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轴系装夹装置及装配抓取设备。该轴系装夹装置包括承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设于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一轴系组件;第二夹持机构设于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二轴系组件。其中,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第一轴系组件和第二轴系组件,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均设置在承载机构上,则在第一轴系组件和第二轴系组件安装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轴系组件与第二轴系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各轴系组件装配到减速器壳体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系装夹装置及装配抓取设备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
,具体是一种轴系装夹装置及装配抓取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减速器装配过程是先将各个轴系组件先按照要求位置预装为如图1所示的整体,然后将整体装配到减速器壳体中;现有的人工装配的方式在将轴系组件整体在装配到减速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各轴系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导致装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系装夹装置及装配抓取设备,用以解决轴系组件整体在装配到减速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各轴系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导致装配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系装夹装置,所述轴系装夹装置包括:承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一轴系组件;第二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二轴系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夹持所述第一轴系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爪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第二轴系组件。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系组件轴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分离,以夹持所述第一轴系组件。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伸入所述通孔的一端朝向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圆弧凸起,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的所述圆弧凸起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抵,以夹持所述第一转轴。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三夹持件和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系组件轴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三夹持件和第四夹持件相向运动,以夹持所述第二轴系组件。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相对所述第二轴承的侧面设有弧状凹槽,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上的所述弧状凹槽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相抵持,以夹持所述第二轴承。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缸与气压源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气压源连接;所述轴系装夹装置还包括通断机构,所述通断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与气压源的通断。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轴系装夹装置还包括:第三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三轴系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轴系组件包括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作为上述轴系装夹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轴系装夹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升降。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抓取设备,所述装配抓取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轴系装夹装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系装夹装置及装配抓取设备中,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第一轴系组件和第二轴系组件,且第一轴系组件中第一齿轮与第二轴系组件中的第二齿轮啮合。由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均设置在承载机构上,则在第一轴系组件和第二轴系组件安装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过程中,第一轴系组件与第二轴系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各轴系组件装配到减速器壳体中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轴系组件、第二轴系组件及第三轴系组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轴系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轴系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装配抓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轴系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轴系装配装置安装第一轴系组件、第二轴系组件及第三轴系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第一导向机构及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第一导向机构及第一限位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轴系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轴系装夹装置夹持第一轴系组件、第二轴系组件及第三轴系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第一夹持机构夹持第一轴系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第二夹持机构夹持第二轴系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100、轴系装夹装置;110、第二承载机构;111、第二承载板;112、第一支撑杆;113、第二支撑杆;114、第二定位销;115、第三定位销;120、第一夹持机构;121、第一气缸;122、第一夹爪;123、第一夹持件;124、第二夹持件;125、第一圆弧凸起;126、第二圆弧凸起;130、第二夹持机构;131、第二气缸;132、第二夹爪;133、第三夹持件;134、第四夹持件;135、第一弧状凹槽;140、第三夹持机构;150、通断机构;200、轴系装配装置;210、第一承载机构;211、第一承载板;212、第一承载杆;213、第二承载杆;220、第一定位机构;221、第一滑动板;222、第一定位件;223、第一限位块;230、第二定位机构;240、第三定位机构;250、第一导向机构;251、第一导轨;252、第一滑块;253、第二导轨;260、第二导向机构;270、第一限位机构;271、第一限位件;272、第二限位件;280、第二限位机构;290、第四定位机构;291、第一定位套筒;292、第二定位套筒;310、第一轴系组件;311、第一齿轮;312、第一转轴;313、第一通孔;320、第二轴系组件;321、第三齿轮;322、第二齿轮;323、第二转轴;324、第二轴承;330、第三轴系组件;331、第四齿轮;332、第三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系装夹装置包括:/n承载机构;/n第一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一轴系组件;/n第二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二轴系组件;/n其中,所述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系装夹装置包括:
承载机构;
第一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一轴系组件;
第二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用于夹持第二轴系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轴系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夹持所述第一轴系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爪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第二轴系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系组件轴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分离,以夹持所述第一轴系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系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伸入所述通孔的一端朝向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圆弧凸起,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的所述圆弧凸起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抵,以夹持所述第一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系装夹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御传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御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