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53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的泄压片、位于泄压片下方的配重块、升降台和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连接配重块,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泄压片并连接升降台,泄压片包括泄气孔,泄压片和配重块之间通过密闭的气袋连接,泄压片的下端设与泄气孔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片,升降台带负载下降时带动配重块上升,配重块上升压缩气袋以使密封片向上堵住泄气孔,带负载的升降台从楼房的上层降到楼房的下层,升降台无负载时配重块下落并带动升降台上升且密封片与泄气孔分隔开,无负载的升降台从楼房的下层上升回到楼房的上层。逃生者可以站在升降台上直接下降到下一楼层,再用同样的方法一层一层下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A self reset straight dow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日常生活中,楼房发生火灾时经常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难以逃生。目前市面上是直接在建筑外墙上通过钢丝绳缓慢带着人下降到地面这种逃生方式,但是这种持续直降式的逃生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显然不太合适,有待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逃生者可以站在升降台上直接下降到下一楼层,再用同样的方法一层一层下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的泄压片、位于泄压片下方的配重块、升降台和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配重块,连接绳的另一端向上穿过泄压片并连接到升降台,所述泄压片包括泄气孔,泄压片和配重块之间通过密闭的气袋连接,泄压片的下端设有与泄气孔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片,所述升降台带负载下降时带动配重块上升,配重块上升压缩气袋以使密封片向上堵住泄气孔,带负载的升降台从楼房的上层降到楼房的下层,所述升降台无负载时配重块下落并带动升降台上升且密封片与泄气孔分隔开,无负载的升降台从楼房的下层上升回到楼房的上层。还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将泄压片、气袋和配重块包覆在内。所述泄压片固定连接于防护管。所述气袋的上下端内表面均密封连接有气袋安装环,位于上端的气袋安装环固定连接泄压片,位于下端的气袋安装环固定连接配重块。位于上端的气袋安装环位于泄气孔的外围。所述连接绳穿过气袋安装环和气袋。所述密封片的下方设有挡片,所述挡片的面积小于密封片的面积,挡片固定连接于泄压片且挡片将密封片的外缘压接于泄压片。所述泄压片设有上下贯通的泄压片中孔,所述连接绳穿过泄压片中孔且连接绳与泄压片中孔的周边为间隙配合。还包括挂扣装置,所述挂扣装置包括销轴、连接在销轴上且可绕着销轴旋转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设有抵头,转杆的另一侧抵接有弹片,所述升降台包括抵部,所述抵头位于抵部的升降路径上,升降台上升过程中抵部向上挤压抵头并压缩弹片使得抵部上升超过抵头且抵头复位后抵部下降受限于抵头。所述连接绳为钢丝绳,所述密封片为牛筋片,所述挡片为硬性材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逃生者可以站在升降台上直接下降到下一楼层,再用同样的方法一层一层下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挂扣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楼房上使用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泄压片的俯视图。图中:防护管1、支架2、缺口21、滑轨22、升降台3、竖直部31、水平部32、安装块33、抵部34、滑块35、连接绳4、滚轮架41、滚轮轴42、滚轮43、密封片5、挡片51、螺钉52、泄压片6、泄压片中孔61、泄气孔62、连接条63、气袋安装环7、气袋71、配重块72、挂扣装置8、手柄81、转杆82、抵头83、销轴84、弹片85、楼板9、楼板孔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7所示,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的泄压片6、位于泄压片6下方的配重块72、升降台3和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为钢丝绳。升降台3包括呈L型结构,升降台3包括呈直角分布的竖直部31和水平部32,本专利技术的自复位的直降机构还包括支架2,支架2为长方形结构,支架2将防护管1包围在内,支架2的边框尺寸为长35cm、宽15cm,水平部32提供了一个供人站立的场地,竖直部31的前方两侧还可以装把手,人站在水平部32上时人可以握住两侧的把手进行逃生,提高逃生时的稳定性。处于安全考虑,水平部32周边还可以加装围栏,其中一侧的围栏上开个门即可。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连接配重块72,连接绳4的另一端向上穿过泄压片6并连接到升降台3,支架2的上端安装有滚轮架41,滚轮架41上装有滚轮轴42,滚轮轴42外套设有可旋转的滚轮43,连接绳4从防护管1的顶端伸出后沿着滚轮43环形外壁经过并固定连接竖直部31的上端,这样升降台3下降时可将连接绳4拉出,配重块72自由下落可将升降台3往上升。滚轮43的环形外壁开设一条弧形槽,连接绳4嵌入弧形槽,这样在升降台3升降时连接绳4不会脱出滚轮43,可靠性好。