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17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一端设有接电座,且接电座另一端设有电源线,所述外壳体另一端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电极头,所述电极头上设有膨胀块,且膨胀块另一端设有插杆,所述连接杆内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电极头通过插杆在插槽内与连接杆呈插合固定连接,且电极头通过膨胀块和固定块与插槽扣合固定连接。该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的连接杆内设有插槽,且连接杆一端设有电极头,并且电极头可以通过插杆插入插槽内与连接杆插合连接,而且电极头上设有膨胀块,并且插槽内设有固定块,从而使得电极头可以被卡合固定,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
本技术涉及理疗
,具体为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
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而椎间孔镜需要使用射频电极。现有专利号为CN201721619006.2一种精准型脊柱椎间孔镜,该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射频电极进行方便的更换安装,使用不方便,现有一种压铸机的防护装置达到插合安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扩孔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射频电极进行方便的更换安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一端设有接电座,且接电座另一端设有电源线,所述外壳体另一端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电极头,所述电极头上设有膨胀块,且膨胀块另一端设有插杆,所述连接杆内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电极头通过插杆在插槽内与连接杆呈插合固定连接,且电极头通过膨胀块和固定块与插槽扣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连接插槽,所述接电座上设有接电头,且接电座通过接电头在连接插槽内与外壳体呈插合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螺纹块,且连接杆通过螺纹块在螺旋槽内与外壳体呈螺旋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和接电座下端设有把手,且外壳体和接电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把手上设有插块,且把手通过插块在安装槽内与外壳体和接电座呈插合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为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接电座上设有盖板,且盖板通过连接活页与接电座翻转活动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连接磁力块,且盖板通过连接磁力块与外壳体呈磁力扣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插块上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通过弹簧与插块呈弹性伸缩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与安装槽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的连接杆内设有插槽,且连接杆一端设有电极头,并且电极头可以通过插杆插入插槽内与连接杆插合连接,而且电极头上设有膨胀块,并且插槽内设有固定块,从而使得电极头可以被卡合固定,使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电极头与连接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图2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图2中B处放大图。图中:1、外壳体,2、电源线,3、接电座,4、把手,5、连接杆,6、连接插槽,7、接电头,8、连接活页,9、盖板,10、连接磁力块,11、电极头,12、固定块,13、插槽,14、插杆,15、膨胀块,16、插块,17、弹簧,18、限位块,19、安装槽,20、螺旋槽,21、螺纹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包括外壳体1、电源线2、接电座3、把手4、连接杆5、连接插槽6、接电头7、连接活页8、盖板9、连接磁力块10、电极头11、固定块12、插槽13、插杆14、膨胀块15、插块16、弹簧17、限位块18、安装槽19、螺旋槽20和螺纹块21,外壳体1一端设有接电座3,且接电座3另一端设有电源线2,外壳体1内设有连接插槽6,接电座3上设有接电头7,且接电座3通过接电头7在连接插槽6内与外壳体1呈插合电性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连接更方便,使用更方便,外壳体1上设有螺旋槽20,连接杆5上设有螺纹块21,且连接杆5通过螺纹块21在螺旋槽20内与外壳体1呈螺旋固定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外壳体1可以更紧密的与连接杆5连接,并且方便拆装,外壳体1和接电座3下端设有把手4,且外壳体1和接电座3上设有安装槽19,把手4上设有插块16,且把手4通过插块16在安装槽19内与外壳体1和接电座3呈插合固定连接,把手4为弹性结构,这样使得该装置把手4方便拆装,并且使用更方便,接电座3上设有盖板9,且盖板9通过连接活页8与接电座3翻转活动连接,盖板9上设有连接磁力块10,且盖板9通过连接磁力块10与外壳体1呈磁力扣合固定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接电座3与外壳体1连接更稳定,外壳体1另一端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另一端设有电极头11,电极头11上设有膨胀块15,且膨胀块15另一端设有插杆14,连接杆5内开设有插槽13,且插槽13内设有固定块12,电极头11通过插杆14在插槽13内与连接杆5呈插合固定连接,且电极头11通过膨胀块15和固定块12与插槽13扣合固定连接,插块16上设有限位块18,且限位块18通过弹簧17与插块16呈弹性伸缩活动连接,限位块18与安装槽19卡合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把手4可以被限位,安装更稳定。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时,首先将该装置取出,然后将该装置的接电座3通过连接插槽6和接电头7的配合进行插合连接,接着将该装置的连接杆5通过螺旋槽20和螺纹块21的配合与外壳体1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把手4通过插块16插入到安装槽19固定,并且会通过限位块18进行限位,接着将电极头11取出,然后将其通过插杆14插入到插槽13内与连接杆5插合固定,并且通过固定块12和膨胀块15进行扣合固定,而外壳体1和接电座3固定时,可以将盖板9通过连接活页8向一侧翻转,并且通过连接磁力块10与外壳体1磁力固定,使用更方便,这就是该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的使用过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一端设有接电座(3),且接电座(3)另一端设有电源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另一端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另一端设有电极头(11),所述电极头(11)上设有膨胀块(15),且膨胀块(15)另一端设有插杆(14),所述连接杆(5)内开设有插槽(13),且插槽(13)内设有固定块(12),所述电极头(11)通过插杆(14)在插槽(13)内与连接杆(5)呈插合固定连接,且电极头(11)通过膨胀块(15)和固定块(12)与插槽(13)扣合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一端设有接电座(3),且接电座(3)另一端设有电源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另一端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另一端设有电极头(11),所述电极头(11)上设有膨胀块(15),且膨胀块(15)另一端设有插杆(14),所述连接杆(5)内开设有插槽(13),且插槽(13)内设有固定块(12),所述电极头(11)通过插杆(14)在插槽(13)内与连接杆(5)呈插合固定连接,且电极头(11)通过膨胀块(15)和固定块(12)与插槽(13)扣合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连接插槽(6),所述接电座(3)上设有接电头(7),且接电座(3)通过接电头(7)在连接插槽(6)内与外壳体(1)呈插合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间孔镜下的神经疼痛治疗的射频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螺旋槽(20),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螺纹块(21),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松宋超高福存高红兵陈健梁智肖国庆田洁赵丽清郑子仙韩静美凡尧尧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钢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