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09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弧度计算,根据施工图纸中梁体与柱体连接的节点位置、尺寸,测量出柱体圆弧的尺寸参数;模板放样,根据测得的柱体圆弧尺寸参数选择对应钢模板,并对钢模板进行放样,其中,钢模板弧度为X度,拟圆半径Y米,则钢模板弧长为X/360*2πY;模板加工,根据放样后钢模板的尺寸参数进行切割处理;模板安装,在梁体与柱体连接的节点处放置木板,将切割好的钢模板安装在木板的角部;模板加固,对梁体、柱体与钢模板连接的节点进行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将梁柱节点有效的接驳,实现了无缝连接,结构稳定耐用,加工的圆弧顺直且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中,施工过程比较繁琐,质量控制不够,在带圆弧倒角的矩形柱、模板体系中通常使用定型钢模板,梁、板、柱节点处由于与每个柱子相连接的梁截面尺寸、位置、板厚不尽相同,定型钢模板无法处理,梁、板、柱交接位置柱角圆弧倒角通常采用木方散拼,木方散拼混凝土外观要求无法保证,质量控制进而受限。常见的型钢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做法为如下五种,第一种,设穿筋孔,即在柱钢骨腹板上对应梁纵筋位置留设穿筋孔,使梁纵筋不间断直接穿过柱铜骨穿筋孔位置根据梁底标梁商标高梁保护层厚度及正交方向梁钢筋上下关系确定,并于钢骨加工时预留;第二点,钢筋接驳器,钢筋接驳器是内部带有螺纹的钢管,与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形式相同钢筋接驳器焊接于钢骨上,梁纵筋端部加工出螺纹后,通过钢筋接驳器与钢骨进行连接。钢筋接驳器多用于铜骨翼缘板范围内钢筋与钢骨的连接,即腹板范围内梁纵筋依旧可通过铜骨开孔穿过钢骨;第三种,钢牛腿,采用铜牛腿连接时,节点处用钢量有所增加,对梁端抗剪性能可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但铜牛腿的存在造成节点处构件更为复杂,钢牛腿的存在使得柱纵向钢筋及箍筋施工难度加大,对结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第四点,设置短钢梁设置短钢梁做法与钢牛腿做法有所相似,但设置短钢梁时,需在钢梁上下翼缘处设置栓钉,以提高钢梁与混凝土的连接能力短钢梁较设置钢牛腿的优势在于,梁纵筋与钢梁连接时元需焊接,仅需满足搭接长度,这将大大降低现场钢筋施工的难度,提高施工控制质量设置短钢梁适用于各种节点情况,包括混凝土梁与钢梁连接、混凝土梁与柱斜交、梁柱节点配筋复杂等;但设置短钢梁将大幅提升钢材的用茧,同时,钢梁范围内的柱纵筋需设置接驳器进行连接;第五点,综合法,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梁纵筋可能数量众多,单一的做法不能很好的满足梁纵筋的连接需求综合法即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进行组合使用,以更好满足梁纵筋连接要求,其中以钢管开孔与钢牛腿组合、钢骨开孔与钢筋接驳器组合使用最为常见接驳器是预埋的钢筋连接器(直螺纹套筒),基坑开挖后,将主体结构构件主筋的一端套丝,与接驳器连接紧固,从而达到构件主筋与地连墙预埋锚固钢筋相互连接的目的。专利技术新型内容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解决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中,施工过程比较繁琐,质量控制不够,在带圆弧倒角的矩形柱、模板体系中通常使用定型钢模板,梁、板、柱节点处由于与每个柱子相连接的梁截面尺寸、位置、板厚不尽相同,定型钢模板无法处理,梁、板、柱交接位置柱角圆弧倒角通常采用木方散拼,木方散拼混凝土外观要求无法保证,质量控制进而受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采用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弧度计算,根据施工图纸中梁体与柱体连接的节点位置、尺寸,测量出柱体圆弧的尺寸参数;步骤S2:模板放样,根据步骤S1中,测得的柱体圆弧尺寸参数选择对应钢模板,并对钢模板进行放样,其中,钢模板弧度为X度,拟圆半径Y米,则钢模板弧长为X/360*2πY;步骤S3:模板加工,根据步骤S2中,放样后钢模板的尺寸参数进行切割处理;步骤S4:模板安装,在梁体与柱体连接的节点处放置木板,将步骤S3中切割好的钢模板安装在木板的角部;步骤S5:模板加固,对梁体、柱体与钢模板连接的节点进行加固。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尺寸参数包括半径、倒角。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切割处理后的钢模板为圆弧型结构。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安置在木板角部的钢模板与已浇筑完混凝土的下端柱体圆弧倒角位置一致。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对钢模板外部进行焊接。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在钢模板安装之前,对钢模板表面进行除锈处理,清除表面的锈斑、油污、杂物。