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园园专利>正文

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974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包括车体和多个车轮,所述车体包括车头、车底板和车身,所述车身为壳体盒状结构,所述车身的右侧内壁中开设有长矩形结构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外界贯通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方形阵列排布,并且每个所述通孔对应空腔的内壁上均连接有一个测压结构并且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测压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中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连接有滑块。优点在于:右车身处设置多个横向排布的通孔,在右侧转弯时,叶轮转动并向外输出高速气流,从而提醒周围行人和骑行车注意避让,并且在发生碰撞时,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使得人体在落入车体下方时,避免车轮碾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车
,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
技术介绍
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通过这种位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而在对大型设施建设、例如地铁、轻轨以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常常需要通过重型运输车运输渣土、水泥等物品,而重型运输车在使用时,其驾驶位置居于高点,因此通过常规的后视镜无法完全了解周围环境,特别是其右侧车身部分下,行人、电动车、摩托车在会车时处于驾驶员的盲点位置,在右转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运输车单纯通过后视镜具有较大的盲点区域,在右转时容易出现碾压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包括车体和多个车轮,所述车体包括车头、车底板和车身,所述车身为壳体盒状结构,所述车身的右侧内壁中开设有长矩形结构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外界贯通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方形阵列排布,并且每个所述通孔对应空腔的内壁上均连接有一个测压结构并且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测压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中开设有直径大于套筒的凹槽,所述凹槽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转轴和滑块连通的电阻层,所述滑块远离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底部。在上述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中,所述车底板中位于右侧车身的部分设有保险杆,所述保险杠的侧面嵌设有压电陶瓷片,所述车底板靠近车体后侧车轮的部分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车体的刹车系统和压电陶瓷片电连接。在上述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中,多个所述转轴均与车载电源连接,并且设置所述转轴带电转动的为方向盘顺时针转动30°的状态。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右车身处设置多个横向排布的通孔,使得在右侧转弯时,叶轮转动,从而向外输出高速气流,从而提醒周围行人和骑行车注意避让,并且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红外传感器对于人体的检测,使得人体在落入车体下方时,避免车轮碾压;2、在具体使用时,当重型运输车直线行驶时,转轴和叶轮保持断电状态,此时处于正常行驶状态,而当车辆右转时,其右侧车身处具有较大范围的盲点,使得位于右侧方向的行人和骑行车在不注意的状态下直行时容易受撞,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驾驶员操作方向盘右转超过30°时,则连通与转轴之间的电路,使得转轴和叶轮同时转动,从外输出气流,这样的好处在于,当行人和骑行车距离车身较近时,将明显受到气流对身体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醒路人,注意避让;3、在使用时,由于空腔中设置测压结构,其效果是,当车辆行驶时,由于外界气流具有一定流速,因此,套筒中的滑块内外两侧所受压力不同,在压差作用下,滑块会向外侧移动,这样会减少电阻层与接入电阻的阻值,使得电路电流增大,从而提高叶轮转速,起作用在于,当车速较大时,叶轮转速较大,从而输出的气流流速较大,使得路人更明显的感受到气流冲击;4、而当骑行车与车身距离较近时,特别是在骑行车与车辆车速保持一致时,此时骑行车会有较长时间与一个通孔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外界风流在骑行车和车身之间流速突增,则增大了滑块向外移动的距离,此时电阻层接入电路的电阻继续减小,则通过叶轮输出的气流流速增大,这样的好处在于人靠近的通孔输出较大流速的气流可以更好的提醒路人,方便躲避;5、当行人不慎落入车体1下方时,位于后车轮前方的车底板102处设置的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热吸收感受到人体,并且通过冲撞保险杆13产生的对压电陶瓷片而产生的电流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供电,使得在受撞击的一段时间内对车底板下方进行检测,并与制动系统联动,使得避免人被后轮碾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中的侧视图。