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及生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15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及生产模组,包括直滑式电阻片、包胶件和端子,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进行包覆,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具有第一包覆厚度,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背面具有第二包覆厚度,该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为电位器的滑动接触面,两组端子分别设置于直滑式电阻片的两端,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构成电连接;其中: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包覆总厚度为2.9mm,所述的端子内根部设置有加宽部,该加宽部宽度为0.4mm±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因折弯端子而导致的包胶件断裂甚至直滑式电阻片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以及有效避免对包胶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及生产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位器加工生产
,特别是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及生产模组。
技术介绍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时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对于直滑式电位器来说,目前存在的不足是,包胶件在注塑成型的时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使得电位器的行程有所弯曲,造成电位器的精度下降,严重的影响性能。还有,对于与电阻片连接的端子,目前的组装方式是将单个端子成品逐一装配至电阻片上,组装效率很低,即使能同时装配,但是需要对端子的结构做特别设计,使得相邻端子之间留有足够便于装配的间隙,增加了端子设计成本;最后将电阻片和端子组装完毕后再进行包胶件的注塑成型。再有,目前的端子一般采用平直结构,一般的宽度为0.7mm,该宽度的端子在与PCB板焊接后受力用于使得端子内根部变形和松动,导致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接触不良。包胶件的总厚度一般为3.0mm,其弯曲程度过弱,在组装时不易安装以及组装后手感差。此外,电位器的定位安装是否到位也会影响其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及生产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包括直滑式电阻片、包胶件和端子,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进行包覆,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具有第一包覆厚度,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背面具有第二包覆厚度,该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为电位器的滑动接触面,两组端子分别设置于直滑式电阻片的两端,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构成电连接;其中: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包覆总厚度为2.9mm,所述的端子内根部设置有加宽部,该加宽部宽度为0.4mm±0.05mm,端子内根部总宽度为1.1mm±0.05mm;端子垂直凸伸在直滑式电阻片的两侧,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一内侧端子,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外侧端子和第二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三外侧端子和第三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四外侧端子和第四内侧端子;其中第一外侧端子与第三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3±0.5mm,第一内侧端子与第三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7±0.5mm,第二外侧端子与第四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0±0.5mm,第二内侧端子与第四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4±0.5mm;包胶件的宽度为8±0.5mm,总长度为75±0.5mm;所述直滑式电阻片的长度为73.6±0.5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胶件的两侧边缘等间设置有矩形缺口,在包胶件的背面、该矩形缺口的下方设置有比矩形缺口大的圆弧缺口,该圆弧缺口沿直滑式电阻片走向的宽度为4.5±0.5mm。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生产模组,其包括若干的直滑式电阻片和端子料带,两条端子料带上的端子分别设置于若干的直滑式电阻片的两端,并且共同于注塑模腔内注塑成型如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其中端子料带包括主边料,在相邻直滑式电阻片之间设置有由主边料一体延伸的回形边料,在该回形边料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直滑式电阻片的端子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料带上设置有多组的端子组,每一端子组包含有每一直滑式电阻片所对应的若干端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料带设置有料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直滑式电阻片、包胶件以及端子等的相关尺寸进行规范和增强性设计,例如对端子的内根部设置加宽部,提高了端子在焊接PCB板之后该内根部的耐受力程度,不容易变形与松动;又或者通过对包胶件的总厚度进行减胶,改善了整体的弯曲程度,提升了整体组装后的手感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局部X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生产模组注塑包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滑