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对梁体、柱体与钢模板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支顶。进一步,所述空隙中填充有发泡剂,所述发泡剂为泡沫橡胶。进一步,用短钢筋棍对所述梁体、柱体与钢模板之间的空隙进行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这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在有圆弧倒角等造型要求的矩形柱下部钢模板拆除后,在梁、板、柱交接位置,柱圆弧倒角利用圆弧角钢板和传统木模板结合的模板体系,代替钢模板体系和木方散拼,避免了木方散拼混凝土外观质量差的弊端,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混凝土外观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中梁柱节点接驳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中梁柱节点接驳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中梁柱节点的俯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中梁柱节点的正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中梁柱节点的右视图;图中:1、梁体;2、柱体;3、钢模板;4、填充层;5、焊点;6、短钢筋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弧度计算,根据施工图纸中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位置、尺寸,测量出柱体圆弧的尺寸参数;步骤S2:模板放样,根据步骤S1中,测得的柱体1圆弧尺寸参数选择对应钢模板3,并对钢模板3进行放样,其中,钢模板3弧度为X度,拟圆半径Y米,则钢模板3弧长为X/360*2πY;步骤S3:模板加工,根据步骤S2中,放样后钢模板3的尺寸参数进行切割处理;步骤S4:模板安装,在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处放置木板,将步骤S3中切割好的钢模板3安装在木板的角部;步骤S5:模板加固,对梁体1、柱体2与钢模板3连接的节点进行加固。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尺寸参数包括半径、倒角。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切割处理后的钢模板3为圆弧型结构。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安置在木板角部的钢模板3与已浇筑完混凝土的下端柱体1圆弧倒角位置一致。如图3-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弧度计算,根据施工图纸中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位置、尺寸,测量出柱体圆弧的尺寸参数;/n步骤S2:模板放样,根据步骤S1中,测得的柱体(1)圆弧尺寸参数选择对应钢模板(3),并对钢模板(3)进行放样处理,其中,放样处理的钢模板(3)弧度为X度,拟圆半径Y米,则钢模板(3)弧长为X/360*2πY;/n步骤S3:模板加工,根据步骤S2中,放样后钢模板(3)的尺寸参数进行切割处理;/n步骤S4:模板安装,在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处放置木板,将步骤S3中切割好的钢模板(3)安装在木板的角部;/n步骤S5:模板加固,对梁体(1)、柱体(2)与钢模板(3)连接的节点进行加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弧度计算,根据施工图纸中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位置、尺寸,测量出柱体圆弧的尺寸参数;
步骤S2:模板放样,根据步骤S1中,测得的柱体(1)圆弧尺寸参数选择对应钢模板(3),并对钢模板(3)进行放样处理,其中,放样处理的钢模板(3)弧度为X度,拟圆半径Y米,则钢模板(3)弧长为X/360*2πY;
步骤S3:模板加工,根据步骤S2中,放样后钢模板(3)的尺寸参数进行切割处理;
步骤S4:模板安装,在梁体(1)与柱体(2)连接的节点处放置木板,将步骤S3中切割好的钢模板(3)安装在木板的角部;
步骤S5:模板加固,对梁体(1)、柱体(2)与钢模板(3)连接的节点进行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尺寸参数包括半径、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梁柱节点接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切割处理后的钢模板(3)为圆弧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常亮亮毛锋张智涛刘强周淑威郭政建李美玉孙星方志强龙鑫磊郭媛媛陶雪峰钟庆超谭子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