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圈承托线路板的肩部;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分别设有壳体前侧壁的左右两侧且分别紧贴左、右侧壁,所述左安装架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右安装架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壳体的后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的左、右限位块;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设有缓冲结构;所述上盖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内设有减震柱;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若干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能够实现线路板的快速组装,提高生产效率;且具有减震结构,保证转换器正常工作;且具有散热效果,安全性佳,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减震型转换器
本技术属于转换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
技术介绍
DC/DC转换器为转变输入电压后有效输出固定电压的电压转换器,DC/DC转换器分为三类: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电瓶车使用的DC/DC转换器是一种转变输入电压后有效输出固定电压的电压转换器,通常分为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通常由贴装有GMI芯片的线路板和外壳体组成,线路板被封装于外壳中。目前市场上的DC/DC转换器大都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企业在生产该转化器时,都是将控制芯片是通过紧固件锁紧在壳体的底板上的,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2、由于外在因素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使DC/DC转换器连接中断,影响正常使用;3、DC/DC转换器在使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因为热量过高容易造成DC/DC转换器受损,甚至产生爆炸,不利于DC/DC转换器的长期使用,而且在使用时因为车辆振动导致DC/DC转换器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圈承托线路板的肩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线路板的左、右安装架,所述左、右安装架将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分别紧贴左、右侧壁设置,所述左安装架和所述右安装架转动连接于肩部,所述左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右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与线路板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壳体的后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的左、右限位块,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设于肩部的上方,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通过限位弹簧连接于后侧壁;所述上盖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具有空腔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具有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两侧对称设有卡块,所述导柱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长槽,所述长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减震柱的两侧的卡块位于长槽中,所述卡块能够在长槽中滑动;所述减震柱的外周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空腔的底壁与减震柱的卡块之间;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外侧壁周向等间隔设有一圈辐射状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散热柱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中心柱与所述散热片的两端齐平;所述中心柱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通过缓冲弹簧连接于中心柱的凹槽底壁。进一步地说,所述左、右限位块的下端皆为平面,所述左限位块的下端与肩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左安装架尾部的空间,所述右限位块的下端与肩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右安装架尾部的空间。进一步地说,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具有能够引导左、右安装架的插入其下方的引导弧面。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杆的上端设为圆盘状。进一步地说,所述中心柱和散热片皆为铝材料。进一步地说,所述散热片的外表面涂覆一层散热硅胶。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盖螺钉螺纹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皆为盲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壳体内设有线路板安装架,安装架将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安装架包括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线路板的两端插入向上翻转的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第一、二卡槽中,然后将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同时向下翻转至肩部,且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尾部卡入限位块的下方,由于左、右限位块分别具有引导弧面,故,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尾部在引导弧面的引导下分别插入相对应的左、右限位块与肩部之间,如此完成线路板的快速组装,操作十分方便,节省且由于限位块的形状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实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限位和固定;更佳的是,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设为盲槽,方便组装安装线路板,将线路板直接插入盲槽中,与通槽相比,不需要调整线路板两边的距离,安装更方便简单;2、上盖设有导柱,导柱的凹腔内设有减震柱,具有减震效果,使线路板不受震动的干扰,增强转换器的抗震性能,避免出现转换器受外界震动连接中断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现象,保证转换器的正常工作;3、支撑柱包括中心柱和设于中心柱外侧壁的散热片,且中心柱和散热片皆为铝制,散热效果佳,散热效率高,提高转换器的使用安全性,延长其使用使用寿命;中心柱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缓冲杆,缓冲杆通过缓冲弹簧与凹槽的底壁固定连接,线路板安装于壳体内,缓冲杆抵紧线路板,由于弹簧的作用,在受到外界的震动时,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避免出现转换器受外界震动连接中断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安装架转至肩部);图5是图4中A2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A3的放大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壳体1、肩部11、左安装架12、右安装架13、第一卡槽121、左限位块122、左限位弹簧123、凹槽14、缓冲结构15、缓冲柱151、缓冲弹簧152和支撑柱16、中心柱161、散热片162、缓冲杆163、缓冲弹簧164、上盖2、导柱21、空腔211、长槽212、减震柱22、卡块221和弹簧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如图1到图6所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1和上盖2,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圈承托线路板的肩部11,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线路板3的左安装架12和右安装架13,所述左安装架和所述右安装架将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分别紧贴左、右侧壁设置,所述左安装架和所述右安装架转动连接于肩部,所述左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121,所述右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图未示意),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与线路板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壳体的后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的左限位块122和右限位块(图未示意),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设于肩部的上方,所述左限位块通过左限位弹簧123连接于后侧壁,所述右限位块通过右限位弹簧(图未示意)连接于后侧壁;线路板的两端插入向上翻转的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第一、二卡槽中,然后将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同时向下翻转至肩部,且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的尾部同时卡入相应的左、右限位块的下方;所述上盖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具有空腔211的导柱21,所述导柱的下端具有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减震柱22,所述减震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圈承托线路板的肩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线路板的左、右安装架,所述左、右安装架将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n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分别紧贴左、右侧壁设置,所述左安装架和所述右安装架转动连接于肩部,所述左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右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与线路板的长度相匹配;/n所述壳体的后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的左、右限位块,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设于肩部的上方,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通过限位弹簧连接于后侧壁;/n所述上盖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具有空腔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具有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两侧对称设有卡块,所述导柱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长槽,所述长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减震柱的两侧的卡块位于长槽中,所述卡块能够在长槽中滑动;所述减震柱的外周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空腔的底壁与减震柱的卡块之间;/n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外侧壁周向等间隔设有一圈辐射状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散热柱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中心柱与所述散热片的两端齐平;所述中心柱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通过缓冲弹簧连接于中心柱的凹槽底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减震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圈承托线路板的肩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线路板的左、右安装架,所述左、右安装架将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
所述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分别紧贴左、右侧壁设置,所述左安装架和所述右安装架转动连接于肩部,所述左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右安装架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与线路板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壳体的后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止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向上翻转的左、右限位块,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设于肩部的上方,所述左、右限位块分别通过限位弹簧连接于后侧壁;
所述上盖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具有空腔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具有开口,所述空腔内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两侧对称设有卡块,所述导柱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长槽,所述长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减震柱的两侧的卡块位于长槽中,所述卡块能够在长槽中滑动;所述减震柱的外周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空腔的底壁与减震柱的卡块之间;
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外侧壁周向等间隔设有一圈辐射状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晔,郑广成,苏立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菱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