式电阻片;2、包胶件;5、端子料带;6、料孔;7、回形边料;8、矩形缺口;9、圆弧缺口;11、第一外侧端子;12、第一内侧端子;13、第二外侧端子;14、第二内侧端子;15、第三外侧端子;16、第三内侧端子;17、第四外侧端子;18、第四内侧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包括直滑式电阻片1、包胶件2和端子,包胶件2对直滑式电阻片1进行包覆,包胶件2对直滑式电阻片1的正面具有第一包覆厚度,包胶件2对直滑式电阻片1的背面具有第二包覆厚度,该直滑式电阻片1的正面为电位器的滑动接触面,两组端子分别设置于直滑式电阻片1的两端,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1构成电连接;其中:包胶件2对直滑式电阻片1的包覆总厚度A为2.9mm,原来的总厚度为3.0mm,所述的端子内根部设置有加宽部,该加宽部宽度B为0.4mm±0.05mm,端子内根部总宽度为1.1mm±0.05mm;端子垂直凸伸在直滑式电阻片1的两侧,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外侧端子11和第一内侧端子12,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外侧端子13和第二内侧端子14,另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三外侧端子15和第三内侧端子16,另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四外侧端子17和第四内侧端子18;其中第一外侧端子11与第三外侧端子15的中心间距C为73±0.5mm,第一内侧端子12与第三内侧端子16的中心间距D为67±0.5mm,第二外侧端子13与第四外侧端子17的中心间距E为70±0.5mm,第二内侧端子14与第四内侧端子18的中心间距F为64±0.5mm;包胶件2的宽度G为8±0.5mm,总长度H为75±0.5mm;所述直滑式电阻片1的长度I为73.6±0.5mm。第一外侧端子11与第三外侧端子15关于包胶件2的短轴中心对称,第一内侧端子12与第三内侧端子16关于包胶件2的短轴中心对称,第二外侧端子13与第四外侧端子17关于包胶件2的短轴中心对称,第二内侧端子14与第四内侧端子18关于包胶件2的短轴中心对称。具体的,所述包胶件2的两侧边缘等间设置有矩形缺口8,在包胶件2的背面、该矩形缺口8的下方设置有比矩形缺口8大的圆弧缺口9,该圆弧缺口9沿直滑式电阻片1走向的宽度J为4.5±0.5mm。一侧分布有三个矩形缺口8,对应的一侧分布有三个圆弧缺口9。该双层缺口的设置加强了电位器的定位的可靠性,利用矩形角位以及圆弧圆滑的特性,在安装的时候先对位圆弧缺口9,由于圆弧缺口9的圆滑特性,使得预定位比较容易,再通过矩形缺口8的角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包括直滑式电阻片、包胶件和端子,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进行包覆,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具有第一包覆厚度,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背面具有第二包覆厚度,该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为电位器的滑动接触面,两组端子分别设置于直滑式电阻片的两端,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构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包覆总厚度为2.9mm,所述的端子内根部设置有加宽部,该加宽部宽度为0.4mm±0.05mm,端子内根部总宽度为1.1mm±0.05mm;端子垂直凸伸在直滑式电阻片的两侧,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一内侧端子,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外侧端子和第二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三外侧端子和第三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四外侧端子和第四内侧端子;其中第一外侧端子与第三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3±0.5mm,第一内侧端子与第三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7±0.5mm,第二外侧端子与第四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0±0.5mm,第二内侧端子与第四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4±0.5mm;包胶件的宽度为8±0.5mm,总长度为75±0.5mm;所述直滑式电阻片的长度为73.6±0.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直滑式电位器的电阻片包胶结构,包括直滑式电阻片、包胶件和端子,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进行包覆,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具有第一包覆厚度,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背面具有第二包覆厚度,该直滑式电阻片的正面为电位器的滑动接触面,两组端子分别设置于直滑式电阻片的两端,端子与直滑式电阻片构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胶件对直滑式电阻片的包覆总厚度为2.9mm,所述的端子内根部设置有加宽部,该加宽部宽度为0.4mm±0.05mm,端子内根部总宽度为1.1mm±0.05mm;端子垂直凸伸在直滑式电阻片的两侧,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一内侧端子,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外侧端子和第二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左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三外侧端子和第三内侧端子,另一端的右侧面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四外侧端子和第四内侧端子;其中第一外侧端子与第三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3±0.5mm,第一内侧端子与第三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7±0.5mm,第二外侧端子与第四外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70±0.5mm,第二内侧端子与第四内侧端子的中心间距为64±0.5mm;包胶件的宽度为8±0.5mm,总长度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勤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