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12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模块、谐振模块、校正供电模块、谐振供电模块和延时模块,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用于在对输入的直流电校正后输出至谐振模块,谐振模块用于在对校正后的直流电进行谐振后输出至背光模块,在显示设备开机时,校正供电模块对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和延时模块输出,通过延时模块对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进行延时处理,并传输至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以控制谐振供电模块延迟为谐振模块上电,使得谐振模块在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工作后才工作,避免谐振模块先于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工作导致的过冲或损坏电源板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背光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视机(比如,液晶平板电视机)的不断普及,液晶平板电视机的尺寸越来越大,比如,常见的液晶平板电视机的尺寸为32寸、43寸、49寸等,使得电视机主板的功率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智能应用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多,故对液晶平板电视机的电源部分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电视机电源常用方案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owerFactorCorrection,PFC)加谐振电路(LLC)的背光直出方案,这两个电路的核心则分别是PFC控制芯片和LLC控制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电路需要预留一个供电端来为PFC控制芯片和LLC控制芯片供电,该供电端则通过取电电路从PFC的输入端取电。由于PFC电路和LLC电路从同一个电源获取工作电压,因此理论上PFC控制芯片和LLC控制芯片会同时工作。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当电视机开机时,PFC电路电压还未达到额定电压时,LLC电路就会工作,即LLC电路可能会先于PFC电路工作。由于LLC电路是PFC电路的下级电路,如果LLC电路先于PFC电路工作,LLC电路的工作频率一直减小会一直减少,从而进入容性区,轻则出现过冲,导致电视机无法正常启动,重则出现共通,损坏电源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能够避免谐振模块先于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工作导致的过冲或损坏电源板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模块、谐振模块、校正供电模块、谐振供电模块和延时模块;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背光模块,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用于在对输入的直流电校正后输出至所述谐振模块,所述谐振模块用于在对校正后的直流电进行谐振后输出至所述背光模块;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在校正供电模块对功率因素校正模块上电后,控制所述谐振供电模块延迟对所述谐振模块上电。可选的,所述校正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用于接入开机触发信号;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供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延时模块包括延时单元和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延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可选的,所述谐振供电模块包括控制输入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谐振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原边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光耦的原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用于接入开机触发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的副边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光耦的副边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可选的,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副边的第二端连接。可选的,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延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控制输入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的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原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副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谐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四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工作电压,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高的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模块、谐振模块、校正供电模块、谐振供电模块和延时模块,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用于在对输入的直流电校正后输出至谐振模块,谐振模块用于在对校正后的直流电进行谐振后输出至背光模块,在显示设备开机时,校正供电模块对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和延时模块输出,通过延时模块对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进行延时处理,并传输至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以控制谐振供电模块延迟为谐振模块上电,使得谐振模块在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工作后才工作,避免谐振模块先于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工作导致的过冲或损坏电源板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校正供电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谐振供电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素校正模块、谐振模块、校正供电模块、谐振供电模块和延时模块;/n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背光模块,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用于在对输入的直流电校正后输出至所述谐振模块,所述谐振模块用于在对校正后的直流电进行谐振后输出至所述背光模块;/n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n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在校正供电模块对功率因素校正模块上电后,控制所述谐振供电模块延迟对所述谐振模块上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素校正模块、谐振模块、校正供电模块、谐振供电模块和延时模块;
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背光模块,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用于在对输入的直流电校正后输出至所述谐振模块,所述谐振模块用于在对校正后的直流电进行谐振后输出至所述背光模块;
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在校正供电模块对功率因素校正模块上电后,控制所述谐振供电模块延迟对所述谐振模块上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
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用于接入开机触发信号;
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供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包括延时单元和第一开关单元;
所述延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校正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供电模块包括控制输入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谐振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谐振供电模块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光耦;
所述第一光耦的原边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士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