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31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构,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吸气机构、第一气泵、除尘布袋和集料箱之间的配合使用,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喷淋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气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进行水淋沉降,便于使用者对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果,通过净化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水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进行过滤和净化,解决了传统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基础以及能构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和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废气,废气中包含大量的灰尘和杂质,然而传统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无法对废气中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有效的去除,导致装置的净化效果差,未净化完全的气体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果好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构,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除尘布袋,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内侧开设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顶部与除尘布袋的底部连通,所述固定箱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净化箱的内腔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的左端连通有第一吸气管,所述第一气泵的右端连通有第一通气管,且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气泵的一端贯穿至净化箱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第二气泵、第二通气管、第二吸气管和吸头,所述固定箱顶部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左端连通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左端贯穿至固定箱的内腔,所述第二气泵的右端连通有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二吸气管的右端连通有吸头。优选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第一水泵、集水箱和喷淋头,所述固定框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水箱,所述净化箱顶部的右侧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固定板的右侧与集水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左端连通有第一通水管,且第一通水管的左端贯穿至净化箱的内腔,所述第一水泵的右端连通有第一吸水管,且第一吸水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贯穿至集水箱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过滤板、过滤棉板和活性炭吸附板,所述净化箱的内腔从上至下均依次活动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棉板和活性炭吸附板。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放置有集料箱,所述集料箱位于导流管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内腔底部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吸水管,且第二吸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且第二吸水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右端连通有第二通水管,且第二通水管的右端贯穿至集水箱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位于第二吸水管的左侧,所述净化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块。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吸气机构、第一气泵、除尘布袋和集料箱之间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第二气泵将废气经由吸头传送至第二通气管内,随后经由第二通气管传送至固定箱内,此时使用者打开第一气泵,在第一气泵的引流作用下,此时废气经由除尘布袋的过滤之后,经由第一吸气管传送至净化箱内,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喷淋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气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进行水淋沉降,便于使用者对废气中的灰尘进行二次过滤,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果,通过净化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水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解决了传统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净化效果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二气泵、第二通气管、第二吸气管和吸头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吸收,通过第一水泵、集水箱和喷淋头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气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进行水淋沉降,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果,通过过滤板、过滤棉板和活性炭吸附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水进行过滤和吸附,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通过导流管和集料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灰尘进行收集,通过第二水泵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净化箱内的废水传送至集水箱内,从而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同时阀门对第二吸水管的开关进行控制,通过过滤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水进行过滤,增加了装置对废水的净化效果,通过导流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加快废水的流动速度,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净化箱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固定框;2、固定箱;3、吸气机构;31、第二气泵;32、第二通气管;33、第二吸气管;34、吸头;4、第一气泵;5、净化箱;6、净化机构;61、过滤板;62、过滤棉板;63、活性炭吸附板;7、喷淋机构;71、第一水泵;72、集水箱;73、喷淋头;8、过滤框;9、第二水泵;10、第一支撑板;11、除尘布袋;12、第二支撑板;13、集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固定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构3,固定箱2内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第一支撑板10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除尘布袋11,固定箱2内腔底部的内侧开设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顶部与除尘布袋11的底部连通,固定箱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5,净化箱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喷淋机构7,净化箱5的内腔设置有净化机构6,净化箱5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泵4,第一气泵4的左端连通有第一吸气管,第一气泵4的右端连通有第一通气管,且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气泵4的一端贯穿至净化箱5的内腔。如图1和图2所示,吸气机构3包括第二气泵31、第二通气管32、第二吸气管33和吸头34,固定箱2顶部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泵31,第二气泵31的左端连通有第二通气管32,第二通气管32的左端贯穿至固定箱2的内腔,第二气泵31的右端连通有第二吸气管33,第二吸气管33的右端连通有吸头34,通过第二气泵31、第二通气管32、第二吸气管33和吸头34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废气进行吸收。如图1和图3所示,喷淋机构7包括第一水泵71、集水箱72和喷淋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构(3),所述固定箱(2)内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除尘布袋(11),所述固定箱(2)内腔底部的内侧开设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顶部与除尘布袋(11)的底部连通,所述固定箱(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5),所述净化箱(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喷淋机构(7),所述净化箱(5)的内腔设置有净化机构(6),所述净化箱(5)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泵(4),所述第一气泵(4)的左端连通有第一吸气管,所述第一气泵(4)的右端连通有第一通气管,且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气泵(4)的一端贯穿至净化箱(5)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构(3),所述固定箱(2)内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除尘布袋(11),所述固定箱(2)内腔底部的内侧开设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顶部与除尘布袋(11)的底部连通,所述固定箱(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5),所述净化箱(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喷淋机构(7),所述净化箱(5)的内腔设置有净化机构(6),所述净化箱(5)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泵(4),所述第一气泵(4)的左端连通有第一吸气管,所述第一气泵(4)的右端连通有第一通气管,且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气泵(4)的一端贯穿至净化箱(5)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机构(3)包括第二气泵(31)、第二通气管(32)、第二吸气管(33)和吸头(34),所述固定箱(2)顶部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泵(31),所述第二气泵(31)的左端连通有第二通气管(32),所述第二通气管(32)的左端贯穿至固定箱(2)的内腔,所述第二气泵(31)的右端连通有第二吸气管(33),所述第二吸气管(33)的右端连通有吸头(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7)包括第一水泵(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