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42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属于钻探用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底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前后对称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外侧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凸起半球,所述输送辊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移动杆,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且对应L形移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孔、气缸、L形移动杆和凹形连接杆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该装置便于输送不同半径钻杆的功能,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探用输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在页岩油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对一些位置进行钻探操作,此操作需要借助钻杆完成,在钻杆的进入和抽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输送装置,但是,现有的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现有技术的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不便于输送不同不同半径的钻杆,适用范围较为局限;2、现有的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没有完善的减震装置,在该装置整体的搬运过程中,外界带来的震动可能会对电机造成损坏,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具有该装置便于输送不同半径钻杆,使用范围更广,并且可有效减少摩擦,避免了相关结构磨损的情况出现,以及可对该装置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缓冲,进而可有效延长气缸和电机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底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前后对称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外侧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凸起半球,所述输送辊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移动杆,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且对应L形移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孔,同侧两个所述L形移动杆之间通过凹形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凹形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气缸,后方所述L形移动杆的后侧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方放置有电机,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和对应位置处的L形移动杆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优选的,所述移动孔的内部且位于L形移动杆上下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块,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且对应移动块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通过第二防摩擦滚珠滚动放置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移动轨道,所述L形移动杆和底板之间通过第一防摩擦滚珠滚动连接,所述L形移动杆的内部且对应第一防摩擦滚珠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底板的内部且对应第一防摩擦滚珠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移动轨道。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且对应气缸的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侧壁固定有弹性垫片,所述气缸的下方均匀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底板的内部且对应支撑柱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二减震槽的内部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和加强杆之间均匀固定有两个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包括减震内杆、第一减震槽、减震外杆和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外杆的下端与加强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外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方固定有减震内杆,所述减震内杆的上端与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后方所述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优选的,前方所述L形移动杆的内部且对应转动轴的位置处开设有旋转槽,前端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旋转放置在旋转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孔、气缸、L形移动杆和凹形连接杆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该装置便于输送不同半径钻杆的功能,使用范围更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移动轨道、第一容纳槽、第二移动轨道、第一防摩擦滚珠、移动块、第二防摩擦滚珠、移动槽和第二容纳槽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可有效减少摩擦的功能,避免了相关结构磨损的情况出现。3、本技术通过设置放置槽、弹性垫片、第二减震弹簧、支撑柱、第三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槽等结构,实现了可对该装置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缓冲的功能,进而可有效延长气缸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设置包括减震内杆、第一减震槽、减震外杆和第一减震弹簧的减震杆,在该结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可对该装置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缓冲的功能,进而可有效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进行的图1中A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减震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侧板;3、移动孔;4、凸起半球;5、输送辊;6、支撑板;7、气缸;8、L形移动杆;9、放置板;10、凹形连接杆;11、电机;12、加强杆;13、第一移动轨道;14、圆形孔;15、转动轴;16、减震杆;161、减震内杆;162、第一减震槽;163、减震外杆;164、第一减震弹簧;17、第一容纳槽;18、第二移动轨道;19、第一防摩擦滚珠;20、放置槽;21、弹性垫片;22、第二减震弹簧;23、支撑柱;24、第三减震弹簧;25、第二减震槽;26、移动块;27、第二防摩擦滚珠;28、移动槽;29、第二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14,底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侧板2之间前后对称固定有支撑板6,两个支撑板6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输送辊5,输送辊5的外侧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凸起半球4,输送辊5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转动轴15,两个转动轴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移动杆8,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L形移动杆8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孔3,同侧两个L形移动杆8之间通过凹形连接杆10固定连接,两个凹形连接杆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气缸7,后方L形移动杆8的后侧固定有放置板9,放置板9的上方放置有电机11,放置板9的下表面和对应位置处的L形移动杆8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2。具体的,移动孔3的内部且位于L形移动杆8上下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块26,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移动块26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28,移动槽28通过第二防摩擦滚珠27滚动放置在移动槽28的内部,移动块26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2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9,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2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移动轨道18,L形移动杆8和底板1之间通过第一防摩擦滚珠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14),所述底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前后对称固定有支撑板(6),两个所述支撑板(6)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输送辊(5),所述输送辊(5)的外侧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凸起半球(4),所述输送辊(5)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转动轴(15),两个所述转动轴(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移动杆(8),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L形移动杆(8)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孔(3),同侧两个所述L形移动杆(8)之间通过凹形连接杆(1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凹形连接杆(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气缸(7),后方所述L形移动杆(8)的后侧固定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上方放置有电机(11),所述放置板(9)的下表面和对应位置处的L形移动杆(8)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孔(14),所述底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前后对称固定有支撑板(6),两个所述支撑板(6)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输送辊(5),所述输送辊(5)的外侧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凸起半球(4),所述输送辊(5)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转动轴(15),两个所述转动轴(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移动杆(8),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L形移动杆(8)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孔(3),同侧两个所述L形移动杆(8)之间通过凹形连接杆(1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凹形连接杆(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气缸(7),后方所述L形移动杆(8)的后侧固定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上方放置有电机(11),所述放置板(9)的下表面和对应位置处的L形移动杆(8)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油钻探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孔(3)的内部且位于L形移动杆(8)上下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块(26),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移动块(26)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28),所述移动槽(28)通过第二防摩擦滚珠(27)滚动放置在移动槽(28)的内部,所述移动块(26)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2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9),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且对应第二防摩擦滚珠(2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移动轨道(18),所述L形移动杆(8)和底板(1)之间通过第一防摩擦滚珠(19)滚动连接,所述L形移动杆(8)的内部且对应第一防摩擦滚珠(19)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永杨其栋窦凤珂吕育林张晖兰志勤颜廷忠赵树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