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艳山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4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6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分料装置和料盒;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固定座、入料口和分料部件;所述分料部件包括绞龙部件、绞龙外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其中,所述绞龙部件包括中轴和螺旋状盘绕在中轴上的切割叶;所述绞龙部件的切割叶的直径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还固定绞龙外壳,所述绞龙外壳包围在绞龙部件外部,与绞龙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所述绞龙外壳一端固定在第一出料口,而另一端则形成铲面,所述铲面的边缘设置在直径最大的切割叶的下方,所述铲面边缘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料盒。本申请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
本申请涉及畜牧喂养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喂食的饲料在进行喂料前的最后粉碎时,粉碎尺寸较为单一,在喂食不同年龄期、或者不同的需求的畜牧动物时,仅能够满足单一的需求,机器更换困难,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使用同样的喂养料或者手动分离、手动二次加工的方式,这使得操作十分繁琐,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分料装置和料盒;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固定座、入料口和分料部件;其中,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上固定有电机连杆;所述分料部件包括绞龙部件、绞龙外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其中,所述绞龙部件包括中轴和螺旋状盘绕在中轴上的切割叶;所述绞龙部件的中轴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电机连杆连接;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料口;所述绞龙部件的切割叶的直径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相邻切割叶之间的间距也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绞龙外壳包围在绞龙部件外部,绞龙外壳与绞龙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所述绞龙外壳一端固定在第一出料口,而另一端形成铲面,所述铲面的边缘设置在直径最大的切割叶的下方,所述铲面边缘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置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与分料部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入料口设置在具有最大直径的两个切割叶的上方,所述入料通道与水平面呈倾斜,倾斜角度为45-60度;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料盒。其中,优选的,所述切割叶边缘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刃面。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料口上固定有第二出料塞,所述第二出料塞靠近切割叶的顶面呈弧面形状。其中,优选的,所述外圈体为中空且底部设置有数个孔洞的圆柱体形状,所述外圈体的中轴线垂直于喂料盘的盘面。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对进料口的设置、和对绞龙部件的改动以及两个出料口的设置,用户可以选择饲料最终的尺寸,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料口来仅选择颗粒较大的或颗粒较细的,也可以两种同时选择,只要根据自己需求使用即可,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中内部绞龙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分料装置和料盒。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固定座2、入料口1和分料部件3。其中,所述固定座2内部设置有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上固定有电机连杆21;所述分料部件3包括绞龙部件、绞龙外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其中,所述绞龙部件包括中轴32和螺旋状盘绕固定在中轴32上的切割叶33;所述绞龙部件的中轴3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31,所述连接头31能够与电机连杆21螺旋连接;所述中轴32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料口35;如图2所示,所述绞龙部件的切割叶33的直径由固定座2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35的一端逐渐减小,同时,在上述方向上,相邻切割叶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变小。为使能够方便二次切碎,所述切割叶边缘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刃面,刃面角度优选为25°-35°;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还固定绞龙外壳34,所述绞龙外壳34包围在绞龙部件外部,与绞龙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所述绞龙外壳一端固定在第一出料口,而另一端则形成铲面,本实施例中,将铲面的边缘设置在直径最大的切割叶的下方,所述铲面边缘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固定有第二出料塞,所述第二出料塞靠近切割叶的顶面呈弧面形状,用于将第二出料口塞住时,饲料大部分能够沿着铲面向第一出料口运动。所述入料口设置在第二出料口上方,所述入料口设置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与分料装置的内部连通,本实施例中,入料口1具体是设置在分料装置内部具有最大直径的两个切割叶的上方,所述入料通道与水平面呈倾斜,倾斜角度优选为45-60度,这样可以保证落入的饲料能够被最大的几个切割叶进行切割,形成颗粒较大的饲料。所述第二出料口下方也设置有料盒4;其中,所述料盒4包括外圈体42和喂料盆41,本实施例中,外圈体42为中空且底部设置有数个孔洞的圆柱体形状,同时,所述外圈体的中轴线垂直于喂料盘的盘面,用于当饲料落入外圈体内部后,能够落到喂料盆中。同样的,在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下端也设置料盒4。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装置和料盒;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固定座、入料口和分料部件;/n其中,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上固定有电机连杆;所述分料部件包括绞龙部件、绞龙外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n其中,所述绞龙部件包括中轴和螺旋状盘绕在中轴上的切割叶;/n所述绞龙部件的中轴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电机连杆连接;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料口;/n所述绞龙部件的切割叶的直径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相邻切割叶之间的间距也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变小;/n所述绞龙外壳包围在绞龙部件外部,绞龙外壳与绞龙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所述绞龙外壳一端固定在第一出料口,而另一端形成铲面,所述铲面的边缘设置在直径最大的切割叶的下方,所述铲面边缘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出料口;/n所述入料口设置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与分料部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入料口设置在具有最大直径的两个切割叶的上方,所述入料通道与水平面呈倾斜,倾斜角度为45-60度;/n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料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装置和料盒;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固定座、入料口和分料部件;
其中,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上固定有电机连杆;所述分料部件包括绞龙部件、绞龙外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其中,所述绞龙部件包括中轴和螺旋状盘绕在中轴上的切割叶;
所述绞龙部件的中轴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电机连杆连接;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料口;
所述绞龙部件的切割叶的直径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相邻切割叶之间的间距也由固定座的一端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变小;
所述绞龙外壳包围在绞龙部件外部,绞龙外壳与绞龙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所述绞龙外壳一端固定在第一出料口,而另一端形成铲面,所述铲面的边缘设置在直径最大的切割叶的下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山王文仓
申请(专利权)人:李艳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