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51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包括有输送机构、支架和设有通孔的平台,通孔内设有顶块,支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压块,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顶块固定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压条;平台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输送机构的驱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安装有继电器,第一、二、三气缸的供气回路中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电磁阀,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继电器和第一、二、三电磁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避免了单方向冲压捏弯极耳所造成的极耳变形,甚至是断裂的现象,也避免了极板发生变形的现象,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极耳捏弯作业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在焊接极耳前,位于侧边的一个极耳需要向内侧捏弯一定的角度,使得在焊接后能够进行正常的合盖。现有的捏极耳装置大多采用由气缸等驱动机构驱动的压块通过冲压的方式来捏弯极耳,同时采用夹块或压条对极板进行定位和固定,由于极板及其行的极耳均较薄,压块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单方向)冲压捏弯极耳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极耳发生变形,甚至是断裂;另外,由于夹块或压条只能对极板的某个局部(单点)进行定位和固定,压块在冲压捏弯极耳的过程中,也极易造成极板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包括有输送机构和设置于输送机构出料端前方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横向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平台,所述的平台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顶块,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通孔的上、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顶块配合使用的压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的顶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围绕所述固定座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压条;所述的平台上在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安装有继电器,所述的第一、二、三气缸的供气回路中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电磁阀,所述的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和第一、二、三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机构采用带式输送机构。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和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带的上表面相平齐,平台在远离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成向下倾斜设置的导板。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压条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采用PLC。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采用常闭型继电器,所述的第一、二、三电磁阀分别采用常开型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相配合的压块和顶块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极耳进行挤压捏弯,避免了单方向冲压捏弯极耳所造成的极耳变形,甚至是断裂的现象;同时采用由气缸驱动的多个压条在捏弯极耳过程中对极板进行多点定位和固定,避免了极板发生变形的现象;另外,采用位置传感器、继电器、电磁阀和控制器等电气元件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极耳捏弯作业的精度,为自动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座及多个压条的结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气控制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包括有输送机构1和设置于输送机构1出料端前方的支架2,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横向延伸至输送机构1出料端的平台3,平台3上设有通孔4,通孔4内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顶块5,支架2上在通孔4的上、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7,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顶块5配合使用的压块8,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与顶块5固定连接,支架2上在输送机构1出料端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气缸9,第三气缸9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0,围绕固定座10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压条11;平台3上在通孔4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2,输送机构1的驱动电机20的供电回路中安装有继电器13,第一、二、三气缸6、7、9的供气回路中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电磁阀14、15、16,位置传感器12通过控制器17分别与继电器13和第一、二、三电磁阀14、15、16电连接。本技术中,输送机构1采用带式输送机构。平台3和顶块5的上表面与输送机构1的输送带的上表面相平齐,平台3在远离输送机构1出料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成向下倾斜设置的导板18。多个压条1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软垫19。控制器17采用PLC。继电器13采用常闭型继电器,第一、二、三电磁阀14、15、16分别采用常开型电磁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输送机构1向前输送极板,当极板的主体部分到达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极耳在惯性作用下到达平台3上通孔4的上方时,位置传感器12检测到极板到位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17,控制器17输出指令,继电器13断开,输送机构1停止运行,第一、二、三电磁阀14、15、16闭合,第一、二、三气缸6、7、9的活塞杆伸出,顶块5从通孔4内伸出,压块8下移,顶块5与压块8相配合,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极耳进行挤压捏弯;与此同时,多个压条11接触并压紧极板的主体部分,对极板的主体部分进行多点定位和固定。极耳捏弯作业结束后,控制器17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几秒或十几秒)输出,控制器17输出指令,第一、二、三电磁阀14、15、16断开,第一、二、三气缸6、7、9的活塞杆回缩复位,顶块5回缩至通孔4内,压块8上移,脱离与极耳的接触,多个压条11脱离与极板主体部分的接触;然后继电器13闭合,输送机构1重新开始运行,极板在惯性作用下离开输送机构1和平台3,最终在导板18的导向作用下进行收集。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包括有输送机构和设置于输送机构出料端前方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横向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平台,所述的平台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顶块,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通孔的上、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顶块配合使用的压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的顶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围绕所述固定座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压条;所述的平台上在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安装有继电器,所述的第一、二、三气缸的供气回路中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电磁阀,所述的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和第一、二、三电磁阀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捏极耳装置,包括有输送机构和设置于输送机构出料端前方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横向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平台,所述的平台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顶块,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通孔的上、下方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顶块配合使用的压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的顶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上在所述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围绕所述固定座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压条;所述的平台上在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安装有继电器,所述的第一、二、三气缸的供气回路中分别安装有第一、二、三电磁阀,所述的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和第一、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红群余有亮翟华栋赵谷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