支架2的前端设有一个缺口21,缺口21为弧形,连接绳4绕过滚轮43后沿着缺口21而下并固定连接升降台3,缺口21的设计能减少连接绳4的磨损。支架2的前端两侧设有上下延伸的滑轨22,竖直部31的后端两侧设有与滑轨22相配的滑块35,通过滑轨22与滑块35的配合保证升降台3升降时的可靠性。所述泄压片6包括泄气孔62,泄压片6和配重块72之间通过密闭的气袋71连接,所述泄压片6设有上下贯通的泄压片中孔61,所述连接绳4穿过泄压片中孔61且连接绳4与泄压片中孔61的周边为间隙配合。在对气袋71进行压缩时,会有一部分气从连接绳4与泄压片中孔61的间隙中跑出,不影响整体使用。泄压片6的下端设有与泄气孔62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片5,所述升降台3带负载下降时带动配重块72上升,配重块72上升压缩气袋71以使密封片5向上堵住泄气孔62,带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上层降到楼房的下层,所述升降台3无负载时配重块72下落并带动升降台3上升且密封片5与泄气孔62分隔开,无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下层上升回到楼房的上层。本专利技术的负载适用范围为30-200公斤。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防护管1,所述防护管1将泄压片6、气袋71和配重块72包覆在内。防护管1的顶端开供连接绳4穿出的孔,防护管1还可开设气孔,气袋71内的气来自大气。配重块72的外轮廓尺寸以其在升降过程中不触碰防护管1内壁即可。配重块72质量较大,但远小于人的体重,可以使得升降台3在人下降到底后使得升降台3上升复位。正常状态下,配重块72位于防护管1的底部。所述泄压片6固定连接于防护管1。泄压片6可直接与防护管1内壁焊接连接,泄压片6也可通过周向分布的连接条63连接到防护管1内壁。所述气袋71的上下端内表面均密封连接有气袋安装环7,位于上端的气袋安装环7固定连接泄压片6,位于下端的气袋安装环7固定连接配重块72。位于上端的气袋安装环7位于泄气孔62的外围。所述连接绳4穿过气袋安装环7和气袋71。所述密封片5的下方设有挡片51,所述挡片51的面积小于密封片5的面积,挡片51固定连接于泄压片6且挡片51将密封片5的外缘压接于泄压片6。所述密封片5为牛筋片,所述挡片51为硬性材质,可以为金属或硬塑料材质。挡片51通过螺钉52固定连接于泄压片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挂扣装置8,挂扣装置8设置在支架2的顶部,所述挂扣装置8包括销轴84、连接在销轴84上且可绕着销轴84旋转的转杆82,转杆82顶部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手柄81,所述转杆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的泄压片(6)、位于泄压片(6)下方的配重块(72)、升降台(3)和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连接配重块(72),连接绳(4)的另一端向上穿过泄压片(6)并连接到升降台(3),所述泄压片(6)包括泄气孔(62),泄压片(6)和配重块(72)之间通过密闭的气袋(71)连接,泄压片(6)的下端设有与泄气孔(62)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片(5),所述升降台(3)带负载下降时带动配重块(72)上升,配重块(72)上升压缩气袋(71)以使密封片(5)向上堵住泄气孔(62),带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上层降到楼房的下层,所述升降台(3)无负载时配重块(72)下落并带动升降台(3)上升且密封片(5)与泄气孔(62)分隔开,无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下层上升回到楼房的上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的泄压片(6)、位于泄压片(6)下方的配重块(72)、升降台(3)和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连接配重块(72),连接绳(4)的另一端向上穿过泄压片(6)并连接到升降台(3),所述泄压片(6)包括泄气孔(62),泄压片(6)和配重块(72)之间通过密闭的气袋(71)连接,泄压片(6)的下端设有与泄气孔(62)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片(5),所述升降台(3)带负载下降时带动配重块(72)上升,配重块(72)上升压缩气袋(71)以使密封片(5)向上堵住泄气孔(62),带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上层降到楼房的下层,所述升降台(3)无负载时配重块(72)下落并带动升降台(3)上升且密封片(5)与泄气孔(62)分隔开,无负载的升降台(3)从楼房的下层上升回到楼房的上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管(1),所述防护管(1)将泄压片(6)、气袋(71)和配重块(72)包覆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片(6)固定连接于防护管(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71)的上下端内表面均密封连接有气袋安装环(7),位于上端的气袋安装环(7)固定连接泄压片(6),位于下端的气袋安装环(7)固定连接配重块(7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复位的直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军许思联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