图中:1车体、101车头、102车底板、103车身、2车轮、3空腔、4通孔、5转轴、6叶轮、7套筒、8凹槽、9滑块、10电阻层、11弹簧、12保险杆、13红外传感器、14密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包括车体1和多个车轮2,车体1包括车头101、车底板102和车身103,车身103为壳体盒状结构,车身103的右侧内壁中开设有长矩形结构的空腔3,空腔3与外界贯通设有多个通孔4,多个通孔呈方形阵列排布,并且每个通孔4对应空腔3的内壁上均连接有一个测压结构并且贯穿设有转轴5,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叶轮6,空腔3中密封连接有密封板14,从而使得叶轮6所在空间和下方空间隔离;测压结构包括套筒7,套筒7中开设有直径大于套筒7的凹槽8,凹槽8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9,凹槽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转轴5和滑块9连通的电阻层10,滑块9远离通孔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套筒7的底部,当运输车在行驶时,由于车速较快,因此外界风速在通孔4位置处较大,因此通孔4内气压较低,而滑块9有向外侧滑动的趋势。车底板102中位于右侧车身102的部分设有保险杆12,保险杠12的侧面嵌设有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具有受压产生电流的效果,车底板102靠近车体1后侧车轮2的部分设有红外传感器13,红外传感器13通过热传感可以感受人体,由于红外传感器13设置在车底板102的下方,因此当人位于该位置时可以被红外传感器13感受,并传递给制动系统,使得进行制动效果,红外传感器13分别与车体1的刹车系统和压电陶瓷片电连接,多个转轴5均与车载电源连接,并且设置转轴5带电转动的为方向盘顺时针转动30°的状态。当车辆右转时,其右侧车身处具有较大范围的盲点,使得位于右侧方向的行人和骑行车在不注意的状态下直行时容易受撞,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驾驶员操作方向盘右转超过30°时,则连通与转轴5之间的电路,使得转轴5和叶轮6同时转动,从外输出气流,这样的好处在于,当行人和骑行车距离车身较近时,将明显受到气流对身体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醒路人,注意避让,由于外界气流具有一定流速,因此,套筒7中的滑块9内外两侧所受压力不同,在压差作用下,滑块9会向外侧移动,这样会减少电阻层10与接入电阻的阻值,使得电路电流增大,从而提高叶轮6转速,起作用在于,当车速较大时,叶轮6转速较大,从而输出的气流流速较大,使得路人更明显的感受到气流冲击。同时骑行车与车身距离较近时,特别是在骑行车与车辆车速保持一致时,此时骑行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包括车体(1)和多个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车头(101)、车底板(102)和车身(103),所述车身(103)为壳体盒状结构,所述车身(103)的右侧内壁中开设有长矩形结构的空腔(3),所述空腔(3)与外界贯通设有多个通孔(4),多个所述通孔呈方形阵列排布,并且每个所述通孔(4)对应空腔(3)的内壁上均连接有一个测压结构并且贯穿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叶轮(6);/n所述测压结构包括套筒(7),所述套筒(7)中开设有直径大于套筒(7)的凹槽(8),所述凹槽(8)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凹槽(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转轴(5)和滑块(9)连通的电阻层(10),所述滑块(9)远离通孔(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套筒(7)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运输车盲点防碾压系统,包括车体(1)和多个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车头(101)、车底板(102)和车身(103),所述车身(103)为壳体盒状结构,所述车身(103)的右侧内壁中开设有长矩形结构的空腔(3),所述空腔(3)与外界贯通设有多个通孔(4),多个所述通孔呈方形阵列排布,并且每个所述通孔(4)对应空腔(3)的内壁上均连接有一个测压结构并且贯穿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叶轮(6);
所述测压结构包括套筒(7),所述套筒(7)中开设有直径大于套筒(7)的凹槽(8),所述凹槽(8)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凹槽(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转轴(5)和滑块(9)连通的电阻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园园黄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于园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