品模型的支撑力。所述卡合弹出机构3包括若干减震圈31;所述顶板24顶部四角各布置一减震圈31,且每一减震圈31内均插设一与顶板24固定连接并延伸至减震圈31外的固定柱32;每一固定柱32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每一第三凹槽内还均设有一连接柱33,且每一连接柱33的外侧还均套设有一缓冲弹簧;所述定模板1底部四角与固定柱32对应处还均开设有一安装孔34,安装孔34用于套设于固定柱32的外侧以将定模板1与顶板24卡合连接;每一安装孔34内与连接柱33对应处还均设有一安装柱35,且每一安装柱35的底部还均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安装柱35用于经第四凹槽套设于连接柱33外侧并与缓冲弹簧抵触,缓冲弹簧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1与顶板24弹开分离;所述安装孔34的直径大于固定柱32的外直径,且小于减震圈31的外直径,安装孔34用于套设于固定柱32外侧以将定模板1底部与减震圈31抵触;所述顶板24顶部还设有若干夹持座5,若干夹持座5靠近第一凹槽21周侧布置,用于将放置于第一凹槽21内的型芯限位固定。本技术工作原理:继续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顶出机构4的顶升气缸41的数量设置为5个,其中一顶升气缸41布置于底板22的顶部中间位置,另外四个顶升气缸41分别布置于底板22的顶部四角,通过设置5个顶升气缸41,可保证对成型产品的顶升力分布均与,便于将成型产品顶出;工作时,可首先将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卡合弹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定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与动模板卡合连接,卡合弹出机构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所述动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定模板底部与第一凹槽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互闭合构成用于放置型芯的成型腔;所述定模板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成型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将模具成型材料导流至成型腔;所述顶出机构安装于动模板上,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内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卡合弹出机构、顶出机构;所述定模板经卡合弹出机构与动模板卡合连接,卡合弹出机构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定模板与动模板弹开分离;所述动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定模板底部与第一凹槽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互闭合构成用于放置型芯的成型腔;所述定模板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成型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将模具成型材料导流至成型腔;所述顶出机构安装于动模板上,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内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包括底板、布置于底板顶部周侧的若干支撑柱,以及布置于若干支撑柱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顶板顶部,且第一凹槽底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顶出机构布置于底板顶部且位于若干支撑柱之间,顶出机构用于经第二通孔将成型的产品模型从第一凹槽内顶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脱模的电子产品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若干顶升气缸,每一顶升气缸对应一第二通孔布置于其下方;每一顶升气缸还均驱动连接一顶升柱,且每一顶升气缸的顶升柱的一端插设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内;每一顶升气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王科郭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泓益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