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该装置包括: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在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输入电缆接口和输出电缆接口,内部设置有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和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为第一级保护装置,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为第二级保护装置,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为第三级保护装置,第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二级保护装置之间、第二级保护装置与第三级保护装置之间都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可以减少、杜绝雷闪引起的设备故障及人身安全事故隐患,为全天候、全区域作战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战争中,固定式指挥系统、通信系统、武器装备及医疗后勤补给系统,地理位置固定抗毁性极差,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生存需求。包括:机动式小区域野外作战阵地、机动式野战指挥所、机动式野战医院、机动式野战后勤保障仓库、机动式野战通讯车(野战雷达车、野战监听监测车、通信指挥车)及机动式小区域作战阵地(雷达站、观通站、指挥中心机房)等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都必须具备随时转移和机动部署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临时开设的作战需求不同,系统除防御敌方“软杀伤”与“硬摧毁”的打击下,还要应对自然界恶劣环境及气候的考验。特别是雷电破坏尤为重要。一次闪电意味着单次、多次雷电流的冲击,可以造成电子系统线路及设备的严重破坏。这对于信息化设备而言是毁灭性的损伤。由于雷电具备寻找最小路径泄放雷云电荷与大地异性电荷快速中和的趋势及特点,而机动式野战系统都在野外工作,当附近发生闪电现象,强烈的感应雷电波非常容易的沿电缆线、通信信号线进入设备,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安全事故。因此,满足全地域、全天候的使用要求,充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完好的雷电防护已经成为机动式野战系统的安全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为此军方也相应颁布:GJB7581-2012《机动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要求》、GJB5080-2004《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GJB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GJB6071-2007《军队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要求》、GJB1389A-2005《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JB8848-2016《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GB18802.12-2014《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等标准,意在彻底减少和解决雷电危害与雷电防护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的主要作战技术指标沿用GJB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技术要求》,标准适用于固定式(建筑物内部的)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均直接使用了国家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标准(GB50057《建筑设计防雷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规范》)。现有技术中的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至少存在如下的缺点:A.在机动式小区域野外作战系统范畴内,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性,尤其在山区、水边、戈壁、草原等地质地况恶劣场所及闪电高发区域存在许多事故现象及事故隐患。把建筑物(内部)防雷与机动式野战防雷概念混淆与系统的设计运行环境背离,包括GJB5080《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GJB1389A《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JB8848《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等,导致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中雷闪沿电源线路入侵军用电子微电子系统,破坏相关设备事故时有发生。B.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依据GJB6784标准:防雷等级为一级,采用四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第一级与第二级、第二级与第三级、三级与第四级之间拉开安装退藕距离。在现实中的机动式野战电源系统无法找到这个距离,实属无法实现。例如: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系统通常由发电车(或就近市电)直接输出380VAC(或220VAC)电缆至多套电源分配系统,电源分配系统输出若干220VAC至帐篷或车载(用户端设备)负载电源输入端口,假设:10米防雷升降杆下(滚球法保护角≥70°时),整个阵地半径≤27.4米,中心圆点还有防雷升降杆的安装(45°角设置的最佳风绳距离)半径10米,实际发电车至负载电缆长度非常有限(≤17.4米)实施性差。依据GB18802.12-2014《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中不满足长度电缆自由电感系数下41.4米(27.4μH*1.5μH/米=41.1米)线路长度,这只是在计算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的电缆长度,第二级与第三级、三级与第四级之间就不用计算了,实在是无法实现。C.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依据GJB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技术要求》表3的要求设计的,表3中的电压保护水平Up在1.2/50μS的电压波下测试,这与现行国家标准、国际IEC标准及其他国际军用标准严重背离,测试方法和系统判定参数都是错误的,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机动式野战防护系统的失败,无法满足全天候、全地域的实战要求。D.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无法满足GJB1389A《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中要求的电源线路瞬变与二次电子倍增要求,就是说雷电直接或间接效应经过防护系统后,防护系统输出的残余电压小于2倍的供电系统最大持续工作电压。例如:船载、车载发电机,其空载最大输出电压≤300VAC,在通过一定雷电流下的防护系统输出残余电压≤600V(峰峰值)。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目前平均值在1500V左右。E.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只是4个单一器件,安装在不同的金属盒中,由于无法实现级与级之间的电缆距离,实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多级防雷效果,一旦闪电侵入首先造成第四级器件损坏。依据GB18802.12-2014《低压配电电涌保护器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中不满足长度电缆自由电感系数下27.4米长度(每米按照1.5微亨自由电感系数计算),这只是在计算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的电缆长度,其他以此类推。F.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无法满足GJB5080《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中8.3.12的要求,8.3.12的要求:电源传输线采用三级保护时,(设备端)低压保护器的保护水平小于600V(峰峰值)。G.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主要防护器件是压敏电阻元件为核心的电涌保护器,其各种指标基本满足雷电电磁脉冲感应过电压的限制要求,一旦直接雷闪光顾,基本已经失效或者全部损坏。H.现有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电源防雷装置,主要防护器件是压敏电阻为核心的电涌保护器,无法满足GJB1389A《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5.4中雷电间接效应环境要求,其中主干线多重雷电波形14次D波冲击要求,在线多重雷电波形14次D波冲击下,压敏电阻元件为核心的电涌保护器将被彻底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包括: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输入电缆接口和输出电缆接口,所述输入电缆接口连接外部的供电电缆,所述输出电缆接口连接移动式野战负载设备;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和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所述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为第一级保护装置,所述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为第二级保护装置,所述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为第三级保护装置,第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二级保护装置之间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输入电缆接口和输出电缆接口,所述输入电缆接口连接外部的供电电缆,所述输出电缆接口连接移动式野战负载设备;/n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和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所述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为第一级保护装置,所述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为第二级保护装置,所述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为第三级保护装置,第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二级保护装置之间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联,第二级保护装置与第三级保护装置之间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式小区域野战系统电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输入电缆接口和输出电缆接口,所述输入电缆接口连接外部的供电电缆,所述输出电缆接口连接移动式野战负载设备;
在所述外体滚塑式集成专用箱的内部设置有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和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所述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为第一级保护装置,所述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为第二级保护装置,所述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为第三级保护装置,第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二级保护装置之间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联,第二级保护装置与第三级保护装置之间通过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缆接口和所述输出电缆接口为5芯航插加上5P端子电缆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态雷电流隔离装置的保护模式为火线对大地、火线对中线、中线对大地的全方位全模式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装置由7只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组成,7只自耦式脉冲电流泄放装置的安装模式为:三条火线到地线分别并联安装1只,中线到地线并联安装1只,三条火线到中线分别并联安装1只;
所述第二级保护装置由7只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组成,7只瞬变脉冲电压抑制器的安装模式为:三条火线到地线分别并联安装1只,中线到地线并联安装1只,三条火线到中线分别并联安装1只;
所述第三级保护装置由7只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组成,7只精密过电压吸收装置的安装模式为:三条火线到地线分别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捷安通达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