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存储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保温装置和处理器,所述监控装置被构造为对容器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所述存储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监控装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存储;所述反应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中的参数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参数对所述容器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以及容器的外部的各个参数进行采集;所述保温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保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移动机构和所述升降单元、以及所述检测相机的检测操作,对所述容器的诊断或者监控提供精确的检测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当压力容器的隔离不足时,存储在未运行车辆中的燃料缓慢加热。在此,压力容器中的压力同时逐渐上升。当超过极限压力时,燃料必须通过安全阀逸出,以避免低温压力容器爆裂。因此,压力容器需要极好的热隔离,以便尽可能防止不希望的热渗透到低温存储的介质中。如CN102393767A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阀门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后面氦气瓶压力小了之后会通过向低压罐导入,然后低压罐通过压缩机再压入高压罐中。由于氦气是昂贵气体,测试完之后不过不进行回收,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目前的回收方式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但是目前的氦气回收由于处于低温下,使用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使用起来不方便。另一种典型的如DE102005055321A1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金属或陶瓷涂层的容器,再来看如DE102004011653A1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气密的辐射屏蔽板的压力容器。通过抽空容器和夹套之间的空间,并在其中放置绝热介质,使得该绝热介质阻止热量传递至低温液体,这可能导致汽化和膨胀,影响着容器的安全性,且无法保证对所述容器的动态监测的效果,极大的不利于防止热渗透而设置高效的隔离。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容器缺乏安全监控、无法进行诊断、无法及时反馈容器的压力值、容器隔热效果不佳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压力容器检测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存储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保温装置和处理器,所述监控装置被构造为对容器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所述存储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监控装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存储;所述反应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中的参数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参数对所述容器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以及容器的外部的各个参数进行采集;所述保温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保温。可选的,可选的,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元件、若干个伸缩杆、转移架和移动机构,所述转移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并跟随所述移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各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移架固定连接,各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朝着所述容器的一侧伸出,并抵靠在所述容器的外壁;各个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容器抵靠的端部设有所述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监控;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环形轨道、移动座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环形轨道被构造为与所述容器同轴设置,所述移动座被构造为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卡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座驱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存储装置包括副管、顶板、底板、存储空腔和检测单元,所述容器的外周嵌套副管,所述副管与所述容器相互嵌套且所述容器设置在所述副管的内,所述副管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腔被构造为存储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副管的两端并对所述存储空腔进行密封,所述检测单元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副管或者所述顶板的内壁。可选的,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转移座、转移机构和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移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杆的一端朝着所述容器的一侧垂直伸出,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轨道、若干个位置检测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转移轨道设置在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壁,沿着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壁的长度方向螺旋上升设置;各个所述位置检测件分别沿着所述转移轨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转移座与所述转移轨道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被构造为所述转移座驱动。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元件和感应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以及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存储装置、所述监控装置的各个参数进行检测;检测的参数包括位置、压力值、温度值和应变力;所述感应元件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容器饿外壁,并沿着所述容器的外壁等间距的分布。可选的,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存放腔和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设置在所述存放腔中,所述保温机构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参数进行动作;所述保温机构包括加热件、散热件、升降单元和若干个调节管腔,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散热件分别对应设置各个所述调节管腔中;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散热件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升降单元上,并基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在各个所述调节空腔中滑动。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移动机构和所述升降单元、以及所述检测相机的检测操作,对所述容器的诊断或者监控提供精确的检测信号;2.通过采用所述转移机构和各个所述行程开关和各个所述位置标记进行配合使用,保证所述转移机构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与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过程中存在触碰的状况出现;3.通过采用所述感应元件在所述反应装置中,用于检测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转移机构之间进行配合使用,使得所述监控装置和所述转移机构之间能够进行避障的操作;4.通过采用带有故障诊断功能的中控系统对设备的包括温度、压力、真空度及安全阀、爆破片卸放与否进行实时监控与软件故障诊断,实现对低温压力容器的实时在线自动化管理;5.通过采用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加热件之间配合使用使得所述容器能够兼顾保温和散热的效果,使得所述容器能够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场景;6.通过各个所述感应凸起均设有标号,当某一编号的所述感应凸起检测到异常的指标,就会触发所述感应元件进行靠近并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带动下逐步的靠近所述感应凸起,用于验证所述异常的指标。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为所述检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反应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所述转移座与所述转移轨道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所述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检测网;2-夹持条;3-感应凸起;4-容器;5-封盖;6-副管;7-底板;8-伸出单元;9-伸缩杆;10-感应元件;11-移动座;12-环形轨道;13-转移轨道;14-转移座;15-检测杆;16-升降单元;17-加热件;18-散热件;19-调节管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存储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保温装置和处理器,所述监控装置被构造为对容器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所述存储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监控装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存储;所述反应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中的参数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参数对所述容器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以及容器的外部的各个参数进行采集;所述保温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保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存储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保温装置和处理器,所述监控装置被构造为对容器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所述存储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监控装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存储;所述反应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中的参数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参数对所述容器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以及容器的外部的各个参数进行采集;所述保温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保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元件、若干个伸缩杆、转移架和移动机构,所述转移架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并跟随所述移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各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移架固定连接,各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朝着所述容器的一侧伸出,并抵靠在所述容器的外壁;各个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容器抵靠的端部设有所述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被构造为对所述容器进行监控;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环形轨道、移动座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环形轨道被构造为与所述容器同轴设置,所述移动座被构造为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卡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座驱动连接。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低温压力容器诊断及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副管、顶板、底板、存储空腔和检测单元,所述容器的外周嵌套副管,所述副管与所述容器相互嵌套且所述容器设置在所述副管的内,所述副管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腔被构造为存储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耕,谭粤,李蔚,夏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